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楊雲鬯 編輯/李一毛
我在這個巨大的城市裡漫無目的地行走,用手機拍下了許多 “不好看”的快照 。食物殘渣、垃圾堆、連鎖商店的包裝……用手機這一象徵著拜物主義的器材對消費主義本身進行反思,讓我在一種荒謬的視覺感受中開始走進英國社會。
手機攝影並沒有那麼特別
時間回到2008年。在我高二那年,我用諾基亞N76翻蓋手機的內置濾鏡處理了第一張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其後斷斷續續,直到2012年5月,我開始試著用IPhone 4拍攝的一些照片進行拼貼。在當時,手機攝影給我的感受是,我只需要輕點螢幕,就可以大量生產影像,這速度比單反要快多了。走在路上,我隨處便可掏出手機,也不必害怕被行人發現。
2014年,我開通了個人網站,並隨後更新了手機攝影的頁面,寫下一些關於手機攝影的文字。在那一篇文章裡,我試圖把手機定位在一個處於攝影“邊緣”地位的器材。這個“邊緣”被打上了引號,是因為這一邊緣的位置不但沒有削弱手機作為相機的功能,反而讓它在這個(後)技術崇拜時代更加大放異彩。對於我而言,手機攝影讓我真正感興趣的早已不是“便捷性”、“個性化”、“快狠准”這些與攝影技巧相關的詞彙。關於這些方面的討論,我想用過手機拍照的人都應該深有體會。
手機攝影讓我覺得最為有趣的,是視覺效果在互聯網平臺上看起來差不多的兩張照片,手機拍的那一張總是會受到更多的“崇拜”。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也許是一個不值得或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因為這是手機拍的呀。”單是“手機”二字仿佛就說明了一切。然而細細推敲,其實這兩個字無法說明任何問題,也與照片的好壞無因果關係。我最近使用的一款手機的相機功能就非常強大,達到了1600萬圖元,可以選擇相對專業的模式,調整曝光補償和白平衡,前置攝像頭甚至還帶有美顏功效。
是的,用手機拍了那麼多年,我最大的體會是它跟相機沒什麼不一樣。用手機能拍出好照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不值得驚歎。
忙著趕路的我在黃昏的暖色燈光下,仿佛看見了回家的路
堆積的影像是深刻還是膚淺
手機攝影的火熱與驚歎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技術與物的崇拜,這在本質上是一種拜物,與(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物化息息相關。當我們把手機當成相機使用,並把照片迅速上傳至互聯網時,手機這個在多年前只是通訊工具的儀器便完成了通訊儀器—攝影工具—混合媒介的轉換。它能夠自動識別我們所在的位置,通過各種修圖手段達到我們理想中的自己。最為重要的是,成千上萬的手機照片在社交網路上永無止境地堆積,手機已經成為了這一媒介景觀中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開始把手機對準倫敦的消費與旅遊。我在巨大的城市裡漫無目的地行走,用手機拍下食物殘渣、垃圾堆、連鎖商店的包裝……然而,當手機影像堆積得越來越多時,我卻懊惱地發現這些看似“深刻”的照片不過是我個人想當然的符號。它們背後的“深層意義”究竟是否如我所想?難道這些照片不就是一些圖像而已,它們本身就是一種“表面”的東西,很是膚淺?
如公車廣告所說,倫敦是罪惡之城,但它也是讓人可以活著並實現理想的地方
一切攝影都是一種回歸
那麼倫敦這座城市到底該怎麼拍呢?
接下來的日子裡,除了手機以外,我還換著用別的相機繼續實踐。不論是以小巧安靜見長的理光GR,還是需要一張一張手動對焦的徠卡M-E,或是我的膠片相機康泰時G2,拍出來的倫敦仍然還是一個調性。再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心目中所期待的照片,不是通過改變拍照的工具就可以盼來的。更多地,我開始嘗試用更傳統的方法來觀察這座城市,因為我終於意識到,既然照片本身就是膚淺的,那麼我走到哪兒拍到哪兒,照片也只是生活的切片罷了。
於是我再次走上街頭。
這一次,我的心情輕鬆了許多。當時Iphone 5s上市不久,我在攝政街的蘋果專賣店拿上手後,便拿著它拍了一路。直到這時,我才從我自己對倫敦的想像中逃離出來。此後,我更多地把關注點放在了倫敦的人物身上。這座極具包容性的城市由來自各種文化背景的人組成,而且它每天都要接待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我拍攝他們的日常生活,我就站在他們的身旁。疲憊的歸家者、小攤的賣家、看展覽的人、地鐵上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將去往哪裡,但我知道正是這些人讓一座巨大的城市有了生氣。
我不再嘗試去回答照片好壞的問題,也不再對在地標建築前舉起自拍杆拍照的國人皺眉。儘管我對於手機不斷將我們的私生活包辦和綁架這一問題仍然持批判態度,但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其實都活在夢幻的泡沫中。作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我又何苦非要去把這層泡沫給戳破?
一切攝影都是回歸。有人管這叫“初心”,我覺得這是一種成長。尊重手機攝影、尊重自拍、尊重社交網路的圖片傳播,大概才是手機攝影師應有的態度。不要因為手裡拿著的器材而讓自己身陷“身份”和“定位”的囹圄。另外,在既存的時代景觀裡,用當今最有爭議的媒介進行一些實驗和新的突破,我覺得也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Billy在鮮紅色的看板裡起舞,他興奮地指著那個現實當中身著黑衣的男子。消費的景觀就這樣悄然地進入了真實的生活
這一天的陽光很好,影子自然也很好,路過的老太太的紅鞋更是錦上添花。街頭的詩意來來去去,不過一瞬之間
你也可以這樣拍
1.思考: 想清楚自己與這座城市的關係,是要融入其中 (參與式的)還是保持距離 (觀察式的) ?用自己最舒服的狀態進行拍攝。
2.言之有物: 不要擔心拍得不好看,多擔心一些照片是否言之有物。不好看真的沒關係,還有很多手機濾鏡等著你來使用。
3.隨心所欲: 走在街頭,把手機的聲音關上,然後隨心所欲地按下手機快門吧!
攝影師
楊雲鬯Shone,湖南人。現居住于廣州與倫敦。准人類學博士。照片的拍攝者、寫作者及研究者,關注媒介本身如何改變人與社會,重視個體情感本身。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