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晚飯吃得遲更易得胃癌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針對胃癌患者的研究發現,經常晚飯吃得太遲會增加胃癌發生率。研究人員分析認為,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更新一般只在夜間胃腸休息時進行,如果晚飯吃得太晚,胃腸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時修復,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風險。專家表示,喜愛吃燙的、鹹的,不按時吃飯,喝生水,吃陳米,吸煙,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有可能誘發胃癌,市民需要額外注意。

胃癌呈現低齡化,四種壞習慣最傷胃

儘管胃癌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80歲,但是在我國中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增加迅速。據調查,我國35歲以下年輕人的胃癌發病率高達6%-11%,且年輕人患上胃癌後,惡性程度較高,生存期更短。專家表示,年輕人患胃癌多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有: 三餐不定時:除易導致胃病發生外,經常過晚飲食胃粘膜就不能得到及時修復。另外,晚上吃的食物留在胃裡,會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對胃粘膜造成刺激,導致抵抗力減弱,出現潰瘍。如果常吃一些油炸、燒烤、臘制食品,裡面的致癌物質會進一步傷害胃部,並最終導致胃癌發生。 吃的太燙:高溫食物會損傷胃黏膜,如果長期吃的太燙,反復損傷胃黏膜以致引起質變,其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將是正常人的4.22倍。

吸煙、喝酒:吸煙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50%。吸煙與胃癌有一定的關係,因為煙霧中含有苯並芘、多環芳香烴、二苯並卡唑等多種致癌和促癌物質,可導致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生。酒精本身雖不是致癌物質,但烈性酒會刺激胃粘膜,損傷粘膜組織,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如果飲酒同時吸煙,其危害性更大,因為酒精可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加強對煙霧中致癌物質的吸收。

胃癌早期可沒有任何症狀,建議市民提早做胃鏡

“雖然像有胃潰瘍、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殘胃癌的患者發生胃癌的幾率極高,但我們並不擔心,因為這類胃病患者醫生會告知或患者本身會注意按時檢查。”專家指出,我們需要擔心的是那些想要依靠症狀來提醒自己的胃癌高危人群。

因為,近半數早期胃癌病人沒有臨床症狀,僅部分有輕度消化不良等症狀,如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疼痛、噁心、噯氣等。大部分患者就診時都已經是中晚期,原因在於人們對胃癌認識普遍存在誤區。如出現有輕微進食阻塞感、上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狀,不到醫院就診,隨便服用市售胃藥;面對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等症狀,又往往自以為是工作疲勞、精神壓力過大所致。種種情況造成病情不能早期確診。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出現上腹痛、腹脹、消瘦、吞咽困難等情況,一定要警惕。

專家建議,40歲後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鏡,如果有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更不能少了這項檢查。長期吸煙喝酒、有家族胃癌史的市民,即便沒有任何不適,最好也每年做一次胃鏡。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