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當年僅25歲的詹姆斯·迪恩英年早夭的消息傳來之後,我們就應該明白,人之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對於一位風華絕代的演員來說更是殘酷的。這樣的殘酷,在2008年也應證到了希斯·萊傑身上。
所以,這位赫赫有名的澳大利亞明星,著實可恨。他用短暫的一生,炮製了經典的電影,經歷過風華正茂、青春逼人的偶像盛世,暗流洶湧、頹靡不振的低潮期;也體嘗過鹹魚翻身,締造輝煌的事業回春。
他的傳奇,最終成為“遺恨”,也令所有人在錯愕與打擊中記住了1月22日這個普通的日子,它因希斯·萊傑的離世而變得不再平凡。你有多恨他,多怨他,這個日子就會記得有多牢。
在希斯·萊傑遊走世間的二十八個春秋裡,值得紀念的故事太多,他對表演的癡迷,對女人的熱愛,對名利的不屑,最後都成了招恨的因素。
恨之一:出場太驚豔
攝像機只需放鬆地對準他。當攝影機遇到某些特定的人,你就能感覺到,“阿,有了。一切不用愁”。——演員盧夫斯·塞維爾(曾與希斯合作《聖戰騎士》)
也許像希斯·萊傑這樣的人,原本是不應該一腳踏進演藝圈的“大染缸”的。
自他1979年在澳大利亞西部的佩斯城出生開始,他就應該像父親那樣立志成為一名賽車技師,或者跟著母親去教法語,而不是在父母離異的時候去學校主演《小飛俠》,然後對表演發生了濃厚興趣。
他真的有些太狂妄,對《滾石》雜誌的記者說自己11歲就過著吉普賽人的生活,總是拿著同一件行李搬來搬去。因為受到《小飛俠》的蠱惑和姐姐凱特的鼓勵,就下決心去演戲,而這個時候,大多數男生都還在上學,想給自己一個正常的將來,他這種“不正常”的夢想,才是“災難”的源頭!
光憑外形他就能比其它人少付出數倍的努力而占得良機!果然在1995年,年僅16歲希斯來到悉尼,演出第一部電影《黑石》,然後在電視劇《咆哮》裡成為主演。
1998年是這位“野心家”風光無限的一年,他主演了《雙手》和《對面惡女看過來》,在後面那部片子裡,他是多麼彪悍啊,用他的智慧,用他的陽光外貌,用他的一腔癡情,去馴服那位野蠻古怪的“惡女”,當時與他共演的還是如今炙手可熱的約瑟夫·高登·萊維特,但是獨獨他光芒四射,一點都不識“低調”為何物!
大抵是偶像鋒芒太盛,連梅爾·吉普森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可恨那完全就是個陷阱,儘管讓他出鏡,卻早早便死在電影的前半部分,好似為自己後來的宿命做了一個預演!飾演梅爾·吉布森名兒子的希斯·萊傑英氣逼人,壯志躊躇,英年早逝。雖然口碑平庸的《愛國者》並未能幫助希斯完成徹底轉型的心願,但是過億的票房卻足以讓“吉布森那個英俊兒子是誰”的疑問傳遍街頭巷尾。
《聖戰騎士》應該是萊傑主演的最後一部偶像電影,在裡頭扮演一位英俊騎士,金髮碧眼,美到不可方物,在流行樂的引領下演繹中世紀騎士的輝煌。他是如此桀驁,又如此殘酷,用長矛與戰馬衝破“偶像”的桎梏,奔向實力派的未來,又怎能讓垂涎其美色的女粉絲不恨他?!
恨之二:低潮太突然
“如果你不能改變,那就只有忍受。”——《斷背山》臺詞
先前的《四片羽毛》被批評為乏善可呈,匠氣平庸的時候,《食罪人》的演出,加重了他的“罪”,在這部很酷的黑色電影,他扮演一位神秘的牧師,於是在眾人的一片恨意中跨入了CULT氣質濃厚的作品裡去,在此之後,他大抵便已經決定將偶像外衣撕個粉碎,完全不顧這樣做是否會後劫不復。要知道,不是每個偶像都能成功轉型!
