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超級崩潰有木有?前陣子,傳言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醫藥巨頭強生公司生產並銷售針對小孩睡眠的家用麻醉槍。據說這種麻醉槍在4秒內就會產生作用,擺平熊孩子,效果持續6-8小時。
可是隨後就被證明是假消息~~(看樣子第一感覺也是假的)不過,就算是真的,難道真有爸媽肯對孩子來這手?簡直是限制級嘛!
那熊孩子就木有天敵了嗎?不用著急,涵媽教你8招,制服熊孩子必須easy!
1一件一件地給孩子發出指令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午飯時間到了,快去洗手!”(此時孩子沉浸在好玩的遊戲裡萬劫不復)
試試這樣:走到寶寶面前,看著他的眼睛說:“收起玩具吧,我們吃飯吧!”
有時候你發現孩子根本不買你的帳,你說什麼他根本不聽,實際上,孩子還沒有一心幾用的能力。
當孩子正全神貫注地玩火車軌道遊戲時,你在一旁和他說“午飯時間到了,你該洗手了”小孩幾乎不可能立馬放下手裡的玩具起身去洗手。
與其這樣無效的命令,你倒不如先告訴他,讓他停止玩玩具,等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你身上的時候,確保他的眼睛看著你的時候,你再告訴他,他該去做什麼了,這樣的效果好得多。
2給孩子的指令要明確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快點好麼,要遲到了!”(孩子也不知道從哪件事兒開始快)
試試這樣:“請馬上穿上你的外套,我們準備出門。”
相比這樣喋喋不休的催促,更有效的是你給孩子最明確的指令,而不是含糊的“快點”,比如你可以和他說“請馬上穿上你的外套”“請坐到桌子面前吃飯”。
對孩子來說,明確的指令比含糊的指令更能讓他理解並執行。比如去餐廳,一句“說話小聲點”比“請注意你的言行”就更直接,也更能讓孩子理解。
3試試用遊戲的方式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快去刷牙,每天得讓我催多少遍!”(這麼沒創意,孩子比你還煩)
試試這樣:“我們來比賽吧,看誰刷牙的時間更長誰就勝利了?”
孩子都喜歡遊戲,很多事情我們可以用遊戲的方法幫助孩子完成某些事情,比如,如果你生硬地叫孩子去刷牙,可能孩子非常不情願,可是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用遊戲的方法,可能孩子就非常樂意了。
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刷牙的時間更長誰就勝利了?”孩子可能會興致勃勃地拿起牙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把牙齒刷得乾乾淨淨,而不是草草地刷下牙完事。你還可以在出門的時候和孩子說“我們看誰能最快的速度穿好鞋!”
如果你和他去超市,不想聽到他嘰嘰咕咕的吵鬧聲,你可以和他玩“大發現”的遊戲,看你們誰先找到你們要買的東西。
4用描述性的鼓勵強化孩子的改變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哇!真棒!”(誇孩子的萬年慣用語,任何時間任何場合)
試試這樣:“我知道你不高興了,你這次不高興的時候沒有出手打別的小朋友,做得非常好。”
消除孩子壞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在這件事上,孩子表現有所改善的時候用描述性的語言鼓勵強化。
比如,孩子有和別的小朋友稍微有點矛盾就動手的壞習慣,而有一次別的小朋友搶他的東西他卻沒有動手時,你首先得用誇張的表情表示大大的驚歎:哇,你表現得太棒啦!,緊接著第二步,你需要告訴他為什麼他表現得好,然後再告訴他正確的處理辦法——“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了,你這次不高興的時候沒有出手打別的小朋友,這點做得非常好,以後你生氣的時候也不要先動手,而是可以說出你為什麼不高興。”
最後,記得用肢體動作給孩子一個鼓勵,比如一個擁抱或者和孩子擊一下掌。是的,孩子的一點點小小的進步你都要予以鼓勵,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最終達到你期望的目標。
5先給建議,再堅定說出要求!
遇到晚上孩子不睡覺纏著你還要講多一個故事,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寶貝睡覺好不好,好吧,再講最後一個故事就要睡了噢!”(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沒睡……)
試試這樣:“乖,剛剛答應你這是最後一個故事,講完了就要去睡覺了,要講信用哦!(溫柔口吻)”
如果孩子不聽話,一直糾纏著,那麼就要:“你必須上床睡覺咯!”(嚴肅口吻)
孩子的精力似乎要比大人旺盛得多,他們似乎有無限的精力和你討價還價,對一個問題他可能總是喋喋不休地和你爭論,問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比如睡前大戰,很有家庭都經歷過吧?
