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魚星的認識與研究,可以說是當今釣壇上一大熱門話題,這說明釣友們對魚星是非常感興趣的,看著水面魚直吐泡泡,作為釣魚人誰會不怦然心動呢?下麵就來看魚星釣鯽魚、鯉魚的技巧
*【60T高碳布,回彈力好,耐衝擊力強;受力時,弧線完美,沒有殘角,不易斷竿;裸碳手把,除去塗漆重量,保持竿子硬度同時更具輕量化,手感更好】
鯉魚
鯉魚是典型的底層魚類,它覓食很特別,常用長而略下勾又很厚韌的唇拱翻淤泥尋找食物,所以人們很形象地稱之為“犁地”。因為鯉魚特別耐低氧,又喜歡在肥沃的水體中生存,故它在呈富營養的水域長勢很旺,個體碩壯,群族繁茂。而這類水體又多屬淤泥底,年長日久積累腐殖質多,是在靜態情況下,只要遇到高溫的夏秋季,都會自行釋放出沼氣泡,對此,我們釣魚人並不陌生。而當鯉魚在泥地拱找食物時,勢必觸動泥中蓄存的沼氣體,拱動範圍越寬,動作越大,升上水面的氣泡就越密集,而且氣泡中多半有淤泥中的雜質浮出,初看就像渾水湧現。此時這些氣泡中必然混雜著鯉魚自身排出的廢氣,我們留意觀察,在鯉魚“吐”出的密集氣泡中,總有部分散得較慢,那就是廢氣經魚腮過濾後沾上了黏液的緣故(其他魚種也有類似現象),這也為我們辨別是否是魚所為提供了依據。有經驗的釣者還可以從泡子的大小以及密集程度上來判定吐泡之魚的個體大小。我的體會是:像玻璃珠大小的泡可在四五斤大小;像核桃大小則能上十斤。判斷個體大小還可以從氣泡泛出面積來確定,像小篩子似的必是數斤到十餘斤大的:而僅有巴掌大小泡子又較小粒時一般是一二斤的個體。當然有時僅有少數氣泡(這與泥底薄瘦或氣溫偏低以及魚覓食不旺等有關),也能從泡子大小看出魚的個體如何。
*【黑坑搶魚專用,單手握住一、二節,就可以感受到超硬的一九調,竿身硬挺,弧線優美,回魚迅速,手感輕巧,腰力十足,溜魚有力度。】
對氣泡的辨認也不是一成不變。有些時候鯉魚並不在泥底拱行,而是底浮游動,即便不覓食也會吐出氣泡,那是排出廢氣的需要,此時表現在水面,我們所觀察到的就不會是密集型的堆狀泡了,而是數個至多十餘個大小不一的氣泡。仔細辨看,皆呈現出晶亮且破散慢(未含有泥底的雜質),間隔十數秒後移位又新出,那可認定是鯉魚所為。在20℃以上氣溫的正常條件下, 個投下二三百克誘餌的窩子發窩的時間在20~40分鐘之間,突出的表現為鯉魚覓食拱翻的氣泡不斷湧出,甚至可判斷出有幾條魚在窩中找食。而當投了數百克到一二千克的重餌後,發窩時間卻會緩慢,許多時候是上午投,其間又補投,方能在下午發窩,有的情況是等發窩時人已收竿回家了。鑒於此,我們投餌要區別對待,如連著釣二三天可投重餌,如釣當天則少投多補,方能不錯過引魚入窩並咬鉤的機會。
