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瓶與茅臺無限接近的好酒

眾所周知,茅臺酒是獨特的大麯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和鼻祖,釀造歷史悠久。史料記載,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茅臺當地就有了釀酒歷史,史書稱"枸醬"酒,"牂牁"酒,數百年來,茅臺酒工藝在繼承和發展中不斷完善完美,逐步形成的茅臺酒傳統工藝,至今仍完整延用,是我國人類將微生物應用於釀造領域的典範。”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珍貴的文化遺產。

茅臺酒一直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常用來招待貴賓之用,國內是高端酒的代名詞,茅臺酒是獨特的大麯醬香型工藝的酒,生產工藝分制曲、制酒、存儲、勾兌、檢驗、包裝等6部分,因此常常受眾多醬香酒酒廠的模仿,但一直為被超越,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酒才是最接近茅臺的好酒了?

一、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生物環境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是醬香美酒的發源地,地處東經106°,北緯27°,海拔400多米。屬亞熱帶季節氣候。年平均氣溫17.4℃,最低氣溫2.7℃。空氣濕度70%以上,少風。幹熱少雨,年降雨量僅800—1000mm。日照豐富,年日照可達1400小時。


科學研究者發現,茅臺酒含有不低於187種芳香成份,茅臺酒成品曲中微生物多達300餘種。 發現茅臺酒採用的開放式堆積發酵工藝,空氣成份含量直接作用於發酵品質從而作用於酒的品質。茅臺酒廠的上空,飄浮著無數十分活躍的微生物群,其中約有100多種微生物直接關聯到茅臺酒的品質,從而形成茅臺酒賴以生存的獨特的大氣環境。加上千年來不斷總結出的傳統工藝,造就茅臺酒這一傳世佳釀。離開茅臺這獨一無二的環境,就不能生產出茅臺酒。

二、傳統的工藝

(1)取材之精

茅臺酒以本地優質冬小麥制曲,感官要求:顆粒堅實,飽滿,均勻,呈金黃色,皮薄,無黴變。理化指標:水分≤13.0%,澱粉≥60%,幹粒重≥38.0g/千粒,不完善粒≤4.0%,夾雜物≤1.0%。

以本地特產的“紅纓子”糯高粱為制酒原料。高粱為紅褐色,不帶清白色,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無黴變,無污染,斷面呈玻璃狀。其種植過程採用純天然的農家有機肥,未使用任何化學肥料。高粱的品種和品質對最終形成茅臺酒的風格影響很大。與普通高粱相比,本地“紅纓子”糯高粱顆粒較小、皮厚、扁圓結實,乾燥耐蒸煮、耐翻拌,其水分12%,千粒重.>35g/1000粒,澱粉含量>60%,其中支鏈澱粉含量遠遠高於普通高粱,占總澱粉的99%。其吸水量低,耐蒸煮,不易糊化,這些條件滿足了茅臺酒逐步糊化,多次蒸煮、翻拌、發酵的需要。

(2)傳統古法釀造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第一次投料,占原料的50%,稱為下沙,蒸糧、入窖發酵一個月後出窖,再投入其餘的50%的糧混合蒸糧,稱為造沙,全年投料即告完成。有異於其他白酒四季投料。茅臺地區夏季炎熱,酒醅溫度高,如果澱粉含量高,收堆、下窖升溫過猛,生酸幅度過大,對釀酒極為不利。重陽下沙既避開了夏季高溫期,又避開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這時期,赤水河清澈見底,水質極佳。

下、造沙投料完畢發酵1個月後,出窖烤(蒸)酒,以後每發酵1個月烤酒1次,共烤7次,只加大麯不再投料。同一批原料要經過9次蒸煮、8次加曲、堆積發酵、入窖發酵,7次烤酒才丟糟。歷時整整一年。


茅臺酒出酒率低為5:1。即5公斤糧食生產1公斤53%(v/v)左右的酒,在所有白酒生產中是最低的,濃香型白酒僅2公斤多糧食就可生產1公斤酒。大麯用量多為1:0.9。即1公斤高粱要耗用0.9公斤大麯,是所有蒸餾酒中用曲量最大的。大麯不僅是釀酒的糖化發酵劑,同時也是釀酒原料,其曲香又是茅臺酒醬香的重要來源。

茅臺酒輔料用量少。僅占原料量的5℅,濃香型酒輔料用量是茅臺酒用量的幾倍,輔料少因此而帶來的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甲醇等成分含量就少,茅臺酒甲醇含量遠遠低於濃香型酒,遠遠低於國家標準控制要求。

"物以稀為貴"5:1的出酒量,所以讓茅臺酒一直位列高端酒首位,但是商業往往急功近利,讓人忘記初衷,現在市面上90%的酒精都是三精一水,酒精、糖精、香精組成,98%的年份酒都是假的,刻意去發黴,一周就搞定,還有甚至在表面塗抹一層染料,來顯示酒的古老,真正品酒師一品便知。另外利用概念的噱頭來迷惑消費者,人人都是炒作的能手,什麼9.9包郵,一元搶購等。有調查食用酒精最高6000元/噸,勾兌後每瓶僅僅需要2塊錢,便宜的可以和礦泉水競爭了


九卦尊品是通商酒業和貴州省茅臺鎮漢王酒業合作生產的一款高端白酒,53%500ml一款源自茅臺鎮的好酒,市場價值468元,被酒民朋友稱為無限接近于茅臺酒,成分是用十五年老酒+調味老酒勾兌而成,酒體純淨,入口順滑,成團吞下,醬香厚而不膩,毫無異雜味,適合送禮收藏之首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