因為與偶像派徹底決裂的決定,讓好色的粉絲們紛紛離他而去,他終於嘗到“退熱”的滋味,但最可恨的是,當鮮花與掌聲離他遠去的時候,他竟一點兒都沒表現出悔意,卻在轉型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恨之三:轉型太自毀
“他們希望他成為又一個哈里森·福特,可他想成為西恩·潘。”——喬丹
拍《死囚之舞》,是萊傑一個最殘忍的決定,片中他不再是英俊偉岸的陽光男孩了,他頹廢、迷茫,在父親的影響下對生命充滿憤怒與厭倦,有多少人恨他吞槍自盡的那場戲啊!事實證明,他不可能永遠玉樹臨風地接受女性的膜拜,他也可以用極端手段把自己往死裡整,無視眾人幽怨的目光。
《凱利黨》對萊傑的“自毀”也很嚴重,他操著濃重的愛爾蘭口音,走著特有的“內八字”,留長鬍子,曬糙面皮,讓你知道其實他可以完全成為一個野蠻的“愛爾蘭佬”,與“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結成同盟,戴上“鐵甲”慷慨赴死。這樣的情節最招人恨,因為他是如此迷戀自己在電影裡屢屢“死無全屍”的下場!
恨之四:演同性戀成名
“與他合作,是我人生最快樂時光之一,他把角色的喜、怒、哀、樂詮釋得比想像中更好,因為他對生活充滿愛、真誠、熱情,令每個認識他的人都會愛上他。”——李安
在2004年整整一年的消沉之後,李安找到了他,要他在《斷背山》裡扮一個同性戀,要和男人接吻、做☆禁☆愛,他接受了。早年在澳洲電視劇《Sweat》演的同性戀,讓他打開了演藝之門,而《斷背山》卻為他打開了奧斯卡之門。一位偶像演員,是要下多大的決心,抵擋住多少恨意,才會用一個同志角色東山再起,贏來事業的又一座巔峰啊!
那時,他已然是風霜撲面的型男,再也回不去“花樣”年代,所以片中真正稱得上“美色”的,是與之搭擋的傑克·吉倫哈爾。
恨之五:磕藥成癮
“我正徒步走在一段長長的旅程上。很多人想到的是成功、野心、利潤,但我所要的成功藏在這些表面的東西之下……是人生終結時唯一屬於自己的東西,唯一你能帶著入土的東西。”——希斯·萊傑
明星沒有磕藥史,似乎就不夠糜爛不夠大牌,萊傑招人恨的地方也在於此!2006年,他被拍到在洛杉磯Chateau Marmont酒店舉行的賽後派對上吸食可卡因,一面過癮一面喃喃自語,表情☆禁☆欲死欲仙。
他濫用藥物與吸毒的惡習,像寄生蟲一般侵蝕了他的精神與肉體,而他大抵卻將之當成緩解壓力的法寶。
《愛情毒針》這部電影,應該算是希斯·萊傑的自我曝短,在片中他扮演一個受女友“糖果”蠱惑而陷入毒☆禁☆品深淵的癡情郎,從抵制誘惑到接近誘惑再到在誘惑裡沉淪,他用一場表演揭露了自己如何一步步陷入可卡因的地獄之過程。
《我不在那兒》裡,希斯·萊傑扮演了鮑勃·狄倫的一部分,沒錯,就是有家有室,卻還用毒☆禁☆品麻醉神經的那個狄倫。他何以要這般明確自己的狀態,勾勒“垮掉”後的形態呢?一個演員,要多招恨才會對演戲這回事作出飛蛾的姿態,最終用迷幻劑搞得自己人戲不分呢?
