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聖之名 鏡頭下的巴以邊境宗教生活

圖/文 陳序 編輯/梁土土 美編/Xubin

行走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即便是像我這樣並不信仰任何一個宗教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3年時間,我用雙腳來來回回丈量了這片面積總和不足3萬平方公里的幾乎每一寸之地,我所經過的每一個城鎮的名字,都曾經在《聖經》中出現過,在數千年前演繹過屬於它們各自的神話故事。有幸,我用相機拍下來其中一些宗教活動的場景場面人物,它們也成為這片地域上深厚、迷人、滄桑、沉重的宗教文化的,值得回味的視覺記憶。

朝聖之路 並不漫長卻很遙遠

如今,這片土地依然是世界上最為迷人的宗教聖地之一。聖城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海法則是世界上巴哈伊教的聖地。此外,還存在著諸如德魯茲教、猶太教分支撒瑪利亞人等神秘的極小眾宗教。

眾多宗教雲集,也必然招致衝突。從2002年開始,以色列便為持續百年的巴以衝突興建總長700多公里的巴以隔離牆,牆上設有高壓電網和電子監控系統。它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成兩個世界,唯一通道就是以色列設置的檢查站。

每年伊斯蘭教傳統節日齋月期間,成千上萬的巴勒斯坦人都希望能穿越隔離牆,到耶路撒冷朝聖,從設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卡蘭迪亞檢查站到耶路撒冷的老城阿克薩清真寺,雖然地圖上只有十幾公里的直線距離,然而對許多巴勒斯坦穆斯林來說,這段朝聖路漫長而又遙遠。

當我在齋月最後一個聚禮日來到卡蘭迪亞檢查站時,天剛濛濛亮,檢查站已經聚集了上千名巴勒斯坦穆斯林,他們等待著從這裡去心中的聖地朝拜。對於許多居住在約旦河西岸北部城市的巴勒斯坦穆斯林來說,卡蘭迪亞是他們進入耶路撒冷的唯一通道。

但過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色列方面規定,只有年齡在50歲以上的男性穆斯林和45歲以上的女性穆斯林才允許前往耶路撒冷朝覲。以色列方面早在卡蘭迪亞布下重兵。士兵們身著防彈衣,舉著衝鋒槍,面無表情地注視著擁擠的人群。邊境員警嚴格檢查每一個試圖通過檢查站的巴勒斯坦人的證件。巴勒斯坦人被關在厚重的鐵圍欄內,挨個接受檢查,從最初的檢查到放行往往要經過3~5個小時。巴勒斯坦人除了要在烈日酷暑的天氣裡忍饑挨餓外,還要承受著接受嚴密檢查的煎熬。

撒瑪利亞長老高舉聖書“托拉”念誦

F2.8,1/200秒,ISO400

開齋節 加沙地帶的飲泣之聲

齋月結束後的開齋節,是穆斯林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開齋節既是對圓滿完成齋月齋功的慶祝,又是穆斯林家庭闔家團圓的喜慶日子。但開齋節那天我在被以色列封鎖的加沙地帶,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巴勒斯坦人在重要節日的清晨有祭拜先人的習慣。當天清晨6點左右,我來到加沙郊外的墓地,那裡已經聚集了許多來懷念逝去家人的民眾。由於巴以之間常年的戰亂,墓地的面積大到令人吃驚,密密麻麻的墓塚讓人不寒而慄。巴勒斯坦人面帶憂傷地用水清洗先人的墓碑,然後全家一起站在墓碑前以伊斯蘭教傳統方式做禱告,念誦《古蘭經》。這時,我看到遠處一位獨自來祭奠的老婦人捧著《古蘭經》不斷念誦,念到一半便已經泣不成聲了。

隨後,數千名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居民聚集到當地最大的體育場,在哈馬斯高級領導人哈尼亞的領拜下,整齊劃一地做起露天禮拜。齋月的每個晚上,哈尼亞都會出現在加沙街頭巷尾的某個清真寺做領拜人,他在領拜時經常聲淚俱下,祈禱真主襄助加沙人民,儘早擺脫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封鎖。

每個加沙人在參加開齋節禮拜時都默默許下了對來年的期望。我身邊的年輕人納賽爾對我說:“我的願望就是能保護好薩瑪律(納賽爾的妻子),讓她永遠幸福平安。”這樣簡單平淡的一句話,只有生活在這個飽受窮困、封鎖和戰亂侵擾的地區的人民,才能體會到其背後的不易和艱辛。

巴勒斯坦婦女沿著隔離牆步行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F4.5,1/1250秒,ISO100

撒瑪利亞人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宗教儀式

F2.8,1/250秒,ISO250

撒瑪利亞人 北方王國的子孫

很少有人知道,在《聖經》中曾經被提到過的撒瑪利亞人是真實存在的。今天,全世界的撒瑪利亞人共有約750人,其中一半居住在位於約旦河西岸的蓋裡濟姆山山麓的一個小山村裡,而另一半則居住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以南的城市霍隆。由於幾乎不與外界通婚,加上性別比例失衡,撒瑪利亞人面臨消失的危險。

