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杯 “酸梅湯” 的故事!

↓↓【記一杯酸梅湯的故事

“很少人能站在那裡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梁實秋先生這樣回味老北京琉璃廠信遠齋的酸梅湯。抗戰勝利回鄉那次,在他的放任下,孩子們連盡七碗才甘休。

“冰糠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濃而釅。上口冰涼,甜酸適度,含在嘴裡如品純醪,捨不得下嚥……我每次去喝,不是為解渴,是為解饞。”

北平的冰是從什刹海或護城河挖取藏在窖內的,信遠齋的酸梅湯是在半夜裡熬得後,放在白地青花的大瓷缸裡,鎮在老式綠漆的大冰桶裡,桶大罐小冰多,到第二天上午出售時,酸梅湯冰涼振齒,喝起來沁人心脾。那時候,信遠齋每年自端午節起到中元節止,只賣七十天,每天只賣兩缸。

“清宮異寶禦制烏梅湯”偷偷傳入民間,得見於大街小巷,自是皇城人的福氣,實在也是舊時的老北京,沒有冰箱沒有冷氣,苦夏難挨。如今,一樣的熱,一樣的胡同口兒大槐樹。只見賣冰鎮的小攤,已是可口可樂類飲料大行其道,不再有冰盞聲聲清脆,也不再有望梅止渴自清涼。甚至信遠齋、九龍齋也更加方便,裝瓶熱銷起來。就連小時候常喝的桂花酸梅晶,仿佛也差了點味道。

或許,想要復活老味道,並沒那麼難。原料配方一直都在,差別只在材質的考究、口感的調配和各人細緻的功夫上。

湯材好,湯才好。純正的原味食材,是最重要的。主心骨選擇可做藥用的上品烏梅(而非零食烏梅,也不是亮油油的硫熏烏梅),乾巴巴皺巴巴,近聞酸爽濃郁;烏亮暗紅的藥用上品烏棗,觸手幹緊沉實,面皺溫甜;山楂則是色澤明豔的無核生山楂,酸中回甘。

大片甘草根、自然陳化的陳皮、自然微酸的洛神花萼、香氣濃郁的金桂花,用以增添酸梅湯的後味、回甘,豐富酸甜的層次,至於冰糖,最好是天然原蔗糖結晶的黃冰糖。

先泡再熬,有時水減半熬第二次,武沸文含,直至精華全出,深酸甘甜幽香溶于一湯醇紅。酸而不澀、甜而不媚之中,慢慢熬出各家的風味。

冰涼一碗下肚,酸甜入心,暑氣全消。仿佛回到了那一年,那一個夏日的晚上,吃完了晚飯後,在院子裡乘涼的時候。

【老北京 打冰盞兒】--賣酸梅湯的,夏日街頭設攤,大青花瓷缸內盛烏梅桂花白糖沏成之酸梅湯,以冰鎮之,冰箱旁豎一黃銅月牙兒戟,以此為識,販者一手持兩小銅碗,徑可三寸許,名曰冰盞兒,以手指顛撥,兩盞擊撞錚錚作響,其聲清脆悅耳。“又解渴,又帶涼,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鬧碗兒嘗,酸梅的湯兒嘞另一個味兒嘞!”,再加上這樣的唱詞兒,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聞聲已自清涼之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