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麼牛逼的科幻片,你們怎麼就不愛看

是的,機叔今天要為某個科幻巨作月臺。

就是那個你們一直不太care的——《星際迷航》。

前幾天機叔刷了一篇《星際迷航:超越星辰》的文,想必大家都看了。

在國外,《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一樣,都是一等一的科幻片超級IP,粉絲數量不相上下。

可在我們這……

誰要是說喜歡《星際迷航》,估計分分鐘被星戰粉用口水淹死。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這個影響了三代美國人的科幻故事,很多中國人不愛呢?

機叔覺得,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星際迷航》走入大眾視野,是1966年。

那是美國蘇聯太空競賽的年代。

什麼衛星發射、宇航員登月,才是那會兒的10萬+頭條。

萬人空巷收看登月電視直播

《星際迷航》,正是在這種人類對宇宙探索的興趣空前高漲的時候推出的。

一幫人開著一架飛船,穿梭在宇宙的各個角落,尋找生命和文明。

那時的人們,想想這些就激動。

於是,這故事一拍就拍了6季電視劇、13部電影和1部動畫片。

要全部看完,估計得花一年。

是不是瞬間有種崩潰感?

而《星球大戰》,出品於70年代,光靠當時的三部電影,就奠定了今天的地位。

所以,你大概明白原因了吧?

就好比,一個人突然在你面前砸了一套金庸全集……

所以《星際迷航》浩瀚的篇幅,成了中國觀眾望而卻步的第一道門檻。

還有,現在的觀眾,科幻片見多了。

各種高科技觸控裝置。

心靈感應操作……比比皆是。

你個《星際迷航》,操作面板都還是按鈕加手動閥門。

別家的人,穿的都是高大上的宇航服。

《星際》裡面的工作服,比運動衫還土一些。

複(lao)古(tu)的造型,就成了年輕人對它不感冒的第二道檻。

但,就像金庸讓很多武俠迷欲罷不能。

看似門檻高的《星際迷航》,也一樣有著超級魅力。

首先,雖然這是一部架空世界的科幻作品。

好多東西,不需要遵循科學原理。

但這部劇和《三體》一樣,裡面有許多“硬科幻”。

什麼叫硬科幻?就是一個東西雖然現在不存在,但它依然是根據科學手段推導出來的。

我舉兩個例子,你就知道它牛逼在哪了。

首先是影片裡飛船的超光速飛行。

裡面提到了一個曲速引擎的概念,就是通過壓縮空間,實現高速運行。

而這個概念,就是現在科學界,超光速運行的一個重要假想前提。

科學家的靈感,就是來自這個科幻故事。

關於曲速引擎實現遠距飛行的計算模擬

還有,《星際》裡面有個外星種族,叫克林貢人。

他們有一套自己的外星語言系統。

其他劇組,頂多弄幾個字母,弄幾個發音。

《星際迷航》劇組不這麼幹。

他們真的找了一批語言學家,專門開發了這套語言!

這套語言牛到什麼程度?

世界最大搜尋引擎穀歌,居然有克林貢語的版本……

換到現在這個時代,估計來一打處☆禁☆女座,都會被這個劇組給玩死。

《星際迷航》的另一重魅力,在於它的文化層面。

這不僅是一部講述銀河星際聯邦的故事。

它更是一部輕鬆讓你瞭解美國社會、種族、文化的教科書。

這塊內容,機叔請了多年好基友,《星際迷航》界的資深元老徐辰,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作者:徐辰(《星際迷航:聯邦星艦進取號完全圖解》譯者)

在《星際迷航》中,不同性別、不同種族甚至來自不同星球的人們攜起手來,以平等協作的態度,勇踏前人未知之境。

劇中的星艦進取號,就是一個強勢存在的多元化種族大熔爐。

裡面的幾個主要角色,便是個中代表人物。

首先是大副史波克。

其實,“史波克”只是這個人物的代號。

按設定,地球人沒法讀出這個瓦肯人的姓名。

曾做過原初系列編劇的桃樂西·豐塔納女士,還把史波克的真正姓氏寫成……

“XTMPRSQZNTWLFB!”

