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爭搶玩具是很平常的事,就算是自己的倆娃也會經常出現不和平的爭搶,但對於“外來”的小惡勢力,你會怎麼辦?是告訴孩子:忍一時風平浪靜,還是告訴他:進一步反擊到底?
記得金星講過的一個故事:一次她帶著兒子去超市逛街,推著購物車挑菜的她在回頭尋找兒子時,巧的看到自家兒子被另一個小男孩扇耳光,火冒三丈又性子急的金星差點翻了購物車,準備去替兒子討回公道,卻不料兒子捂著臉走到她面前,沒哭也沒還手,金星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他打你了,你不給我打回去?”但兒子的回答讓她記憶猶新。兒子說“不,他打我是他媽媽沒教育好他。”這件事就能讓我們看出,爸媽平時教育孩子的方式,會給他帶來多大的影響。
被欺負而從來不反抗的孩子,會不會是隱藏的懦弱?是不是以後就會一直受欺負?很多媽媽都會因此感到苦惱,既想讓孩子懂得謙讓,卻又不想讓他不懂爭奪,處處被欺。下面就先說說這種情況:
第一種:被搶玩具後,寶寶並沒有表現出不開心,反而拿起其他玩具繼續玩,且對新夥伴感到十分滿意,這時候爸媽就不需要出手幫忙,也許你感覺到彆扭,但不能代表孩子。
第二種:被搶玩具後,寶寶表現出不開心和抓狂,躍躍欲試的眼神卻無法阻止搶奪,這時候爸媽就需要出手説明他了。但幫助不代表你要去代表他搶回玩具,而是要鼓勵他說出:“我正在玩這個玩具”。如果他不能明白,就需要你先做個榜樣,替他說“他正在玩這個玩具”。要是玩具已經被搶走且寶寶表面一定要拿回來,爸媽可以替他說:“他還沒有玩夠這個玩具,請你還給他”。
說這話的時候態度要堅定且和善,如果搶奪的小朋友同意了,那你就要做個大方的家長,在寶寶玩夠之後,鼓勵他把玩具分享給那個孩子。
如果搶奪的孩子拒絕歸還,不要性急的去搶,給寶寶找個其他的玩具,但不要讓搶奪的事情再次發生。
在你做了一次示範後,就不要再次替他出頭,我們的目的是要寶寶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學會依賴大人。
推薦書籍:
《我不給你》
讓孩子學會拒絕,學會開口說不。
《你好》
害羞、膽小並不是缺點,懂得接納別人和相處樂趣才是關鍵。
《妙點子故事》
很多大人接觸不到的生活細節和思維方式,讓寶寶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到這很多父母都會比較氣憤,搶自己家孩子的東西,不能搶回來還要好好說話,如果事情發生,自己肯定沒有那麼好的脾氣去教導孩子解決,性子急的父母肯定就要直接搶回玩具。但冷靜想想,那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雖然心裡為他不平,可真的不能這樣做,調整好自己,你才能做孩子的好榜樣。
攘外必先安內:
外出被其他小朋友攻擊,雖然沒受傷卻也夠爸媽心疼一陣,這時的你會怎麼對待那個使用暴力的孩子?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安內,先平復下自己的情緒,理智的解決問題,往往父母見到孩子被欺負,比自己被打還要生氣,這種情緒下的結果通常是雙方家長之間更大的衝突。
再就是安撫寶寶的心情,被欺負後強烈需要安全感的孩子,是你首要提供保護的物件,擁抱、撫摸和言語上的安慰後,再細細傾聽他說出感受。
其次要做到的就是攘外,大人往往更注重追究責任問題,但我們要說的則是解決當下的問題,給寶寶示範出明確的處理規則,比如:不能傷害別人,如果嘴說解決不了,可以找大人幫忙等。畢竟孩子之間有他們的相處方式,也不是我們能夠理解和改變的。
說了這麼多被動的孩子,接下來就是主動傷害別人的孩子了。你只看到了他的恃強淩弱,卻沒看到他被排斥獨立,孩子做出欺負他人的行為,其實是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注,但經常是適得其反。這也就告訴我們要學會觀察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喜歡欺負別人,找到起因才能更好解決。
推薦書籍:
《好朋友,壞朋友》
學校內的朋友往往比父母陪伴的時間更長,所以影響裡也更大,同齡的無距離感更易交流。
《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被家人捧在手心長大的寶寶,並不懂得怎麼和小夥伴相處,家長又不能具體的說明。
《睡前小道理》
睡前故事是很好的小習慣,既可以增進親自關係,又可以作為教育時間。
不論是欺負還是被欺負,家長都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教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必要的話,要和老師瞭解具體情況。
雖然讀了文章,也明白該怎麼去解決,不過小編相信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被欺負時的第一反應就是——打回去。也不能怪父母性子急,但還是希望會有所採納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