恨之六:姐弟戀情結
“希斯對女人很有吸引力,我公司每個女人都跑進我的辦公室,說找希斯演吧”。——《愛國者》羅蘭·艾默里奇
沒錯,希斯·萊傑的風流帳很多很多,而且和所有青年一樣,是從泡熟☆禁☆女開始的。拍攝電視劇《咆哮》的時候,他和比自己大十七歲的女演員麗薩·贊恩搞“母子戀”,早年父母離異的陰霾,為了填補這個缺失,他給自己紋了七個刺青,均是母親與姐妹名字的首字母,除此之外他便不斷追求年長的女性。
最後,他居然娶了年紀比他小兩歲的,各方面條件都很般配的蜜雪兒·威廉姆斯!這位個性女演員在拍攝《斷背山》時與希斯結下情緣,他們在戲裡演完夫妻之外,就真地在戲外成了真正的夫妻。蜜雪兒帶給希斯一生中最安樂的一段時光。
2005年,他們誕下萊傑的第一個女兒馬蒂爾達·羅斯時,萊傑興沖沖地說:“我給蜜雪兒做燕麥早點、煎雞蛋,然後刷盤子、貯備午飯,下午去超市買東西準備晚飯。我喜歡這樣,我愛我的這個新工作。”可惜好景不長,他們依然在2007年勞燕分飛。明星的愛情永遠都嫌不夠牢靠,這大概也是這對夫妻的恨事。
《加勒比海盜》中那條妖冶美豔的人魚嘉瑪·沃德,是希斯生前最後一個女友,那時他完全脫離出“姐弟戀”的魔咒,選擇了這嬌豔蔥嫩的影壇新人。這位模特出身的“娃娃臉”美女與希斯也曾有過一段你儂我儂的甜蜜時光,他們都出身於佩斯城,然後在紐約同居,也探望了彼此的父母,可就在二人即將迎接幸福未來的時候,希斯卻很可惡地給那女孩開了一個黑色玩笑,他走了,讓嘉瑪一度隱退娛樂圈,沉寂三年之後才複出拍戲,用一臉憂傷詮釋美人魚的悲情。
恨之七:壞脾氣
“明星的名氣其實是報導帶來的,但是希斯恩將仇報,所以一定要給他上一課!”——澳洲娛樂記者
萊傑的壞脾氣從他的表演裡就能看出來,他年少輕狂也就罷了,到了熟齡還是一樣張揚便讓許多八卦記者不爽。要知道,一位演員要走紅,單憑實力與才情是不夠的,他也需要狗仔的配合炒作。
可他偏偏對記者深惡痛絕,禁止他們發佈一切關於他家人的消息,幾次三番對他們辱駡,發生肢體衝突,以至於被記者恨到骨子裡。《斷背山》在澳洲首映時,希斯與蜜雪兒一起走紅毯,結果慘遭幾位元記者的水槍襲擊,希斯只能用身體擋住射向蜜雪兒的水,匆匆走入影院。
當然,萊傑的囂張也不是只產生負面影響,在《蝙蝠俠》中扮演的反派小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角色幾乎突顯了他身上全部的陰暗性情,暴斂、瘋狂、極端、邪惡、張揚、義無反顧……那張裂口猙獰之餘還有隱隱的窘迫與哀傷。
花糊的小丑妝將他的容顏繪成一首絕望之詩。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裡的反派讓觀眾如此瘋狂,他們買票進場不再是為了神勇無敵的蝙蝠俠,卻是為看一看希斯那個扭曲的小丑。
恨之八:《魔法奇幻秀》未拍完
“我很震驚,因為我沒想到這樣一句臺詞能成為這些演員扮演的托尼在角色上和萊傑溝通的橋樑。這樣做,影片裡的萊傑的變身就顯得更加自然和流暢,並不是我不得已而為之的招數。”——特瑞·吉列姆《魔法奇幻秀》
作為萊傑生前最後一部電影,他非常可恨地沒有將它拍完,《魔法奇幻秀》裡他扮演受神奇秀蠱惑而變得貪婪無比的人,擅長執著黑暗童話寓言式電影的美國導演特瑞·吉列姆試圖將希斯塑造成心理轉變極其複雜的人物,結果戲才完成了三分之一,他人便沒了。他講的最後一句臺詞是:“別對信使開槍!”
