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缺愛的孩子

中國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為什麼這本經難念?

當很多夫妻間發生矛盾時,很多男人往往以工作壓力來逃避問題,而女人則以照顧孩子來掩蓋問題,然後這些逃避和掩蓋會填滿夫妻之間的嫌隙,導致忽視了真正的問題。

為什麼中國很多夫妻,因為同樣的事情吵了一輩子的架?——丈夫抱怨自己辛苦養家但得不到妻子的體貼溫柔;妻子埋怨丈夫將家庭當旅館,只顧自己家裡大小事不操心……

表面看上去,男人因為要養家糊口而變成工作狂,而女人則沉溺于對孩子的愛而忽視老公,兩個人都以理直氣壯的態度拒絕處理夫妻間的嫌隙。一旦矛盾激化,引起爭吵,雙方都喜歡拿孩子說事。因為拿孩子當擋箭牌,顯得理由充沛而且冠冕堂皇——你把我當透明人可以,但是你不能忽視孩子。

但其實,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不能忍受自己被身邊的人忽視!

家庭成員一:缺失的父親

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在原始社會中,父親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學習各種生存技能。 到了農業社會時,孩子需要從父親那裡傳承很多手藝,比如打鐵、蓋房、種植等等,有時候父親還要充當“老師“”和”家庭管理者“的角色。而現在,爸爸沒能在孩子成長中承擔應盡的責任,無論是在吃穿飲食、還是學習教育、情感陪伴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大部分父親還是習慣做甩手掌櫃,把養育孩子的重任完全推給母親。

據我國一項調查顯示:50%的爸爸一天之中和孩子互動的時間不到1小時;30%的爸爸忙於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而20%以上的爸爸認為陪伴孩子不重要。

家庭成員二:焦慮的母親

禍不單行!一個不著家的男人背後,

往往站在一個寂寞孤獨的女人。

中國式家庭的一大共同點就是——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老天還會給他一個焦慮的媽媽。

周圍有很多“假性單親媽媽”——丈夫工作忙碌、早出晚歸,一天跟妻子、孩子說不到兩句話;運氣好一點,週末會待在家裡,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於吃飯、睡覺、看電視、玩手機;運氣差一點,假日也要加班、應酬,每天不見人影。

此消彼長,當妻子發現從婚姻中感受不到愛和依賴的時候了,慢慢地會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而放在孩子身上。

女人認為安全感要從孩子身上獲得,畢竟這是血緣關係,是牢靠的、最安全的。但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的陷入心理上孤單、生理上忙碌的局面當中,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與此同時,焦慮的母親會讓“替代丈夫”的孩子會過早的承擔起成人的角色,家裡會出現看似成熟的“小大人”或者會“永遠做媽媽的好孩子”,從而拒絕成長,依賴性強,沒辦法融入社會。

家庭成員三:缺愛的孩子

再多的母愛也代替不了父愛,

再強悍的母親也替代不了父親。

父親在孩子教育中角色的缺失,孩子不僅會缺愛,或許也會失去愛人的能力。 男孩子會叛逆、缺乏自信心、動手能力弱,而女孩往往會缺少安全感、社交恐懼、不夠堅強勇敢。

知乎上,有網友提問“缺少父愛的孩子性格上會有什麼特點?”對此有人這樣回答:

當孩子心理或者行為失常時,孤僻、愛說謊、打人、不愛學習、自殘甚至犯罪……女人往往會指責男人連基本的責任心都沒有。因為父親的角色缺失,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顧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甚至將男人貶為動物層面。

系統看問題,為中國式家庭尋找出路

孩子出現問題,這絕對不僅僅是父親一方的問題。讓大家更平和地看問題,不要簡單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帶來反擊,即使對方真的錯了,但是也會出於面子去反抗。

這樣夫妻雙方又會再次陷入彼此的仇視、孤立和怨氣之中,從而導致夫妻關係進一步惡化,從而養出心理或者行為失常的孩子。

問題的正解應該是

媽媽們:女人的天空很大,婚後的女人不要因為婚姻而把自己捆綁起來,要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圈子,不要把全部的情感捆綁在孩子身上,沉重的愛會讓孩子在各種情緒中如困獸一般壓抑、掙扎。

爸爸們:事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和親人的陪伴。再溫柔的妻子也需要一點小小的宣洩口,當她在跟你使小性子的時候希望你能夠諒解;而當妻子累的時候,能夠分擔一些育兒任務,一個願意把時間投入到家庭的丈夫,絕對會擁有妻兒更多的愛戴,享有更佳的夫妻關係!

以上就是今天泡泡媽的分享,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不妨也發給爸爸們看看,共建美好家庭,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的責任。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