你讓他上床睡覺,如果他總是和你討價還價,有時候,你和他解釋半天,希望他能理解並且慢慢做得更好,可是實際情況是他根本不買你的帳,這個時候,你與其絮絮叨叨地和他講道理,不如給他一個嚴厲的命令:你必須上床去睡覺了!有時候得讓孩子意識到你的威嚴。
6不妨往事重提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帶上帽子手套吧,外面真的很冷。(無限迴圈中……)”
試試這樣:“你上次就是因為不戴帽子和手套,結果出門很冷,玩得很不盡興,真遺憾。”
冬天出門,如果孩子不願意戴手套和帽子,那麼就讓他試一次每當他在外面叫冷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不帶帽子和手套的結果就是出門會很冷。
如果下次出門,你讓他穿厚外套他拒絕,你可以提醒他,上次就是因為不戴帽子和手套,結果出門很冷,玩得很不盡興,真遺憾。這樣他想到結果,更願意接受你的建議。
7給孩子一個適當的選擇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請你把玩具收拾起來。”(一會兒還要玩,為什麼要收,你倒是說哇!)
試試這樣:走到寶寶面前,看著他的眼睛說:“你願意把這些玩具放到你玩具櫃的上面那個櫃子還是下面那個櫃子呢?”
孩子都希望自己有決定權,當他覺得自己能決定某事的時候,他會感覺很好。所以,有時給他一定的選擇權,在他看來似乎是自己有了決定權,他更容易接受。
比如,你說“請你把玩具收拾起來”他可能會拒絕,不過如果你問他“你是願意把這些玩具放到你玩具櫃的上面那個櫃子還是下面那個櫃子呢?”他給出一個選擇後,你可以輕鬆地和他說:“嗯,按你的決定辦,那你去放到那個櫃子裡去吧!”
8多用肯定的語句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不要再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快把地上的玩具收拾一下。”
試試這樣:“你的房間很亂,玩具都還沒回家,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當你的孩子總是聽你說“不要……”“立刻停止……”他們會有一種厭煩的心理。通常,我們對孩子強調“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孩子會有抵觸心理,人的大腦對負面的詞彙總是不太容易接受,我們多用肯定語氣、正面語言與孩子溝通。
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你的房間很亂,玩具都還沒回家,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比如孩子老是扯狗的尾巴,你可以這樣和他說“對狗狗溫柔一點兒。”而不是“不要老是扯狗的尾巴”。這樣說話語氣和方式變一變,孩子也會更容易配合哦。
讓孩子喜歡聽你說,以下5點做在先
其實,營造一個和諧、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的家庭關係,進而達成我們讓孩子聽話的“險惡用心”,在這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以下幾點請爸爸媽媽牢記在心:
1、給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通過很多小事建立起來的,這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如,當他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一覺醒來後第一反應就是想知道房間裡有沒有人。
於是,他會發出試探性的聲音,先是很小,慢慢變大。如果這個時候沒有人理會,他就會感到害怕:“難道所有的人都走了,他們把我忘記了?”如果有人立即做出應答,比如答應一聲,或者輕輕拍一拍,他就會感覺滿意:“有人在陪我。”
2、不要欺騙孩子
警惕那些你不以為然的“欺騙”,比如說媽媽早上該出門上班的時候,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但是媽媽下班之後會趕快回來。”這樣,雖然孩子會傷心,但是比不打招呼就消失要好得多。太多的不告而別會給孩子留下終身擺脫不掉不拋棄的恐懼而打下基礎。
3、創造共同語言
“共同語言”可不是夫妻間的專利,和孩子之間的共同的愛好、共同的遊戲規則都是建立友誼和表示友好的有效方法。
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聊天,尋找與孩子的共同話題,培養共同的興趣,比如和孩子一起收集樹葉、讀書、做手工、畫畫、踢球或游泳……要記住,“共同”的概念可不是當孩子畫畫的時候你坐在一旁陪伴,而是參與其中,一起完成一些事情。
4、確立一些固定的家庭活動
當你下班回家或者把孩子從幼稚園接回來的時候,放下所有的事情和孩子親昵十分鐘吧,一起在桌邊吃點點心或者溜達到小超市一人吃一個冰淇淋,也可以在睡覺前和孩子一起朗讀一段古詩。這些事情看上去無關緊要,但是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密的關係就是靠這些細水長流的小事累積而成的。
5、感受孩子的感覺
心理學家通常認為,感覺敏銳的父母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安全感等方面做得最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這方面天賦怎麼辦?敏銳的感覺能力是否可以學習得到呢?答案是可以的。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觀察來培養這種能力:今天孩子的情緒如何?有哪些特別的舉動?有哪些奇怪的表情?孩子很容易洩露出心靈的秘密的,關鍵看我們能不能捕獲。如果這些你都做不到,只要能夠學會注視孩子的眼睛就可以了,它們會幫助你很快地瞭解孩子的心情,知道他今天是否需要更多的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