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幾種傳統木匠工具?木器有著行雲流水的紋理,質樸的手感,所以它的美是感性的。那麼,木匠工具的美麗則是理性的:精細的分類,嚴謹的技術要求,還有千錘萬鑿後的光澤。
走入一個木匠的工作坊,在一片看似雜亂無章中,在散落的木屑間,那些工具卻常常摞得整整齊齊。錘子鄭重地站著,厚薄不一的鑿子排排坐,淡定地等著幹活的鉋子……從測繪的魯班尺、墨斗、規,再到切割的斧頭、鋸子、鑿子、鏟子,還有鉋子、鑽、銼等打磨工具,應有盡有,比德國人的廚房更強大。
春秋時代的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相傳許多工具都是他發明的。以他命名的魯班尺,一般認為全長42.9釐米。不過故宮收藏著的魯班尺就有46釐米,也很接近古時的記載。
斧頭:老木匠的身份證
以前的老木匠,出門兜裡都揣一把斧頭。一來可以防身兼辟邪,二來是亮明身份的法寶。一言不合,就拿出老斧頭。劈、砍、剁、抹、砸、摟、截,幹起活來虎虎生風,猶如劈山開嶺。加上常年累月磨礪出的光澤與紋理,人們自然不敢輕視木匠的手藝。斧頭一般分為單刃和雙刃兩種。單刃是木工常用的,刃子一面就用來劈砍。雙刃斧頭又叫錛子,用於房梁等大件的初期加工。斧身得熟鐵打制,好磨,且有韌性。
墨斗:以母愛為名
墨斗也是件很有趣的工具,主要用來畫直線、做記號和當鉛錘。一共有墨倉、線輪、墨線、墨簽四部分。當木匠轉動線輪,細線經過蓄墨的墨倉,染上墨色,又從另一側的小孔徐徐牽出,固定在一端。這時輕彈起中段,便可印出直線。所以墨斗也叫“線墨”。墨線一端會有個小線墜,用於勾在木頭上固定,叫做“班母”或“替母”。相傳魯班剛發明墨斗時沒這個小東西。每次幹木活時,都只能讓他年邁的母親幫忙壓線頭。他很不捨得母親辛苦,後來受到釣魚杆的啟發,安上個小鉤解決了問題。母親去世後,孝順的魯班每次彈線時,都會想起母親幫自己壓線頭時的身影。於是,小線墜也稱作“班母”。
這些傳統木匠工具,由世世代代的木匠傳承和豐富下來。每一把工具,都帶有木匠的個人印記,也讓人對木器更親近。因為它有理性的美,能讓感性的器物更趨於完美。有時候,感性的美需要借助理性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