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菲菲已經兩天不理媽媽了,今天放學回家看到媽媽在客廳看書,便白了一眼徑直走向了臥室,反手重重的將門鎖上,那一臉陰鬱分明寫著:“別來打擾我,小公舉煩著呢!”
這到底怎麼了,平時的菲菲活潑可愛、愛說愛笑,很少耍小脾氣,從來沒出現過這這種情況,怎麼會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滿滿的負能量呢!
這還要從兩天說起,這天菲菲媽真夠倒楣的,工作中由於一點小疏忽被老闆說了幾句,本來就夠煩的了,回家開車又與別人蹭了下,心情可謂低落到了極點。回到家,她一改往日先去女兒房間與她聊會的習慣,直接奔向臥室,蒙上被子,其他不管了,先讓老娘哭會!
這邊還沒哭痛快,情緒沒完全發洩出來,菲菲已經拿著作業來到了她身邊:“媽媽,作業寫完了,你檢查一下吧!”
“哦,好的,菲菲,你先放在書桌上吧,媽媽一會去看。”
“可是,我還有聽寫的作業呢,你快幫我檢查完了給我聽寫吧!一會就快7點了,要演動畫片了!”
看來女兒並不是來慰問自己,而是想抓緊做完作業,好看動畫片。本來就煩躁無比的她原指望女兒能心疼自己一下,一聽這句話更來氣了:好啊,原來這是催我來了!
“沒看見媽媽正休息嗎,你怎麼這麼自私,只顧自己,就不能體諒下別人嗎!”
看到女兒有些不高興了,她又被迫妥協,抓過女兒的作業本,還沒等看一行,便生氣道:“你寫的什麼啊,字跡這麼潦草,跟你說過多少遍,要一筆一劃,就是不聽!重寫去吧!”一邊說一邊把女兒剛才寫的兩頁田字格全撕了。
“告訴你,寫不好還要重寫!”她憤怒的看著菲菲。
“哼!”菲菲憋紅了臉,用手抹了一把濕濕的眼眶,一扭頭回了臥室,一直沒再出來,直到爸爸回來瞭解了情況,才把她哄出來吃飯。這兩天,除了吃飯,菲菲都憋在臥室裡,用這種方式在跟媽媽冷戰,借此懲罰那天對她的傷害。
看到女兒又一甩手進了臥室,她終於忍不住了,她決定跟女兒道歉。
她敲了幾下菲菲臥室的門,並沒反應,看來這小公主是沒打算原諒媽媽,尷尬的她站在門外開口了:
“菲菲,那天是媽媽不對,媽媽給你道歉了!”
還是沒有什麼動靜,她繼續說道:
“那天媽媽心情很差,所以無緣無故的批評你,還給你撕了作業,事後我也很自責,希望你能把門打開,讓媽媽好好解釋一下。我知道菲菲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平時也是活潑開朗,很少這樣不理人,這說明你真的很傷心,是媽媽傷了你,我會改正的!希望你能給我一次機會,好嗎寶貝!把門打開吧,我們好好談談。”
門裡還是靜靜的,小公舉應該正在思考,大約過了半分鐘,門開了,門後的菲菲一邊抹著淚一邊說:
“原諒你了!不過以後不准再犯,再犯本公舉可要生氣了!”哭著哭著竟然笑出來,還擠出了個鼻涕泡,可愛極了!能看出來這兩天她也夠憋屈的,今天終於釋放了,媽媽趕快把摟到懷裡:“放心吧寶貝,媽媽以後一定會改正的!”一邊說一邊也流淚了。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你也經歷過,是不是也曾控制不住吼過孩子,是不是也曾低聲下氣求原諒,是不是……
是!是!是!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難道要每次都這樣犯了再求原諒嗎,還有用嗎?孩子還會信你嗎?
所以,你要學會控制情緒,學會和孩子溝通,尤其是在自己情緒低落的時候。
情緒不好時如何與孩子溝通
調整
誰都有心情不好、不爽,想發洩的時候,要是遇上孩子恰好不聽話,是不是正好找到了發洩口。是啊,熊孩子該教訓,你又找不到氣往哪出,一舉兩得!關鍵是孩子相對你來說是弱勢群體啊,你批評了又能怎樣,他又不是你的老闆、不懷好意的路人 ,這些人給你的氣你不能撒,你可以撒給孩子啊,他們又不會反抗!
是嗎?孩子真的不會反抗嗎?上文中菲菲是用什麼反抗的呢?她是用弱勢群體獨有的方式反抗你。不僅如此,發洩時滿滿的負能量都會加之于孩子身上,你發洩越多他也會越來越浮躁、暴戾,難以控制自己。
所以,面對孩子時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別因此影響到他,這才是你該做的。如何調整?告訴自己將要面對十分重要的事(教育孩子),情緒低落不止做不好,還會影響對方情緒,讓自己更難受。如果實在要宣洩,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晚上向老公(老婆)傾訴吧!
共情
情緒不好時,儘量別影響到孩子,給他灌輸負面情緒,但這不等於一定要隱瞞你很煩躁、不高興這個事實,有時甚至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心情不好、遇到了哪些困惑,做到與孩子的共情。
菲菲媽開始的做法是不錯的,告訴孩子她心情不太好,只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她不是不疼媽媽,只是還不能完全感受心情不好時什麼滋味,在她心裡會認為媽媽陪我看看動畫片心情可能就好了。
共情可以是經常性的動作,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經常與他說說心裡話,讓他慢慢體會你的喜怒哀樂,漸漸明白心情好壞的程度,這不是可量化的,而是你們共同生活得來的默契,你把他作為朋友換來的理解。
技巧
如果說和孩子溝通技巧重要,那心情低落時技巧就更重要了。一個陰森的臉已經讓孩子感到被烏雲籠罩了,如果再來幾句:“還不快寫作業,是不是今天不打算睡覺了”“寫的什麼東西啊,重寫”“本來就夠煩的了,你就不能給我省點心!”基本上你與孩子的“梁子”算是結下了,就像菲菲媽一樣,前面都表現的很好,就因為這一句便徹底讓孩子不理她了。
什麼技巧能讓孩子理解自己呢?順著他來,並提出條件!只要孩子提出的條件不是太過分,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儘量順著孩子來吧,不過也要孩子付出點代價!這是避免你受不了吼他,對他造成傷害最好的辦法。
就像菲菲媽一樣,如果她能溫柔的對孩子說:“媽媽再躺5分鐘就給你聽寫,你一會叫媽媽好不好,不過你要認真寫啊,前面這些就不太整齊,只有寫好了咱們才能看動畫片。”首先答應了菲菲會給她聽寫,然後提出讓菲菲叫媽媽、把字寫好這兩個任務,只有完成好了任務才能獲得最後看動畫片的獎勵,孩子既達到了目的還有收穫,這才是真正的技巧!
此外,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儘量降低聲調,一是可以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使自己更平和;二是可以降低孩子的抵觸、逆反心理,更有利於交流;三是也為孩子做了個表率,讓他也無法用高聲調。
情緒不好的時候,儘量別教育孩子,這時的你不是好榜樣。如果真不可避免那就先調整好自己,用共情讓孩子理解你,再來小技巧讓他乖乖就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