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自稱“土匪”的胖子開了間只能坐6個人的店

在講故事之前……

成都,作為美食之都,有太多耳熟能詳的大小餐館,有各色美食紮堆的美食街。這些美食和餐館的背後,是為之付出努力的老闆、廚師、店長甚至每一個普普通通的員工,或台前或幕後。有些店,一直開在不太為人所知的小街,有些人,一直持之以恆做著好吃的東西。像朋友一般閒聊,分享某家店和某個人的故事。“成都伙食”特別推出“小人物,大故事”系列,一同走進餐飲人的世界,聽他們訴說美食背後的故事。

來了,壽司

這兩年,成都的日料店真的是遍地開花,我們之前也盤點過成都火熱的日料一條街。但第一次聽朋友推薦這家店的時候,還是不免被『來了壽司』這個稍微有些拗口的店名給囧了一下,但這家店在不少日料愛好者口中可是好評如潮啊。

第一次造訪也是開著導航九彎十八拐,在一番打探之後,才看到了有一間門面看起來非常“日式”的店,我想應該就是那裡了吧。這是個有些悶熱的下午,這條百來米長的小巷子兩旁停滿了車,安靜得只有巷口的一個泊車員在樹蔭下乘涼,而『來了壽司』就安靜的在巷子的盡頭,門前只有藍色布簾上的“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歡迎光臨),簡單得像深夜食堂。

推開門,滿滿一排人就映入眼簾。是的,沒有看錯,就是一排人!因為門和僅有的一排座位只有一個身位的距離,非常緊湊。滿滿坐了6個客人,小聲地說話,安靜地等待……人特別多的時候會在店外展開凳子板凳擺一桌,倒像極了冷啖杯,只不過你可能是吃著壽司、喝著朝日啤酒或者日本清酒,吹吹夏夜晚風,感覺也是極好的。

“當初開這裡的初衷本是想專做外賣,並希望有更多時間在這邊清清靜靜地實驗一些新的菜品……”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顧客慕名前來竟然以為這家開了小半年的店是總店,我想這是因為老闆全天候在這裡親力親為的原因吧,而且因為生意太好也停掉了外賣。去之前其實並未和老闆阿昊約定時間,想先以一個普通顧客的身份去感受最自然的狀態。也因為如此,我就默默在旁邊等了半個多小時……夾在門和座位之間,局促卻又並不會焦躁。

終於等到可以就坐了,點了5份菜:

『和風麻將豆腐』作為開胃小菜,酸甜酸甜的醬配上日本豆腐的Q彈,味蕾似乎全都打開了。

『火炙鵝肝壽司』放進嘴裡的那一瞬間,真真實實感受到了什麼叫做融化了整個嘴巴,還有我的心。火炙過的鵝肝嫩滑又不油膩。

『榴槤壽司』聽起來有些怪咖,有冷熱兩種做法,熱的榴槤壽司散混合著蜂蜜和糖發出榴槤特有的氣味,配合上芥末的嗆、醬油的鹹,真是舌尖上的三重奏!

『芝士三文魚壽司』上面有特調的香芒醬、長長的一片三文魚、入口就化作一團

『鰻魚壽司』光是這麼常常一條,就足以讓人想來上幾份啊!

『鰻魚飯』,同鰻魚壽司一樣,滿眼望去都是鰻魚的身影!烤到恰到好處的鰻魚,並不吝嗇的分量,相對實惠的價格,是這裡的明星菜品。

終於等到阿昊忙完可以坐下來聊一聊,但是首先我要說整個故事可能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日式”……而這也恰恰成了趣味所在。在聊壽司之前,我們聊了很多讀書時期的往事,阿昊並不是那種我以為的日料師傅,從小就調皮搗蛋的他熱衷日本遊戲和漫畫,也並沒有考大學,年輕時在社會上四處摸爬滾打,偶然認識了做泥塑的師傅,於是搗鼓起了泥塑生意。這也為後來的『秋葉屋』打下了基礎。終於有一天發現日子再不能這樣混下去了,於是決定開一間壽司店,可是什麼都不懂。

2009年,那時候阿昊每天都去當時成都很有名的壽司店外從早到晚的蹲點,觀摩做法,逮住前來送貨的師傅打探到原材料的供應,再聘請做日料的師傅前來主廚,並從中學藝。就這樣,人均不到20元就可以吃得差不多還送泥塑娃娃的『秋葉屋』壽司店就開了起來,現在已經改成自己的名字了。

不斷地開分店,不斷地從日料店、酒店請來師傅,也遇到過自稱某五星級酒店的日料大廚告訴他壽司裡面裹肉鬆、火腿、黃瓜和胡蘿蔔這樣的“江湖騙子”……那時的成都還並沒有太多這樣的店,所以開始的幾年阿昊和他的壽司店發展得順風順水,僅2011年就開了7家店,最多的時候有10多家分店,這個階段可謂是“野蠻生長”。

來之前特地搜索了店名,發現並無分店,不過一個“昊”字還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因為發現有用這個字開的日料店。阿昊說,除了兩家打著自己名字的『昊·日式料理』,還有三家『NaNa壽司』是阿昊用愛人的名字命名的。如果你是電子科大、十八中和九中學子或者住附近,可能就不會陌生了。

但在經歷了婚姻變故、員工離職和關店潮之後,“一無所有的”阿昊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自己的壽司店,並全身心的投入到菜品品質和店鋪經營中。

“對一個東西有沒有愛很重要,喜歡就會堅持,不然就會變成純粹賺錢的工具,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滿足於現狀,不再思考如何再進一步提升味道。”雖然從頭到尾沒有聽阿昊提起過“夢想”或者“匠心”這樣的字眼,雖然他和壽司的情緣似乎有些誤打誤撞,但眼下坐在我旁邊的他,你能感到那隨著事業的堅持而自然產生的“匠人之心”……在我看來,專注手藝的人不會常常提起這樣的字眼。

“這些年開的店多了,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時間,所以每次開店都選在了小街小巷,也並不和那些日料店紮堆,本想圖個清靜,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嘗試。但是很多老主顧又會追著過來。”阿昊說餐飲真的是很累人的行業,首當其衝就是體力要好,這是最基本的條件。這麼多年堅持下來,除了對壽司製作的熱愛,還有那些一直支持著他的老顧客。特別是看到那些漂亮女孩不顧形象包著一口壽司不停說好好吃時的幸福表情,這可能只有站在操作臺旁的當事人才能體會。有個名叫“Lukas&Xiao”的外國友人點評道:“即將來到的是一家中式壽司店,這裡的壽司非常的受中國顧客的喜愛,這絕對沒什麼不對,反而讓人感覺很好。”

阿昊說川菜有很多做法,包括去腥的一些技巧,可以嫁接到壽司的製作中來,甚至是可以把成都人愛吃的東西融入進去。所以未來,你可能會在這裡嘗到更多不同食材創作、但口味可能很獨到的壽司。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偏頗,但仔細一想,循規蹈矩和精益求精固然也很好,這樣的創新和嘗試何嘗不可呢?到目前開出來的都是不太大的日料店,阿昊說下一步還是想辦法開一間更大的店,可以同時容納5、60人進餐吧,在保留性價比的同時,希望在風格上能做出一些特色來。最後,阿昊說:“很感激這個行業,在我最低谷的時候,全靠經營壽司店慢慢走了出來。現在一年到頭也都在店裡。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