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輪上的數字也已經有一些掉漆了
▲已然已經有些“戰鬥成色的 X-E2”
大約一年半以前,我在這裡發表了一篇文章:
隨身的復古相機——XE2 兩個月記
,現在我入富士系統已經兩年了,對比剛剛入手富士僅僅只有 XF35 F1.4 那時的我來說,對於富士系統應該有了更佳深入的瞭解。目前我持有的機身依然是 XE2 對於目前來說,XE2 的機身已經顯得有些老舊,怎麼說呢,X-PRO2 的發佈標誌著富士機身進入了第三代,而 XE2 則是富士機身第二代的產品,可惜與 X-PRO2 同時發佈的 X-E2S 並不是採用全新的 2400W 的 X-Trans CMOS III 感測器以及 X-Processor Pro 的處理器,而是與 X-E2 一樣的內核配置,讓我失去了升級的動力,畢竟 X-PR02 上萬的機身還是有些吃力的。
所謂初心,富士系統,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較為便攜的前提下,既能亮騷,又能兼顧一定的畫質下的系統,我入手這個系統,第一是作為一個大玩具,它好看,操作起來很好玩;第二我願意出門帶著,對別人沒有威懾感。我現在有 4 個鏡頭一個機身(未來可能會縮減成一機兩鏡的組合),其實整體來說還算是便攜的,出門會看情況來選擇我要帶的鏡頭,比如我就想出去逛逛順便掃街,我可能會選擇較為方便的 XF18-55 F2.8-4 這一枚高素質的套機頭,變焦方便,鏡身做工也是毫不含糊,或者選擇更佳便攜的 XF35 F2 更佳小巧輕便,畫質也更好。
富士 X-E2+xf35 f2.0+xf14 f2.8+xf18-55 f2.8-4+xf56 f1.2,其實你說會很便攜嗎?其實也沒有,我為了配從等效 21mm 到等效 85mm 用了三款定焦,一款變焦,但是我覺得對於微單來說,當鏡身太長,太重的時候,其實我是沒有欲望去帶出去拍照的。像 xf56 f1.2,其實我也不是說專門買來拍人像的我也會用來掃街而且等效 85 掃街的視角其實相當好用。透視壓縮感會比廣角的 xf14 或者標頭 xf35(因為等效係數的關係)更強。
1600w 圖元的 X-Trans CMOS II 感測器,你說圖元是不是太低了?其實也不是,現在發圖都是隨手拍拍,也很少說認認真真地去修圖,手機上用 snapseed 劃拉劃拉就能發朋友圈了,也很少有人去計較你用什麼相機,什麼底,什麼鏡頭。自己玩得開心就好,自己回過頭再翻開這些自己曾經拍過的照片掃過的街就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即使拍的不怎麼好。
如果說到性能,對於第二代機的 X-E2 肯定是吃虧的,畢竟只有 APS-C 畫幅,畢竟只有 1600w 圖元,但是其實其暗部表現和記錄的黑白灰的色階我覺得又是耐看且表現不錯的。富士機身內置了就有好幾種黑白效果,可惜 X-E2 自從 4.0 打雞血固件更新之後,應該就不會再更新固件了,所以 XE2 也已經與最新的 ACROS 膠片模擬以及灰度效果無緣了,估計要體驗也就只能等我 xf23 f2.0 發佈之後,我把手中的 xf56 f1.2 和 xf18-55 f2.8-4 忍痛割愛之後與 xf23 f2.0 一同入手 x-pro2 才能體驗了。說到性能不得不提的就是 X-E2 的對焦,X-E2 的對焦確實不夠快,但是對於掃街來說很多時候還是夠用的,聽說搭載全新的 2400W 的 X-Trans CMOS III 感測器以及 X-Processor Pro 的處理器的第三代機身會比第二代機身強上不少,相信會有機會在不久的將來體驗到的。
使用兩年下來,其實我還是有資格說一下這台機器以及富士的做工的,X-E2 兩年用下來,已經基本上戰鬥成色了,機身頂部和底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掉漆,但是很輕微,磨損比較嚴重的就是手柄部分的蒙皮,掉色會掉的比較厲害。其他的像機身的各種按鍵啊,撥輪和撥盤啊都沒有什麼問題手感依舊很好,及時摔過幾次也沒有明顯的坑,這點其實我覺得 X-E2 或者說富士的做工來講還是值得表揚的。我一共用過 5 枚富士的原廠頭,而且都是長時間使用,使用下來都沒有什麼問題,除了 xf56 的光圈環現在有點松,卡不住之外鏡頭沒有硬傷。
很多人覺得,出去旅遊拍照就必須要拿全畫幅甚至中畫幅的相機,而我卻不是,我更喜歡輕裝上路,一個單肩挎包可以裝下一機兩鏡到三鏡,通常我不會帶超過三支鏡頭出門,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兩個鏡頭,如果說這次出去旅遊想主要拍人像我會帶上 56 加上一顆 18-55 的變焦頭,如果說我出門旅遊想要拍風光比較多,我就會選擇 xf14+xf35 的組合,這一套非常的輕便雖然焦距跨度會有點大但是我個人覺得 xf35 f2 真的很適合日常掛機使用。順便說一下,富士的機身對於測光我個人覺得不是特別地准,但是富士的白平衡和膠片模擬是值得信賴的。
我個人很喜歡富士 xf14 f2.8 這一顆鏡頭,這顆鏡頭有著幾乎完美的畸變控制和較小的體積,在這樣的體積下能夠提供等效全幅 21mm 的寬廣視角的同時有著不俗的中心解析度和邊緣分辨以及控制的相當好的畸變。但是也不是說沒有缺點,富士的頭普遍都會因為光圈葉片不夠而導致的星芒並不怎麼好看,有一種很詭異的現象讓人看起來覺得很廉價(有點類似手機攝像頭拍對著燈光拍的效果)。其次就是光圈不夠大,對於夜晚手持就相當吃力了,要拍晚上的星空也不如 xf16 f1.4 那麼好,但是勝在足夠便攜,我會很願意帶著它出去。
再說一下富士新發佈的 xf35 f2.0,看過我之前那一貼的同學也知道我富士系統第一枚鏡頭就是 xf35 f1.4,但是由於對焦和比較難看的魚鱗光斑,我選擇出掉了這一枚非常好用全能的掛機頭,當富士發佈這一枚全新的 35 f2.0 當我看到 9 片光圈葉片的時候我是十分興奮的,這意味著全新 35 f2.0 的光斑至少不會太難看,新 xf35 f2.0 的對焦在各方面都比老款的 xf35 1.4 要更好一些 光學水準上我認為富士優化地都不錯,色彩上面老款的 xf35 f1.4 會稍微濃郁一些但是相差不大。
最後再說一下有關富士系統轉接的問題,就我個人覺得,富士系統雖然造型上跟徠卡 m 系列比較接近,但是其實是不推薦轉接的,為什麼? 先說一下旁軸鏡頭,因為富士和徠卡一樣機身加入的味精比較多,但是兩種風格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所以如果將徠卡鏡頭轉接到富士機身上,其實色彩方面跟徠卡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偏富士的風格,個人覺得如果實在要轉接旁軸鏡頭,推薦轉接的是蔡司鏡頭。至於一眾老的單反鏡頭,我轉接下來的感覺是,畫質既沒有原廠鏡頭好,還比原廠鏡頭大,如果不是家裡有較為豐富的老頭資源不推薦轉接單反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