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的小鎮,怪奇之事正在發生。關於此文,也有儘量克制的劇透在發生。這一封給80年代的情書,為了保持絕對的新鮮感,看完劇集再回來評論也很歡迎。
最開始在華語第三動漫論壇上看到推薦,《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這種毫無吸引力的劇名實在很難讓人立即去找來看,加上去SDCC前後忙碌的半個月,也就放在了一旁。鑒於我對Netflix“沒有爛劇只有不喜歡的劇”的錯誤理念,上週六終於點開了這部劇的第一集,然後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一季結束了。第二天又刷了一遍之後,我覺得安利一下這片子就像建設四個現代化一樣充滿了責任感。
不提IMDB、爛番茄或者是豆瓣上的評價如何,雖然這個分確實高得讓人舔嘴唇,對於一部沒有腦殘角色和拖戲情節的良心之作,它的優點遠不止如此。觸動內心的電影與劇集總讓人難忘,而對我來說《怪奇物語》就是如此閃光的作品。
雖然是懸疑驚悚片,但沒有那些毫無意義的一驚一乍,已經太令人滿足。全劇信息量滿滿,每次正片開始前會有幾分鐘的前導劇情,然後再打出劇名,而我有兩次都以為一集已經結束了...除了我的腦容量有限以外,劇情的緊湊和編劇的誠意可見一斑。
失蹤的兒童,組團的好友,超能力,異時空,政府不可告人的實驗,神秘的怪獸,這些元素太多似曾相識的地方。斯蒂芬·金和斯皮爾伯格兩位斯字輩大爺的影子隨處可見,滿牆的海報和電視裡播放的動畫片與電影等著你會心一笑,你小時候你看過多少錄影帶,《怪奇物語》就能帶給你多少快樂與回憶。探尋彩蛋的文章一抓一片,那麼看個視頻來得更直接些。
致敬之外的一些小細節則更為有趣。腦子在下半身的壞小子沒有領便當反而洗白;像ET一樣騎著自行車躲避大人,卻沒有從汽車上面飛過,反而掀翻了事;冒險中成長的姑娘在冒險的結尾沒有和實誠的傻小子走到一起,好人卡看得人心花怒放。
劇集開頭與結尾呼應的一幕似乎宅得有些過分:四個十來歲的小孩圍坐在一張桌子旁玩著龍與地下城,三個性格各異的冒險者加一位講得一口好故事的DM,他們看起來愛死這個遊戲了。即使是大陸第三波還活著的那個年代,《龍槍傳奇》和三寶書也從來不是書店裡的暢銷書,跑團更是小眾到不行,但沒人會討厭冒險與寶藏的故事。
這幾位興趣相投的好友,騎車打賭也要用漫畫書。“我要你的《X戰警》第134期!”這是威爾失蹤前說的最後一句話。當然以編劇的趣味,這肯定不是隨便選的。在這一期《X戰警》中,一位年輕的姑娘帶著強大的能力回來了,她能借助念力移動物體,壞人曾想控制她來達到自己邪惡的目的,而她已不再是曾經的自己。
從琴格雷到鳳凰女,《X戰警》歷史上經典的一幕就此誕生,同時反派也都被姑娘摁在了牆上。漫畫和劇集的結尾,也似曾相識,琴和十一都消失不見。不過琴並不會真的死去,她隨後再度歸來。
至於十一,做為一名樸素的80後觀影者,如果再也看不到她,我就把借來的這盤錄影帶砸了。
開始看到幾個小孩子佔據主要戲份讓我有些擔憂,但看完之後,說他們貢獻了今年最好的兒童群戲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看起來有些幼稚的鬧彆扭和握手和好的橋段,怎麼就那麼俗套又討人喜歡。
當十一來到這個小圈子時,三個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興奮地向她介紹他們感興趣的東西。龍與地下城,千年隼,對講機,華夫餅,竭盡所能把他們眼中的世界塞給她。他們是其他孩子眼中的異類,雖然也有矛盾,但他們充滿了友善。
看著他們這熱鬧的12歲,當年的我又在做什麼呢?看漫畫,看《變形金剛》和《希曼》,騎捷安特的自行車,開始聽搖滾樂,覺得這樣能顯得更酷一些。
但沒有人和我玩《龍與地下城》。
而如果《怪奇物語》是80年代的電腦遊戲,又是什麼樣子呢?且看Jo Luijten的作品。
一般的劇集很難有對應的周邊誕生,對於一部上線不到一個月的劇集更是如此。不過以出冷欠玩具聞名的Death by Toys總有題材可以挖掘。
來自tumblr的同人海報
劇集有沒有誠意,看道具的準備就可以略知一二,如果要玩龍與地下城,就要做足了功課。當然劇中提到的The Valley of Shadows在設定中並不在其他維度或位面,但不要糾結這些細節,我就是這麼偏袒。
一直保持原樣的小窩,快樂的耶誕節,箱子裡的華夫餅,就喜歡充滿溫暖和希望的尾巴,在第三遍重溫的過程中,依然有著新鮮的感受。每一個環節可說的都太多,不管它究竟是一部誠意之作,還是過譽的網路跟風吹捧,自己看過了才知道,畢竟電視劇這個東西,對上電波才能有最大的快感。
反正大大們都推薦了,給個面子看一下吧....
對了,不要再刷《寄生獸》了啊啊啊啊啊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