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釣浮、浮釣”一字之差,區別太大

釣浮”與“浮釣”的技法介紹

1)釣浮術(釣定層)

當你發現底層長時間無口或確認魚群已經離底變層時,要及時從釣組上進行改變。在釣“離底定層”時只要對釣底釣組的平衡關係略微調整即可,即適當減輕鉛墜配重,鉤餌即可離底垂釣,至於調幾目釣幾目,這要根據魚情和餌料比重決定。

雖然對釣組進行了對應的調整,但這時我們並不能馬上知道魚群上浮的高度,這時候就要通過逐步在不同水深試釣來尋找魚群,當發現魚群的高度並較穩定後,才可以採用釣定層的方法。釣定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常講的釣“戳茬”釣法。

釣定層與釣底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不同的是兩者垂釣的深度不同,鉤餌在水底的狀態及靈敏度不同。相同的都是釣鉤餌運動後的靜止,即:鉤餌在運動的過程中一般沒有魚訊語言僅有浮漂的自身語言,即浮漂在水面向前行走、下降直至到最後一粒浮漂定位,一般不會有魚吃鉤動靜,只有鉤餌到位後如果有魚覓食才會有魚訊語言。

【友義蘆葦加粗尾混養魚浮漂,硬尾棗核長身鯽魚立式浮漂魚漂,純手工,自重很輕,浮力很大,靈敏度極高。】

釣定層與釣底都可以有調目和釣目,可以根據魚吃口的輕重或餌料的輕重設定目數。由於釣定層屬於釣離底的範疇,其靈敏度很高,魚進窩後通過浮漂都可以觀察到動靜,所以,在提竿時機的把握上甯遲勿早,如釣的是兩粒,要等有明顯的頓口或拉下兩目了再提竿,浮漂在晃動或輕微的下陰時最好不要提竿。

釣定層可以使用蚯蚓也可以使用商品餌料,在使用商品餌料時,餌料的狀態要與魚的密度相適應,最好用搓餌,以保證餌料到定層後再霧化,有利於穩定魚群高度。魚的密度大餌料的消耗量就大,餌料要略散增加霧化以保證窩子效果,密度小的略粘延長霧化時間等魚進窩,控制好霧化程度才能保證出好效果。如果用拉餌而霧化程度又很高時,會把魚群引亂假訊號頻出增加上魚難度。釣定層時,在用竿的長度方面與釣底沒有什麼區別,根據需要選擇。

2)浮釣術(釣穿層)

當你通過試釣發現,魚群同樣是離底覓食,但魚群的高度不穩定魚層較厚,也就是說,從水體的淺層到中下層都有魚在活動覓食且食欲很強時,這時候就應該放棄釣定層而應使用釣穿層的方法。

我們在釣底或釣定層的時候一般使用三、五、七星浮漂就可以了,但想釣穿層時再使用上面的釣組效果就不理想了,要重新製作一副專釣穿層的釣組。製作一副多粒(10—15粒)、細小(用雞毛或鴨毛梗剪半公分左右穿制)釣組,由於浮漂的粒數多而細配重輕,釣組細小靈敏鉤餌在下降的時候速度會很慢,從第一粒浮漂入水到最後一粒浮漂到位,其行程長能捕捉到的魚訊機會更多。

其實,此時也就相當於台釣用長尾立漂釣行程的效果了。由於10—15粒浮漂鉤餌的下降速度慢行程長,中上層魚類(含離底變層的底層魚類)很容易追上鉤餌,在浮漂下降的過程中,魚吃鉤都能及時發現。如果將各粒浮漂之間的距離再拉大(2公分左右),其下降的速度會更慢行程更長搜索的範圍會更廣。

【泰戈浮漂套裝,木制漂盒,台釣必備浮漂,採用南美巴爾杉木,漂整體浮力均勻,不吃水,穩定性好,靈敏度高】

以前筆者在家鄉時,夏季喜歡在大河的養魚網箱邊垂釣,由於多次發現野生鯿魚較多就專門製作了一副用於釣穿層的釣組,幾乎每次都能釣到鯿魚,有時候鯽魚、鯉魚起頭覓食也能擒獲,而只能釣底的釣友從沒看到釣獲過,後經我介紹改變配置,上魚的概率也大大提高。需要提醒釣友注意的是,由於此釣組下降緩慢,當淺層或中上層有大量的小雜魚鬧窩時,不能使用此釣法,否則,你將面臨很大的煩惱。

