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釣,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垂釣方式,雖然依然是水中釣魚,卻是人工養到大的魚,僅限於一方小小的水土。
塘釣中,由於環境變化太少,合適垂釣的點也少,遇到了不好的地形、環境也只能認了。面對劣勢,如何提高垂釣的上魚率就非常關鍵了,一些不適合垂釣的區域,自然也不能放開,精益求精、提升上魚率。
塘釣做窩,在餌料方面天然就比水庫野釣高一級,作為人工養殖大的魚類,它們從出生都沒有餓過,每天有人定時定量的撒飼料餵食。就像人類一樣,基礎的生命需求滿足了,就會出現挑食現象。
▲(全新概念的材料和工藝,小絲束纖維碳素,具有更高的韌性和鋼性,新技術的出現,從此魚竿不再軟綿綿。柔中帶鋼重新詮釋調性與手感)
這種情況在野釣的老釣位也很常見,魚類只吃一些精細的餌料,對稍微粗糙一點的餌料就不屑一顧。而且口味非常的挑剔,不是最喜歡的味道根本不看一眼,對窩料的投放量和材料選擇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當然了,池塘釣中,魚類挑嘴的特點更為凸顯,做窩時技巧需要更多,基礎的三個要求:大、准、勤。
▲(這款魚竿靜釣6.4斤,高碳大28調性,手竿腰力並存,鯉鯽混養通殺,前後堵配重設計,重心在更舒適的位置,合金超輕防爆環,從此不斷手把節)
首先是大,不是指窩子的面積大,而是指餌料的顆粒物體積大,占比大。在池塘釣中,不少釣友為謀求聚魚速度,過於傾向霧化快的餌料,造成留不住魚。增加顆粒物的比重,增大顆粒物體積,就可以延長誘魚時間,留魚的時限也得以延長。
其次是准,講的是窩料的投放位置要准,圍繞著預定釣點範圍,均勻的打出一個窩子,不要東一個、西一個的撒餌。餌料太分散了,魚類反而不知道去哪裡,聚魚的效果就出不來。一般來說,一個窩子在一米範圍內就可以了,垂釣要求已經能夠滿足了。
▲(德國原絲主線:採用大密度特殊材料,入水更快,一米一個色彩,兩色交替更加隱形,拉力更強,號稱競技原絲中的大力馬,防偽從原絲開始,兩色交替大大提高了仿冒難度)
▲(全國通用、四季通殺,針對肥水、淤泥厚積的魚塘,黑坑殺手、競技必備。腥臭無比、水中穿透力強勁,引魚迅速留魚持久、強力刺激魚類神經,逼魚開口。不鬧小魚專攻大魚滑口魚,天然成份多加不死窩)
至於勤,就是說勤續窩,投放窩料的頻率快,量要少,保證誘魚的時效,在時效內提升留魚量。
最後,在做餌方面提醒大家,池塘中魚類的食物同質,不同魚類的食物往往類似,人為的更改了它們的口味。在垂釣時,往往是一種餌料效果好,多種魚類都喜歡吃,一種效果差,換地方也沒用。所以把握好一個總的概念很重要,餌料有傾向,夏季用清淡,秋季用混合,冬季走腥味。
黑坑的選擇很少,在僅限的選擇內,如何找到一個好釣位也很關鍵。首先,分辨清楚水質,判斷魚塘的水情是整套流程的第一步,水坑的深淺、顏色、溶氧量都能從中找到線索,這一步做好了才能下垂釣的決定。
第二步就是找釣位了,就算是選擇少,也有優劣的細微差別。魚塘的形狀不同,魚類活動範圍有區別,比如長方形魚塘選腰部,圓形魚塘選中心,四方魚塘選角落。這些都是比較標準性的選擇,也是坑釣的特色所在。
最後才是選擇餌料、打窩,上文已經針對這兩點內容作出了一番解釋,池塘釣多是滑口魚,它們的口味挑剔,如何選擇一款好餌料非常關鍵,腥香兼顧,酸甜可口,儘量擴大適口範圍。
▲(15袋餌料都採用自封口設計。沒有用完的話,可以密封保存,下次使用誘魚效果不變。青魚、草魚、鯉魚、鯿魚、鯽魚統統來搶食,對多種雜食魚類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另外,談一下關於如何處理醬層水底,醬層水底會影響魚餌效果發揮,一直是釣魚人的一個困擾,池塘釣中更容易遇到醬層水底。選擇一種合適的釣法,就成為了破局的關鍵。典型的釣法有三種:
第一種,長腦線懸墜釣,調目高、輕觸底、醬層干擾少;
第二種,鉤下墜釣法,鉛墜在釣鉤下,鉛墜入泥,釣鉤輕觸底;
第三種,短腦線,輕墜輕漂釣法,利用輕墜輕漂的浮力,提升釣鉤的的位置,避免誤入醬層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