*【雙寶戰神碳素超硬調海竿釣魚竿,超輕超細魚竿,雙固定輪座設計,金屬超厚防銹奢華輪座,超厚超寬碳化矽防撞環,多道工藝陶瓷七彩導眼,強韌腰力和超大承重】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凡有鯉魚進窩都會吹泡子,特別是淺水區因大魚很謹慎,入窩無聲無息,以至當咬了鉤還以為是小魚所為,往往措手不及,造成跑魚之誤。而在雨季大鯉也會竄到新漲淹沒的田野,水渾僅幾十釐米深,投餌後有鯉入窩卻很少吹泡,投竿釣取即可。至於隆冬至早春這一時期,在南方的好天氣或陰而不寒的日子中也會碰到大鯉。
*【本汀大顯神通進口碳素台釣手竿,超硬調魚竿,超輕超細,高碳布打造綜合鯽魚竿,精緻藤條包裹手把,耐磨防滑,腰身強勁,弧度自然。】
鯽魚
同鯉魚一樣,鯽魚也是典型的底層魚類,適應性和耐低氧性如出一轍,而且在食性上也頗為相似,所不同的是鯉魚“深居淺出”,蹤影難覓,鯽魚則喜歡在近岸淺水區紮堆嬉戲。鯽魚吹泡也是極易辨認的,通常都是一二粒或二三粒小泡同時泛上水面,隨魚的遊動而移動。在鯽魚多的水域,特別是大片一二米深的淺灘,在風清氣爽的仲春或金秋寧靜少風的晨昏時分,離岸稍遠些的水面,四處可見到鯽魚吐泡的情景,甚為壯觀。鯽魚吐泡的過程較為特別,可通過魚池和魚缸觀察(實釣情況也是如此),它們主要是在找到食物(或擬似食物)時通過觸動泥底和吞吐過程中出現泡子,有時也會在尋找食物或遊動過程中吐出泡子。鯽魚吐泡最突出的要數投了誘餌的窩子裡尋找食餌的階段。並且所投誘餌越細散,吐的泡子越快捷越稠密,這就表明鯽魚已在泥底頻繁快速吸食吃餌了。
*【鴻濤碧海天海竿套裝,碳素超硬調強力海竿,配有魚線輪的拋竿海竿】
如同鯉魚一樣,鯽魚吐的泡子越大說明魚個體越大,吹出形如米粒的氣泡,都是不足兩的嫩鯽;吹出黃豆大小氣泡,個體也不會超過百克;半斤以上大鯽吐的泡,通常都比花生粒大些。在實際垂釣中,只要發現窩中鯽魚吐泡,下竿後的咬鉤率幾乎在八九成以上。發生光吹泡不咬鉤現象,多出在老釣點上,是魚釣滑或入窩魚量少的顯著徵象;另一種情況是氣象條件差,如悶熱,氣壓低、陽光太強烈等都會使魚吹泡而不咬,一般這種情形下魚會離底上浮,改用浮釣常能改善釣況。鯽魚是否吹泡或吹泡的多寡,也與地形水情有關。我地紅舍克水庫是個典型的山區平川水庫,水面寬敞而水位偏淺,水底普遍偏瘦,我在這裡釣鯽,最多一天能釣到上百尾,但這裡的鯽魚很少吹泡,我分析可能是因水底多黃泥,難形成肥沃淤泥層,導致水質偏瘦的緣故吧,這可以從鯽魚普遍瘦削,烹食骨硬上得出結論。在垂釣鯽魚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咬鉤特緊時,偶然發生窩中脫魚,常常立馬魚訊全消,此前滿窩魚泡也傾刻煙消雲散,任你怎樣調整釣法釣餌皆一事無成。這是與鯽魚易受驚躲避分不開的。當然有的時候通過再補餌過一些時候也能再釣到魚,但有時卻一冷到底了。
*【民間藝人優質碳素釣魚竿,竿身採用進口碳布,具有超乎想像的硬度,超輕,超硬的垂釣手竿,搏大魚遊刃有餘】
編審意見:魚星是魚在攝食時,從嘴裡吐出的串串氣泡。有經驗的釣友可以根據魚星的大小、形狀來判斷物件魚的魚種,從而做出釣法上的調整。文章分享的觀星釣法,值得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