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釣魚先要瞭解魚

傳統釣法的適應廣泛,裝備開支少,攜帶方便和操作簡單等優點,受到大部分垂釣者的青睞。但從多年與眾多傳統釣者的接觸中發現,在其技法上多善於釣底,對其中的釣浮(釣離底)技術掌握不好,甚至有的釣友對魚群離底變層束手無策。如何用傳統釣組玩好釣浮,在此與喜愛傳統釣的釣友交流一下,以期共同提高。

魚類活動規律及作釣影響:魚類的活動、覓食泳層主要由其遺傳基因決定,但在特殊情況下它們也會因外界影響而改變泳層。例如:鯽魚、鯉魚屬於底層覓食魚類,在特殊情況下我們也能夠在水體的中上層遇到它們。這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泰戈60T高碳素台釣竿,28調鯉魚竿,腰力強勁,受力均勻,重心靠後,手感好,專攻大物,適合溪流、水庫、湖泊、池塘等垂釣場所。】

1)魚的趨溫性

冬季裡如果連續幾天天氣晴好無風,或刮東南風、南風、西南風導致氣溫較快上升,水體的表層溫度上升較快,魚群會起頭曬太陽取暖。如在有水草的水域時常能聽到有鯽魚“咂嘴”聲或水面能看到魚花。

2)水體缺氧

高溫無風或水肥或雷陣雨前,水體缺氧,魚類呼吸困難感覺憋悶,會浮上水體淺層吸氧覓食。

3)水面涼爽舒服

在夏天高溫時水體溫度高,這時如刮起3級以上的北或西北風,水面氣溫快速下降,此時,水面涼爽氧氣充足而水體底部高溫缺氧,鯽魚、鯉魚會從底層浮到水體淺層嬉戲或覓食。

釣魚王誘魚麝香魚餌,將大小米用麝香在瓦缸裡薰制而成,產生的香味在水中穿透力強,發窩快,誘魚效果很好】

4)水下有危險

由於在野外水域中危害魚類的因素較多,如:蛇類、鱔類、蟹類,蝦類等與魚爭奪餌料,逼迫魚類起頭躲避到水體上層覓食。

5)趨食性

人為的連續拋餌餵食、或大風將岸邊的草籽、樹上落下的果實、淘米洗菜的漂浮物常會引誘魚群上浮搶食,此時我們在水面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當發現底釣長時間無口及身處以上環境時,就要及時考慮到魚群起頭的可能性,從而改變方法做到以變應變,不要等半天無魚吃鉤也不知原委而死守釣底。去年11月底的一個星期天,筆者在一野外小河中垂釣,上午10點過後氣溫升高,聽到有不少的鯽魚在水草邊“咂嘴”,於是及時改用釣浮(包括釣定層和釣穿層)後收穫可觀,而堅持底釣的和由於釣組問題不能釣浮的,大多數都不理想,就是一個例子。

【粉末狀春季釣魚小藥添加劑特效果酸紅蟲空鉤餌,與小米或粉餌使用效果更佳,專用於仿小雜魚鬧窩】

現在有一種現象:我們不少玩傳統釣的朋友為了圖省事,在漁具店購買釣組配件時順便讓老闆幫配上了墜子,這種墜子大都是圓型中有一道槽溝,配製時往線上一夾一壓即可,或以太空豆固定的鉛墜,雖然這些墜子裝配方便快捷,但缺點是不便於移動或增減配重,而大部分的釣友習慣以浮漂的重量配鉛墜,遇到這種死墜就困難了,還要帶小刀或小剪子才行,操作不慎還可能傷線。筆者長期使用砸扁的薄保險絲做墜,需要增減或移動時用指甲就可操作。

在野外垂釣時,有幾次筆者發現鯽魚起頭變泳層了就及時提醒釣友改用釣浮(釣離底),但由於不少人的墜子是死墜無法調整,最終錯失良機,有時只好借釣組給他們使用。由於我們在玩傳統釣時多使用蚯蚓或紅蟲,釣餌較輕,在釣浮時的浮漂調漂上,筆者習慣用帶餌半水調一粒或一目半釣1-2粒(具體看餌料對浮漂的作用程度即釣組的大小或餌料的比重),保持鉤餌離底情況下有視目漂可觀察即可)。

【雷焱凱作精作典藏系列,納米浮漂,競技混養塘釣庫釣多漂型適應各釣況,漂尾亮而醒目,漂身細膩沉降穩定,靈敏度高,碳素漂腳彈性佳防爆頂】

調漂的方法是:裝餌後略多卷一點墜子拋入水中,如浮漂全部沒入水中說明墜子重了,逐步減少墜子的重量,直至浮漂露出1-2粒即可,也可根據個人觀漂習慣決定釣目,但如果水面浮漂粒數留的多浮力增加,魚拉黑漂時用力就要加大,筆者一般根據當天魚的吃口輕重來決定留的粒數,吃口重多留吃口輕則少留。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