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能打,打了反而會更叛逆

小時候我們經常聽父母說的一句就是:“我就是被我父母打大的,一不聽話就拿藤條抽。”我父母那個年代就是被打出來的,難免會有“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在骨子裡。隨著快樂教育、鼓勵教育等新教育理念衝擊傳統教育時,會有一些父母抱怨:打,不行;不打,教不好。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在一個家庭裡,教育子女父母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三觀正”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能有所建樹,可謂是操碎了心。從小培養孩子上課外班,為了能有一技之長,當孩子犯錯誤時,嘴上批評了,沒過幾天,孩子就當耳邊風,依然屢教不改,這時你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為了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以及自己犯的錯誤,忍不住動手了,希望孩子明白做錯事後應當承擔責任。

在打完孩子之後,父母心情也很複雜,既心疼又後悔,擔心打完孩子會在心裡留下陰影,自己心裡也會有愧疚之情,打完孩子心裡就會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打?真的有用嗎? 打罵孩子時,表面上雖然誠惶誠恐,但是心裡可能根本沒有反省,反而容易產生叛逆的心裡,更不會去考慮改正自己的行為,有時候可能會變本加厲,經常有離家出走的例子發生,為了逃離父母的約束。當孩子犯錯時,一定要有耐心的教育,不要急於打孩子,衝動的打孩子,效果會適得其反,儘量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教育,可以像孩子訴說自己此刻的感受,比如“你這樣做很沒禮貌”“你現在表現不好”等,有助於平復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給孩子反省的時間,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問題。

這套書可當作家長的教導指南和孩子的心靈導師,裡面含有豐富的文體形式,多元化的角度啟示,讓家長能夠在教育孩子時平復情緒,避免因未控制好情緒產生衝動大人的後果。

其實不管是男孩女孩,書裡所傳達的教育方式,都是值得父母們借鑒的,在提倡鼓勵教育的當今社會,採取不打不罵的教育方式,是得到很多年輕一代父母的支持的,父母從中可獲益良多。

孩子從小看故事書,學會分辨是非的能力,內含膾炙人口的故事,能讓孩子快速明白故事所傳達的道理,全書內容豐富、插畫精美,便於閱讀和理解,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辨別能力。

書裡的內容豐富,還配有精緻的插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故事書裡面寫的故事能很小培養孩子認知自己、欣賞自己的優點,成為一個自信不搗蛋的孩子。

父母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改正呢?

1、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錯了,不需要太多批評,從小承擔後果就行。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家長可以指正錯誤並及時改正,比如“牛奶打翻了,不能喝了哦”,同時要讓孩子主動清理,讓孩子在以後做事的過程中,慢慢學會為所做之事承擔後果。

2、讓孩子明白被打的原因

迫不得已打了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你犯什麼錯了,為什麼要打你,下次犯錯該怎麼做。打的時候不要下手太重,打完了之後哄哄孩子,和孩子聊一聊,看看是不是及時認識到自己錯誤了。

孩子從玩玩具中可以學會觀察,父母生氣時也可以察覺,會意識到自己是不是做錯什麼了,可提高孩子的觀察力。色彩豐富的瓷片,可以促進孩子的顏色認知,拼接時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採用ABS環保塑膠製作而成,環保無毒,邊緣打磨光滑,呵護孩子稚嫩的肌膚,豐富的顏色,刺激孩子的顏色敏感度,模擬的場景設計,讓孩子在玩耍過程中,提高對事物的認知。

採用ABS環保塑膠的材質,孩子玩起來環保安全,多大幾百的顆粒,孩子在拼接過程中能夠學會安靜思考,還能培養起手眼協調能力,找到正確的方法完成積木,在生活中也會知道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切記2歲的孩子不要打,年紀太小,心智發育不完整,缺乏認知感,打了也沒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6歲之後的孩子儘量以溝通為主,那個年紀的孩子心智慢慢成熟,分得清青紅皂白了,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犯錯,甚至有大人都無法避免,更何況自律意識還未發育完善的孩子,秉著“多教育,少體罰”的方式陪伴成長,讓孩子稱為人格健全的健康少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