Sir昨天介紹了新海誠的最新動畫神作——《你的名字》。
日本雅虎網,4.65分(5分制)。
而《千與千尋》得分是4分。
結果部分毒粉表示不服。
雲舅也不服。
他昨天熬了通宵,給大家拉了一部,在他心目中最屌的宮崎駿作品,來證明——
老爺子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日本動畫第一天王!
下麵有請雲舅。
在一陣踢踏的騷情舞步中,雲舅上臺了……
大家好,我是雲舅。
又忍不住來聊宮崎駿。
在雲舅心中,他最高級的作品根本不是《千與千尋》《龍貓》《幽靈公主》。
而是他的收山之作——
起風了
風立ちぬ
雖然這老爺子聲明退休不是第一次,但這次應該是玩真的(因為好像還沒有複出的意思),讓人非常遺憾。
不過憑良心說,如果用《起風了》這部電影,作為他動畫生涯的最後作品。
我覺得也是非常合情、合理、合法。
宮崎駿以往給我的感覺,偏輕快向。
與我這個鍾情暗黑向的大叔格格不入。(因此舅才會喜歡押井守這種“變態”吧)
而《起風了》顯然不是部普通的“宮崎駿作品”。
它有真實的人物和歷史環境,有更多寫實的風格,與成人化甚至黑暗化的思考。
看進去了,你就發現這部片——
表面越浪漫越斑斕,內裡就越傷感。
本片根據零式戰鬥機設計師堀越二郎的人生事蹟,和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說改編。
講述了堀越在戰爭年代迷戀上飛機,並走上設計飛機的人生之路。
影片從夢開始,以夢結束。
好一個“人生如夢”。
光是這一個設計,就跟以往的宮崎駿作品,拉開了風格差異。
電影裡的每個夢都伴著墜機、死亡、毀滅。
但夢境中的色彩與想像又是如此美麗與自由。
這種矛盾與感傷,正好對應影片的主題——“被詛咒的夢想”。
不折不扣折射出宮崎駿對待“戰鬥機設計師”這個題材的心態。
影片第一場戲就是男主人公小時候的夢境,從這場戲已能看出影片的色彩基調。
夢裡的事物色彩繽紛,暖色調為主,“天高任機飛”。
但最後的結局卻是……墜落。
醒來後,與夢境相對應的,當然就是現實生活。
導演的描繪相對寫實,更多使用青、藍色系的冷調。
而且現實情節走向也逐漸殘酷,描繪出一派亂世浮生。
這麼用力強調現實主義和時代特徵,正是《起風了》與以往宮崎作品奇幻風的最大不同。
電影“寫實地”描繪了二戰前,日本最猛烈的關東大地震及經濟大蕭條。
尤其是這個大地震段落。
時間雖不長。
但所有建築細節、人物衣著甚至每個龍套的表情動作,都精益求精。
據說這幕很短的場景,吉蔔力團隊花了一年才做完。
這才是吉蔔力實力的可怕之處:
只要套路深,鐵棒磨成針。
從專業上講,這一段的分鏡頭非常講究:
鏡頭視角從遠到近,景別從大遠景的人群,慢慢聚焦到主人公兩個人。
每個鏡頭的拍攝角度、鏡頭內部的人物運動方向都不同。
合在一起看,就是兩個詞:
簡潔、大氣。
經過這麼多年的創作,宮崎駿在這部電影的分鏡,可以說爐火純青。
鏡頭裡的運動元素、時間感掌握得非常到位。
比如堀越在火車上遇到意中人。
第一個鏡頭,堀越來到車廂外,鏡頭快速掠過草地,體現出一種動態美。
下個鏡頭,不斷掠過的景色,緊接著一個火車的影子。
這兩個鏡頭不光是光影繪畫上很漂亮,在動勢剪接上也非常美——讓你能感覺到時間的流動。
再接下來是堀越看書的鏡頭,節奏開始放慢一點,動態又有所降低。
但風吹動著他的頭髮,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運動。
把握這種“動”與“靜”的節奏感,是對導演的最高要求。
接下來,開始表現堀越關注到了那個女孩。
這一小段是相對比較靜態的。
因為馬上火車就會提速。這種動與靜的對比,讓這個段落的情緒達到了最高峰。
我們可以看看宮崎駿是如何用分鏡頭提速的。
從第一個鏡頭很明顯的動態提升,到後面快速切換的五個鏡頭。
每個鏡頭都帶著較強的動勢。
可以說,整部電影都再沒有這樣快速的剪輯方式。
那導演花這麼多精力在這個橋段,當然就是為了——
渲染男主女人公的第一次相遇。
而這一次的相遇關鍵點,也就在於“風”。
風,是看不到的。
但宮崎駿通過精妙的分鏡設計,讓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
起風了,愛情來了。
《起風了》還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時代風貌、建築配合著畫面運動和光線處理,美麗得像首詩。
比如下麵這段在船上的鏡頭。
光線變幻,視角從船上轉移到岸邊建築,然後反拍回船上的兩人,在說些家長里短。
鏡頭緩緩運動,時間慢慢流逝到晚上,我們仿佛能看到時光的美妙,一點點在眼前閃過。
這種段落,就算放到真人電影裡,也沒幾個人拍得好。
試想,我們的民國題材影片,要能拍成這樣,該有多好看。
宮崎駿以往的作品,都充滿著大幅度、大規模的運動場面。
而《起風了》,其實是他相對最“靜態”的一次(只有在畫飛機時會有明顯的動態)。
但節奏感卻更加細膩與迷人,尤其是在處理情感的時候。
可以說,他的動畫技巧在《起風了》達到了巔峰。
雖然《起風了》的題材頗受爭議,但宮崎駿的動念其實很單純。
當他得知,主人公原型堀越二郎生前曾說過:
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打造一台美麗的飛機。
然後,他就篤定地找到了影片的核心所在——
一個純粹的追夢人。
這個追夢人,不光指堀越,其實也指宮崎駿。
熟悉宮崎駿的人,會知道他個人一貫是反戰的,但他確實又十分喜愛戰鬥機。
他本人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存在,這部電影也正好切合了這種矛盾。
我們可以在下面這段對話中,體會到導演的心態。
金字塔是古埃及藝術美學的高峰,但也建立在了大量奴隸的血汗犧牲上。
你喜歡擁有金字塔的世界還是沒有金字塔的世界?
