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
【我國離婚率連續10年遞增】
一項兒童自殺問題的原因分析發現,父母離婚是導致兒童自殺的第二個原因,僅次於過重的學習壓力。現在我國的離婚率持續上升。據《京華時報》報導,民政部發佈2013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全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50萬對,比上年增長12.8%,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281.5萬對,法院辦理離婚68.5萬對。這是自2004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10年遞增。
從婚姻觀念來講,許多離婚體現了當代人對真正的愛情、幸福的婚姻的追求,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所以人們對離婚也抱著越來越寬容的態度。但這是成人的立場。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離婚縱然有上萬個理由,卻不能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父母離異帶給孩子的可能是毀滅性傷害。我們常常看到,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缺失父愛或母愛而感到壓抑、抑鬱,變得自卑、膽怯;或者因長期生活在父母的爭吵、謾駡聲中而變得暴躁,產生逆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更深層次的影響是對愛情、婚姻從此產生恐懼,成為健康成長的精神障礙。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單親家庭的孩子教育起來確實存在很多困難,但我認為父母如果處理好離婚問題,有可能降低對孩子的傷害。實際上,夫妻之間沒有感情、互不信任、互相折磨,這樣惡劣的婚姻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有一個中學生曾經寫信給我,講述了父母的婚姻和她的感受】
從我記事起,我的媽媽就經常沖著爸爸大吵大嚷。長大一點兒以後,我漸漸明白媽媽一直都看不起爸爸,她常說別人的丈夫多麼有本事,而我爸爸卻總是那麼窩囊。每當這時候,爸爸總是不做聲,坐在床邊生悶氣。其實我認為我爸爸人挺好的,他對我、對我媽媽都很好,雖然他掙的錢不多,但是我們一家衣食無憂,我一直不明白媽媽為什麼總是對爸爸不滿意。
一次,我姥姥過生日,家裡來了好多親朋好友。媽媽讓爸爸去餐廳訂座位,結果爸爸訂好座位回來向媽媽彙報時,媽媽非常生氣。當著所有客人的面破口大駡:“你怎麼什麼事也辦不成?那家餐廳又貴又不好吃,你怎麼能訂他家的,你簡直就是廢物。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兒上,我早就跟你離婚了!”更讓我難以置信的是,我爸爸居然當眾給媽媽跪下,還邊道歉邊打自己耳光。看到這一幕,我簡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我爸爸這麼好的人,為什麼要忍受媽媽這種折磨?媽媽還說因為我才不離婚,我倒是覺得他們在一起對我的傷害更大,我希望他們趕快離婚!
聽聽孩子的憂慮和恐慌吧!父母們千萬不能視子女而不見。從為人父母的那天起,就不是小小的兩人世界了,你們身邊的孩子有著豐富的心靈世界,你們的一舉一動最直接、最真切地影響著他們。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孩子作出榜樣。
【孩子從對父母行為的觀察中去思考,這些思考會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什麼是男人,什麼是女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妻子,什麼是父親,什麼是母親。自然,他們會進一步思考: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婚姻,什麼是家庭。實際上,孩子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會影響他一生的發展,遠比學習文化知識還重要。因此,父母如果給孩子作出好的榜樣,孩子會終身受益;父母如果給孩子作出壞的榜樣,孩子會終身受害。
父母離異對孩子固然有傷害,但父母冷淡、惡劣的關係,爭吵、打架的過程,卻是一種不間斷的傷害,程度更加嚴重。所以,如果夫妻關係走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就算為孩子著想,也要理智地處理好關係,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怨恨、仇恨的情緒,更不要剝奪對方愛孩子的權利。
【如果能仍然共同愛護孩子,離婚就不會給孩子成長造成太多的傷害】
當然我們知道,一般說來離婚會給人造成不小的傷害,雙方很容易產生怨恨。但是為了孩子應該堅持一個原則:離婚後父母雙方建立和善、諒解的關係,共同愛護孩子,讓孩子在父母離異的恐懼中逐漸走向平靜。在這種高境界和高智慧中維護新的親情關係。
【為孩子打造平衡生活】
在許多人看來,單親家庭的孩子缺爹少媽很可憐,因此給予百般寵愛,以致于孩子也習慣了索取和任性,久而久之,成為問題孩子。這是一個教育的誤區。實際上,單親家庭還是正常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正常孩子,關鍵在於確立現代的觀念,保持生活的平衡,給孩子以良好的教育。
什麼是平衡生活?首先,要心理平衡,認可離婚是人的權利,離婚並不丟人;第二,要關係平衡,父母雖然離婚了,但對於孩子來說,父親還是父親,母親還是母親,父愛母愛依然存在;第三,要生活平衡,太陽照舊從東邊出來,該怎樣生活還怎樣生活,並且要生活得越來越好。
【具體怎麼做呢?我提出以下7點建議】
1、 與前夫或前妻友好地達成關愛孩子的協定。