雖然釣定層與釣穿層都屬於釣離底的範疇,但在很多方面是有區別的。

首先,在浮漂的調釣方面就有著不同。釣穿層時,在浮漂的調整上只有調目無法確定釣目,因為魚群起頭的高度是不固定的,鉤餌在下降的過程中,在鉤餌的運動軌跡上,浮漂表現為:從第一粒浮漂開始入水到最後一粒浮漂定位,其間都可能有魚訊,可能是在浮漂入水的第一粒或第二粒,也可能在第5粒或第6粒上反映,所以,隨時或在任何的一點上魚都可能吃鉤,所以不能人為確定釣目多少,否則就不是“釣穿層”而是“釣定層”了。

其次,從鉤餌的運動狀態方面講,釣定層一般是釣靜止後的動態,或叫運動後的運動。就是鉤餌到達設定的釣目後如果有魚吃鉤才有動態。浮漂反映的多是自身語言少有魚訊語言,只有鉤餌到位然後才有浮漂動作或稱浮漂的魚訊語言。

而在釣穿層時釣的是運動中的動態,即:整個過程中浮漂的自身運動語言隨時可能被魚訊語言打破,就是說從鉤餌入水、浮漂逐粒下降到達調目的全過程,魚都可能隨時咬鉤,其漂相通常比底釣或釣定層更加豐富多彩。

【釣魚王四季野釣黑坑鯽魚鯉魚魚餌,粉末狀醇香穀物配方,味型純正,誘魚迅猛,直擊大魚底部】

有時漂一到達水面就平躺不向前走或不下沉,這是由於有魚在中途接鉤,還有浮漂在運動中停頓、加速下沉,不沉反升、突然的下沉或斜拉等等,當發現以上漂相時就要及時提竿,以免錯失良機。

釣穿層最好使用商品餌料,同時要講究餌料的狀態與魚情的適應性。由於這時魚群泳層較厚,自上至中上層都有魚,為了留住魚,使用的餌料要有很好的霧化效果,使用的餌料比重要輕但不能太散(投竿容易掉),努力使自上而中成一個立體的窩子誘魚,但由於受長竿短線的局限,投竿收竿的時間不能和台釣相比,很難通過打頻率增加效果,除非環境允許或使用齊竿釣組可以有限提高速度,這一點希望釣友面對實際,畢竟比釣速不是傳統釣的強項。

在每一次的鉤餌下降到調目的過程後,如果仍沒有魚吃鉤要及時提竿上餌,為了保證相對快的頻率維持窩子的效果,應使用拉餌,當然,由於傳統釣多是站著進行垂釣,不方便像台釣那樣坐著用拉餌盤,但可以左手拿餌團,右手持竿及指頭夾住鉤線,採用“刮牆皮”的方法上餌,即:鉤尖對著左手後將左手的餌團往鉤上掛拉,同樣能拉出臺釣的拉餌效果。當然,這一點要多練習,熟才能生巧才能快。

另外,由於釣浮和浮釣都是釣離底,其穩定性很差,風力、水流都會造成釣餌移位元影響垂釣效果,故建議不宜在活動的水體中垂釣。

注意事項:

1)在明水中垂釣,當魚的泳層較淺時要注意隱蔽,竿影人影不要映入水中。儘量少走動或走動要輕,以免影響魚群穩定。

2)草窩中只適應釣浮(釣定層)不適應釣穿層,因為釣穿層行程較長需要的垂釣面積相對要大。

3)由於在草窩中水草對魚的視線有影響,應用細活的蚯蚓和有倒刺的鉤,因無倒刺的鉤裝蚯蚓容易掉,鉤尖前要留一段蚯蚓在水中蠕動引魚,蚯蚓蠕動在水裡會產生震動波,有利於魚快速發現目標。

4)底釣、釣離底應靈活掌握:我們每次出釣前對魚的泳層高低不能預知的,只有到達釣場通過觀察甚至試釣才能確定,即使在釣的過程中也要隨時觀察魚情變化,特別是在夏天高溫季節,一天中魚層都可能發生幾次變化,我們的釣法也要及時的以變應變,底釣、離底釣結合使用,不可主觀行事。

釣魚的過程就是一個應變的過程,我們學習好釣離底技巧也是為了應變,從而來完善提高我們的立體垂釣水準,這樣,無論魚群的泳層發生多大的變化都能從容應對,從而提高收穫增加樂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