帶著這種思考再看電影,就能體悟到,那個主人公一直糾結的終極問題:
製造飛機是我的夢想。
但我造的飛機卻會被人利用,成為殺人工具。
主人公矛盾的命運,就像上下翻騰的飛機,時而高昂,時而低回。
除了夢想這條敘事線外,影片的另一條主線,是堀越與菜穗子的愛情。
但這段愛情也一直與死亡伴隨——
菜穗子得了肺結核,將不久于人世。
所以,兩條線都充滿幻滅感,還交織在一起。
明白了這些你才會懂,為什麼說《起飛了》是宮崎駿放出的大招——
因為此前,你從未見過這樣的宮崎駿。
電影前一個小時,都在講堀越的造飛機之路。
突然轉到一個度假山莊,用了二十多分鐘的時長,講起堀越與菜穗子戀愛的故事。
這是全片在時間和空間上,份量最為集中和重頭的場景。
造飛機與愛情,從表面上看沒有直接關係。
所以觀眾在看了造飛機的故事後突然轉入大篇幅愛情戲,會有一點點愕然。
但其實,這兩者是一回事。
“造飛機”和“愛情”這兩條線索,都圍繞著主題“被詛咒的夢想”。
兩者都被死亡陰影籠罩,而堀越偏偏深愛上“美麗而易逝”的對象,並始終不渝。
在山莊的愛情經歷,是堀越最快樂的時刻。
但情感上的快樂與他造飛機上的失落,又形成反差。
看似世外桃源的度假山莊,時不時會受到戰爭的侵犯。整部電影(包括男主人公),都處於這種糾結、矛盾的狀態,而主人公真正的放鬆……
只有在夢裡。
面上是浪漫和溫情,實際上是苦澀與悲涼。
我們來看影片最美麗的段落之一,結婚。
這場戲最能體現出這種複雜的情感與美麗。
堀越靜靜等待著新娘子的出現,這時門突然拉開。
突然飄出的櫻花,菜穗子身上鮮豔的和服和附於她身上的病魔命運……
極致的美好與心碎,同時出現在眼前。
再加上久石讓那直入人心的音樂,整個畫面瞬間戳中人心。
男主堀越生命中的兩大支柱:
理想與愛情,都時時面臨滅亡。
但這種隨時消逝的美麗,又讓他難以自拔。
影片的後半部分,情緒越來越沉重。
菜穗子病重,堀越仍然每天努力設計。
他們住的臥室場景簡單樸實,甚至有些陰暗,這代表著現實的重壓。
但又有非常多的細節,傳達出無盡的溫暖——
比如菜穗子身上的紅被子、黃色的燈光,都是一種暖調的暗示。
另外,丈夫為了照顧妻子休息,專門用布遮住燈光的細心。
還有兩隻手在被子下相握的暖意。
都精准傳達出了悲欣交集的情緒。
影片最後的情節,也結束於一個夢。
堀越踏著飛機的殘骸,潔白的機身,絢爛的晚霞。
飛機如同美麗的白色墳場,與飛機墜毀、愛人去世的現實殘酷,再次形成鮮明對比。
還是那句:
《起風了》裡面的夢越浪漫越斑斕,現實就越傷感。
為了被詛咒與被扭曲的夢想,主人公奮力堅持,但最後仍是恍然一夢。
遺憾啊。
這情緒,應該正如宮崎駿不忍結束、但也終於結束的動畫夢吧。
整部電影那種時代流逝的旅程感與久石讓的主題旋律相結合。
催人淚下,盪氣迴腸,久久難忘!
《起風了》可以說是宮崎駿最完美的收官作。
謝謝宮崎老爺子,讓我們如此清晰、細膩地感知了你的夢。
也只有這樣不甘收尾的追夢人生,才值得我們一追,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