一般說來,離婚是夫妻之間的事情,與孩子沒有直接關係,所以雙方常常會對孩子懷有愧疚之意,因此在孩子問題上容易達成諒解協定。作為撫養方的父親或母親,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最高原則,擱置或化解個人的怨恨,與對方達成合理友善的教子協定。允許孩子和對方有一定的相聚時間,最好能具體商定,比如要求對方每週陪孩子半天以上,帶孩子看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等,讓孩子享受到完整的長輩之愛。同時都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不要讓孩子因看到雙方痛苦的表情而感到壓抑,請記住父母積極的精神面貌會給孩子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2、 坦然對孩子說明離婚真相
有的父母因害怕離婚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而不願意對孩子說出實情。事實上,現代的孩子心理承受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父母完全不必多慮。從法律層面說,他們有知道父母離婚事實的權利,也有表達個人想法和做出自己選擇的權利。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也應該有知情權,而且離婚後由哪方撫養孩子也應該征得孩子的同意。當然,這是一件困難的事,父母要講得自然一些、平靜一些、正面一些。
孩子得知父母離婚時,可能會產生難過、生氣、失落、焦慮、無助等不良情緒。父親或母親應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靈上倍加體貼和關心,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交流感情,如有可能,和孩子出外旅行一次是不錯的選擇。要用溫和的語氣和態度告訴孩子,離婚是爸爸、媽媽解決自身的問題,不是孩子的錯,不應該責怪別人,也不需要自我懺悔。父母必須清楚地告訴孩子,雖然父母已經離婚了,但爸爸永遠是爸爸,媽媽永遠是媽媽,而且就算爸爸、媽媽無法複合,孩子還是可以同時喜歡自己的爸爸和媽媽,爸爸、媽媽仍都會像過去一樣愛他。還可以選擇一些父母離婚而孩子健康成長的例子,與孩子分享,讓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
3、 允許孩子情緒出現反復
許多父母期待孩子能儘快適應生活上的轉變,而告訴孩子:“現在我們家和以前不一樣了,所以你要懂事一點兒、獨立一點兒!”但事實上,孩子也需要一段調適與療傷的時間,如果過分要求孩子在短期內急速成長,反而會造成孩子過大的壓力。因此,父母要給孩子一段時間適應。同時不管多麼忙碌,都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定期與孩子談談話,表達對孩子持續的關懷,讓孩子的心靈得到安慰。如果孩子感到委屈或鬱悶想吵想哭,應該讓他吵讓他哭,因為宜泄具有緩解壓力的療效,父親成母親不宜指責孩子。當孩子哭鬧夠了,應和他平靜地傾心交談,往往會有較好的溝通效果。
4、 為孩子保持雙性化的成長環境
不要因為父母離婚,擔心孩子心靈上受到創傷,就百般袒護、溺愛孩子。有的單親家庭自認為用這種形式可以得到孩子的諒解或減輕自己的負疚感,殊不知,這樣可能會使孩子驕橫任性,使他們的個性得不到正常發展。特別要提醒的是,父母離婚後,不宜讓孩子生活在單一性別的環境裡。實際上,離異的夫妻難免在教育中出現缺失。建議帶孩子的一方,必要時可採取選擇代理角色的做法,如在孩子的交往中選擇異性親戚或為孩子進行體育活動選擇異性教練,使孩子生活在雙性別的環境裡。
5、 不給孩子加壓
經歷離婚的雙方一般都需要一段時間平復情緒,這是很自然的。但有的父親或母親會在離婚後把子女當成自己的唯一希望,無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壓力。如有的單親會對孩子要求:“以後我全指望你了,你要好好學習,考大學,為我爭氣!”這樣的要求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從而產生恐慌。明智的父母不要表現出大難臨頭的樣子,誇大離婚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應該平靜地對待,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正常地學習、生活。
6、 及時和老師溝通
父母離婚,有可能使孩子遭受歧視甚至攻擊。因此,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特別在剛離婚時要儘快和老師取得聯繫,說明情況,請求教師適當關照孩子,並隨時隨地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最好建議老師不要在同學面前談論其父母離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家庭和學校都要遵守的原則。
7、 單親家庭更需要注重性教育
之所以強調一個“更”字,是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更強烈的情感需求,他們發生早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應當及時對孩進行必要的性教育。父母不必有畏難情緒,如果沒有教育經驗,可以買一本權威的性教育的書放在家裡。一般說來,青春期(10歲~20歲)的孩子非常需要一本性教育的書相伴。特別要注意的是,避免無意之中對孩子的性刺激,如不宜與青春期的孩子同床睡覺,父母洗澡或換衣服要避開孩子等等。對於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應當給予積極的支持和藝術的引導。父母要看到,單親家庭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父母婚姻失敗的教訓,或許能給孩子以刻骨銘心的感悟。
孫雲曉(syxedu),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主要為粉絲提供前沿的教育理論和科學的教子方法;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父母們答疑解惑,提供專業諮詢和幫助。
來源:雲曉家庭教育,本文已獲得授權,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親子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