歷史上以色列王國分裂為一北一南兩個國家,而撒瑪利亞人則自稱是北方王國的子孫。所以撒瑪利亞人和今天的以色列猶太人在宗教信仰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以色列猶太人慶祝“住棚節”的同時,撒瑪利亞人也在慶祝同樣的節日,但慶祝的形式卻不完全相同。

住棚節當天淩晨,撒瑪利亞人帶著全家老小在日出前就來到了聖山—蓋裡濟姆山山頂,他們口中念著古希伯來語的《摩西五經》,或坐或站等待太陽升起。隨著太陽慢慢升起,撒瑪利亞人的儀式也達到了最高☆禁☆潮,一位長老捧著一捆巨大的鋼制《摩西五經》,時而停下腳步舉起經書,時而帶領眾人步行環繞聖地。神秘的儀式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媒體和好奇的遊人前來參觀。

宰牲節”清晨,巴勒斯坦人在掃墓時清洗已故親人的墓碑

F4,1/664秒,ISO200

撒瑪利亞人準備將剝去皮毛和內臟的整只羊放入土窯內燒烤

F5.6,1/1250秒,ISO100

撒瑪利亞小男孩獨自玩耍

F2.8,1/664秒,ISO250

逾越節 穿越到千年前的傳統

每年的逾越節是撒瑪利亞人曆法的1月14日,這一天,人們宰殺羔羊,以紀念《聖經》中關於古猶太人逃離埃及時把羊血抹在門框上從而避免殺身之禍的記載。節日慶祝儀式的舉辦地點是位於撒瑪利亞人村中心的一個封閉的小廣場,廣場內全是一身白衣和紅色平頂圓帽的撒瑪利亞男子和兒童,他們手持匕首,磨刀霍霍。按照傳統,這一天,撒瑪利亞的男子,無論長幼,都必須親自參與宰殺一隻羊獻祭。婦女們則穿得漂漂亮亮,圍坐在廣場的涼亭下觀看。

中午12時,隨著族長的口令,所有人開始行動起來,整個屠宰過程中,還有一些人專門誦念經文。宰羊儀式的開始意味著節日來臨,人們開始互相握手,行貼面禮,道節日祝福。

當所有羊宰殺完畢後,他們會將整只羊串在木棍上沖洗,齊刷刷60多頭。挖出的內臟則在現場支起的火上燒掉,不時有孩子往上面撒鹽,但這些內臟不會被食用。下午4時左右,人們將串好的整羊支起來,將廣場上的6個水井狀的地爐團團圍住。族長一聲令下,他們迅速將羊豎著插入燃著熊熊大火的爐中,用鐵架固定住,然後把爐口用布和泥巴密密封住,羊肉大概要烹製3個小時,等他們做完禮拜後開始享用。按照傳統,他們必須迅速吃完,剩下的羊肉要用火燒掉,不能留到第二天。

穿著傳統服飾的撒瑪利亞孩子們

F2.8,1/2500秒,ISO250

一名打扮成阿拉法特的老人

F2.8,1/2500秒,ISO160

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士兵的監控下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F5,1/2000秒,ISO100

拍攝攻略

足夠尊重

:在中東地區拍攝宗教儀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表現出足夠的尊重,一定要聽從對方的安排。以拍攝撒瑪利亞人的日出儀式為例,儀式舉辦的場地在聖山山頂的一塊平地,在外人眼裡只是一塊山頂的亂石堆,但實際上,你腳下每一寸土地都有特殊的宗教含義,有可能你不小心就站到了對方的主祭壇上。

拍攝技巧

:撒瑪利亞人的日出儀式從半夜持續到太陽升起的清晨,整個拍攝過程中光線一直在不斷變化,因此要隨時注意調整,以免因感光度過高或快門過低造成過曝或圖像模糊及欠曝。此外,不同的白平衡也會為圖片製造出完全不同的氛圍感。同時可以嘗試拍攝逆光的剪影照片,突出對方的傳統服飾,也會為照片增加一份神秘感。

預判瞬間

:拍攝巴勒斯坦人前往耶路撒冷朝聖是一個從細微處展現巴以衝突的絕佳機會。你不需要前往危險的戰地,卻可以通過近距離觀察巴以雙方的這種不同尋常的交流,來展現巴以衝突對彼此生活造成的影響。

攝影師

陳序,1987年生,現任新華社巴格達分社首席記者,最近5年走遍巴勒斯坦、伊拉克、以色列、埃及等中東國家進行攝影報導。是中國唯一一名在伊拉克前線報導抗擊ISIS戰爭的攝影師。因加沙戰爭期間的攝影報導被提名參加“荷賽大師班”,第二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獲獎者。圖片為陳序及其愛妻。

攝影師 陳序

via Fotomen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