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合資品牌一直壓制著本土品牌的崛起,但放眼望去國內的汽車市場,合資品牌的優勢已是昨日黃花,反觀自主品牌大有趕超合資之勢,同時憑藉自身的競爭力撕開了合資車長期壟斷的一道口子。那麼問題來了,未來自主品牌要想取代合資品牌的統治地位,究竟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用匠心鑄就自主靈魂
相信很多消費者選擇合資車,是因為其更有技術和經驗。那麼自主品牌自己呢?在汽車製造最關鍵的三大件中,一些自主品牌廠商早已有所建樹,奇瑞、長安以及吉利均完成了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與變速箱,而且在互聯網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不少自主品牌都開始了實質性的技術突破。在看得見的方面,自主廠商同樣令人驚豔,博越、GS4、RX5等高顏值車型的上市,刷新國人對國產車設計水準的三觀。
即然自主品牌的技術和資金等後天條件都達到了一定條件,那為何始終處於合資品牌的下風?由於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早期的多數自主品牌過分依賴逆向開發,某種意義上得到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卻失去了對技術的積累傳承,更是給國人落下了難以磨滅的刻板印象。因此自主品牌的失利,可以歸結為輸在糟糕的起跑線上,也敗在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上。
唯一可以脫離自主品牌目前的窘境,取決於其決心與行動有多大,可這並非一朝一夕的工夫。曾經不堪的中國汽車黑歷史已經翻頁,作為國人此時應該放下固執與成見,客觀看待國產車的進步,同時自主品牌也該以匠心的態度去實現技術與品牌的積累升級,不負天下人所望。
合理完善的產品佈局
合資品牌在國內的成功,教授認為很大的原因是,合理且完善的產品定位與佈局。之前我們談到大眾在國內賣得好的原因,在於其產品在細分市場的佈局十分精准。相反,自主品牌的產品線單薄是不爭的事實,更重要的缺少各級別的爆款車型。舉個例子,長城雖憑藉哈弗H6站在了SUV市場的制高點,但在同等重要的家轎市場折戟沉沙。這種“偏科”的現象不但影響長城品牌的進一步擴張,許多自主廠商都深受此害。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自主廠商已經意識到產品線的重要性。吉利、長安、奇瑞等自主廠商,紛紛在各自的細分市場積極地投放不同車型,對自主品牌而言,十分有利於在市場打開知名度,甚至乎爭取到更廣闊的市場份額,也是值得消費者肯定的市場行為。所以未來要與合資品牌一較高下,自主廠商的“戰線”首先要確保拉得夠長。
接地氣的定價策略
拋開產品因素,價格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向。以往的國產車不惜採用低價和借(chao)鑒(xi)的市場行為來維持生存盈利,但從今往後再想通過低價打動消費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把國產車定價高未免又曲高和寡。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是擺在當前自主品牌的一大難題,教授認為首要原則是品牌價值應該等於或大於價格,其次自主品牌毋須以低為榮,而是以質取勝,再配合上接地氣的市場定位,何愁敵不過高冷的合資品牌。
自主品牌會迎來大洗牌?
隨著愈加嚴峻的汽車市場,教授相信未來汽車行業可能會迎來一場大洗牌,最終只會見到強弱冷對的殘酷畫面。而洗牌導致的結果無非兩種,要麼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眼睜睜地看著被收購或被市場淘汰,要麼有實力的自主品牌收購底子不錯的外資/自主品牌。
正如幾年前吉利收購了富豪的正面事件,得益於富豪的優勢資源,吉利才能極大地提升品牌知名度與造車實力。總之,大洗牌無論對於市場環境的改善還是自主品牌的壯大都有積極長遠的意義,這也迫使自主品牌要以發展創新為己任,才不至於被逐利的市場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