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 藏
冬天屬於“閉藏”的季節,在中醫來說腎主封藏,也就是說冬天是養腎的時節。冬天通過進補,養腎,可以使腎“精”更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體更好,更少得病,這就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但是,補什麼是個講究,中醫講“秋冬補陰”。很多人會奇怪,陰是涼的,陽是熱的,這麼冷的天氣,怎麼還要補充涼的東西呢?難道不該多吃補陽的藥物和食物嗎?這種理解是曲解了中醫的陰、陽。
陰陽是中醫學最基礎的概念。萬事萬物都有“陰”和“陽”兩面。人體也是一樣,人體中同時存在陰陽二氣,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人缺乏陽氣或者缺乏陰氣,都可能引起疾病。如何分辨自己是缺陽氣還是缺陰氣呢?
有的人很怕冷,還沒到冬天他就穿上了厚衣服,晚上睡覺的時候,他要蓋厚被子,手腳還總是冰冷;夏天天很熱,別人吹電扇、吹空調,他不吹,一吹就頭疼,渾身打哆嗦。這種體質,是陽氣不足的表現。有的人很怕熱,冬天也不穿太多的衣服;夏天貪涼,喜歡把空調的溫度調得很低,喜歡吃冷食,喜歡洗冷水澡;平時容易口乾舌燥、心情煩躁。這種體質,是陰氣不足的表現。
這兩種體質,都是身體中陽氣和陰氣沒有調節好的結果,擁有這類體質的人,比別人更容易生病。
人們又會問,補陰的藥很多是寒涼的?適合冬天進補嗎?
補陰的藥確實有涼、熱之分,比如沙參,百合,石斛,都是甘寒或者微寒的,因此,這些補陰的藥,需要用在除了陰虛,還有上火問題時,比如因為乾燥或者陰虛引起的咳嗽,嗓子疼,手腳心熱等,它們具有的寒性,針對的是身體多出來的火,有點攻補兼施的意思。
秋冬進補該吃什麼?
而真的適合“秋冬補陰”的補陰藥,多是性質平和的,比如枸杞,阿膠,都是性質甘、平的,它們沒有去火功能,自然不會傷及身體的陽氣,但雖然性質平和,但卻可以改善怕冷,手腳冰涼以及虛寒引起的諸多症狀,因為這些症狀是身體的物質基礎虧虛導致的,比如面色發黃,頭髮枯槁,很容易頭暈眼花,疲勞無力,這些都是陰虛、血虛基礎上產生的陽虛,氣虛。
既然陰是人體的物質基礎,陰虛的時候,身體的格局就小,這個小的格局產生的功能,自然也就弱。就像一根蠟燭,如果很細很短,它著的火苗就小,燃燒的時間就短。人活著,生命的火苗就要燃燒,怎麼能使這個火苗旺盛,長久?不能簡單的撥亮火苗吧?那樣只能使蠟燭更不經燒,最好的辦法是給蠟燭加長加粗,這樣就可以延長火苗的燃燒時間了,撥亮火苗是補陽,加粗蠟燭就是補陰。
秋冬補陰最好的劑型是膏,也叫“膏滋”,是將藥物的煎液濃縮後,放入糖或蜂蜜等熬煉成稠厚的藥膏,“膏滋”的字義是沃澤、滋潤,這個劑型最適合和緩平和的滋補。好的“膏滋”都要用到阿膠,最好的是“東阿”的阿膠,一來它本身就是補陰補血的聖藥,一直是皇家後宮的御用,其次,它煬化之後更容易使藥液成膏,更增加諸藥的滋補之性。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有滋陰補血、潤燥止血、安胎的作用。用於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婦女月經不調、妊娠胎漏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