這姓的,完全就沒法好好交流……

史波克是原初劇集進取號上唯一露面的外星人軍官。

他在星艦上始終做派顯眼,不停地尋找自己的容身之地。

因為他就是個“混血王子”。

他的父親是瓦肯人,母親是地球人,這讓他在哪一方都難以立足。

史波克的父親是瓦肯人

很多瓦肯人不接納他,而他在地球人同袍眼中,卻是典型的瓦肯人——難以溝通、成天打岔、三棍子揍不出一個悶屁。

這種漂泊的無根感,很像在暗示上個世紀初的猶太民族。

史波克的扮演者倫納德·尼莫伊,自己就是一個猶太人。

片中那個經典的瓦肯祝福手勢。

就是他本人設計的,象徵著希伯來文第一個母音——

現在重啟的新版《星際迷航》中,瓦肯星遭到滅頂之災,老史波克先生終於作為瓦肯大使,長眠在平行宇宙的新瓦肯星。

聯想下二戰後猶太人在以色列建國的歷史,我們不難體會到其中的關聯。

新版中,表現星際聯邦對外星人士的包容與吸收,是劇組重點打造的元素之一。

進取號上的外星人船員不計其數,這在《超越星辰》中便可見一斑。

其次,是黑人女船員烏胡拉。

別看現在的美國總統是黑人。

可在當時的美國,種族隔離長期以來都是主流。

《星際迷航》原初劇集播出時,正值黑人民權運動的高漲時期。

流血事件時有發生

在電視劇集中,出現一位非裔主要角色,簡直十分大膽。

她的名字(Uhura),也取自斯瓦西裡語的“自由”(uhuru)一詞。

在1968年的一集中,甚至正面出現了烏胡拉和柯克艦長擁吻的鏡頭。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劇組設計這樣的情節,要承受社會極大的輿論火力。

不僅是輿論……那時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勢力極大,發行方很怕被報復。

為了規避風險,同一場戲,本打算另外拍攝一個不接吻的鏡頭備用。

不過,飾演柯克艦長的白人主演威廉·夏特納大義凜然,拒演兩次。

於是才有了這個名垂青史的接吻鏡頭。

烏胡拉這個角色的勝利,也成了當時很多非裔美國人的指路燈。

馬丁·路德·金牧師曾公開評論:“我們的孩子,應該以烏胡拉為榜樣。”

馬丁·路德·金曾力勸主演不要辭演這個角色,因為她代表著“一位婦女,一位有色人種的婦女角色,而這是電視上從未出現過的。”

著名女星烏碧·戈德堡,也是在烏胡拉的感召下決定成為演員,並拿下奧斯卡獎。

第三位人物是光·蘇祿,進取號的舵手兼武備操作員。

他也是美國電視劇集中,第一個亞洲裔主角。

和非裔美國人一樣,日裔在這片新大陸爭取應有權益的歷程,也漫長而痛苦。

飾演蘇祿的喬治·武井,1937年生於加州洛杉磯。

那個年代,美國和日本正在正面硬杠。

五年後,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於是,五歲的喬治和父母一起被關進日裔收容所。

直到1952年,延續二十八年的排日移民法才失效。

而《星際迷航》中的蘇祿,集中了果敢、忠誠、高智商和觸類旁通這些優秀品質與特徵,可謂亞裔美國人之光。

2005年,喬治·武井公開宣佈性取向,三年後與相伴二十餘年的同性☆禁☆伴☆禁☆侶結婚。

電影最新作《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劇組,也為重啟宇宙中的蘇祿,加入了同性☆禁☆伴☆禁☆侶,作為對原初扮演者和LGBT平權運動的致敬。

最新一集中蘇祿的男友

今年是《星際迷航》誕生五十周年。

相較原初劇集,重啟宇宙中這幾位角色的種族,已經不太引人熱議了。

但這不正是一件好事嗎?

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的結尾,不同星球、不同種族、不同性別的人共同說出了經典開場白,登上進取號,共赴未知之境的經典一幕,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與生俱來的特徵與自由選擇的生活方式,不應該成為歧視與偏見的來源。

而新版的一些新設置,恰恰就是為這個時代的我們做出的改變——

新版柯克艦長,被處理成了一個不入流的白人。

老是喝酒、打架、作弊,不守規矩。

但每到關鍵時刻,正是他的果敢和智慧,讓整個團隊化險為夷。

他並不是猶太人、黑人、日本人……

他只是一個世人眼中的怪人。

但就算是怪人,在真正考驗面前,也會煥發出全人類最珍貴的優點和品質。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說:現代人類學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不斷擴大“正常人”的範圍。

這件事,也是《星際迷航》的創作者們堅持了半個世紀所做的。

他們想說:

無論你有多特殊,都沒關係。

重要的是,你是誰,你想做怎樣的自己。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