萊傑自身引發的突如其來的悲劇,使《魔法奇幻秀》的拍攝一度擱淺。所幸有三位同樣極具個性的男演員約翰尼·德普、裘德·洛與科林·法瑞爾接下了這個“濫攤子”,以“變身”的方式承擔起希斯餘下的戲份,並將“別對信使開槍”這句臺詞作為三人與萊傑扮演的托尼精神上共通的一個工具。這三位元演員的片酬也全部交給希斯的女兒所有。希斯造的“孽”,就這樣被彌補了,儘管我們還是非常痛恨這樣的處理,就像痛恨希斯臨時“撂挑子”的行為。
恨之九:拿不到奧斯卡
“我們要感謝奧斯卡對我兒子表演的肯定,非常感謝導演,答應希斯創造這樣一個瘋狂的小丑角色。”——Kim Ledger(希斯·萊傑的父親)
每個演員都以拿到奧斯卡為終極目標(伍迪·艾倫可能除外),希斯·萊傑也不例外,要不然他斷不會這樣挑戰自我,接下他認為最好的劇本,抓住每一個得獎的良機,甚至為此推掉了《蜘蛛俠》的演出。可是,當李安憑藉《斷背山》站上78屆奧斯卡的領獎臺時,希斯·萊傑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卻仿佛只是一個陪襯,他只能坐在台下為他人的勝利拍手,這次的遺恨,大概只能恨他自己運氣不佳。
所幸,《蝙蝠俠:暗夜騎士》的驚豔小丑表現,終於又給了他一次機會,2009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的獲獎名單裡,終於讀到了“希斯·萊傑”這個名字。但台下卻一片噓唏,因為他已永遠長眠,無法上臺親手觸碰這座神聖的獎盃了!這種恨,應該是所有人都能體會到的,活著的時候他沒能擁抱榮譽,待榮譽主動投懷之際,他卻早已轉身謝幕。人生不如意之事,大抵便是包含這些的。
恨之十:英年早逝
“每當煩惱襲來、憂愁滿胸的時候,我只是——讓自己坐到火星什麼上面去,然後回頭看地球。你看到的不會是恐懼,不會是痛苦,不會是電影業。你不會看到這次採訪。你不會看到想法。僅是一個斑點而已。沒什麼大不了,僅僅是沒有。”——希斯·萊傑(1979-2008)
對希斯·萊傑的恨,凝固在2008年1月22日下午的2:45,對希斯的影迷來說,那是全世界最陰冷的一天,這位偉大的電影人在紐約曼哈頓421 Broome街四層樓的公寓裡悄然辭逝。屍體被管家和按摩師發現時,他赤身裸☆禁☆體,身邊灑滿了安眠藥片。
那些“痛恨”希斯·萊傑的人都崩潰了,前妻蜜雪兒公開說:“我的心碎了。”萊傑的雙親說:“我們已經接受了這個悲劇事實。”李安說:“他的死令我心碎!”約翰·屈伏塔說:“他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有難能可貴的才華,他的去世是巨大損失。”梅爾·吉普森說:“原本對希斯·萊傑演藝事業發展充滿高度期望,如此英年早逝實在是悲慘的損失。”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也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位最優秀且處在黃金時期的演員,真是悲劇。希斯·萊傑塑造了眾多不同而且富有挑戰的角色,將作為澳大利亞演員的最佳表演被人們銘記。”
我們用各式各樣的語句表達惋惜之情,更突顯了對逝者的“恨意”,他去得太早、太突然,上帝如此突然地收回對他的垂愛,讓許多人抱憾終生。
“關於死亡,我感覺很好,因為我能通過女兒感到自己還活著。”——希斯·萊傑
可是,你再也看不到她長大成人,結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