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藝 | 夾纈

有著一座隱匿山間的小村——中雁村,在這裡有著一門即將失傳的技藝,也埋藏了一段溫州記憶。夾纈,古沒語裡的"纈"字,(音xié)專指在絲織品上印染出圖案花樣。

曾幾何時,浙南姑娘出嫁的時候,都會收到家人送的一床藍夾纈被子作為嫁妝。這床藍白相間的被子又被當地人稱為“雙紗被”、“百子被”、“敲花被”等等,被子上的圖案也承載太多的祝福,也承載著夾纈手藝。

藍夾纈的印染工藝非常繁複,從植物染料採摘、制靛青、到布匹的印染、圖案壓模,每道工序都需手工操作。加上這門技藝通常“傳男不傳女”且製作流程費時複雜。坯布準備,坯布在印染之前,需要在熱水裡浸泡,從“生”布變成“熟”布。

坯布準備,坯布在印染之前,需要在熱水裡浸泡,從“生”布變成“熟”布。坯布浸泡後晾至半幹(半幹是為了後面方便上色),對折寬度,鋪於工作臺上,用尺子測定十六片紋樣的間距,在坯布的左右兩邊點上記號,然後按順序卷於木棒之上。

雕版傳承譜系,雕版工藝是藍夾纈區別於其它印染工藝的本質所在,雕版藝師的傳承決定著藍夾纈技藝的延續。雕版技藝傳媳不傳女的歷代規定。

將木棒上的坯布按順序逐一排於十七片花版間。在壘起來的過程中,陳師傅屏息凝神地輕移花版,使之一一對齊,分毫不得有差。

採集靛青即板藍根草這種天然染劑後經過加石灰,白糖,還有四五天的發酵。

發酵分解後撈去渣,加入蠣灰攪動使之中和,待沉澱潷淨上面的水,留下來的就是靛青了。綠葉之所以能變成染料,歸功於一項古老的生物工程,植物黴菌的轉換。而眼前這藍色泥狀物,就是靛青了。這種染料有著一股難以名狀的香味,似乎帶著一點泥土的芳香。

將木棒上的坯布按照順序排列於花版間後,用框架固定花版組,再用小木片塞緊縫隙,力求嚴密。

藍夾纈的紋樣是依靠花版緊夾坯布防染而得到的。即夾緊的部位,染液進不去,保持坯布的白色。

用細鐵絲穿布,防止布與布之間的粘連。

下缸上色,將裝好坯布的花版組進入染缸,撐開布間褶皺,使染液充分進入。依靠起重機,借助其力,平緩放下花版組,直到被染液浸沒。

上著一炷香,這是傳統,祈求神靈的庇佑,讓每一缸藍夾纈都可以順利製成。

每浸泡15分鐘,吊起花版組。約10分鐘後,待它完全不滴水了,才能放下,一般上上下下要20次。這便需要一顆細膩的心。

將完成染色過程的花版組放於地面,取水沖刷,然後拆開框架,卸版取布,晾曬之。

自然風乾。

當一個手藝不存在時,消失的不止是一門職業,我想是一種民族的精神。讓我們熱愛手藝,保護手工。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