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商封壇酒,最古老最地道的酒

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是蒸餾酒發源地之一,最初由澱粉或糖質原料製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乾、燒刀子等,解放後稱為白酒。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淨,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後,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複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酒文化在中國一直源遠流長,常常出現在電視螢屏上的英雄人物,經常腰間掛著一壺酒,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也有滿腹詩文的才子佳人,把酒高歌,一曲新詞酒一杯。與朋友別時,酒是成為安慰的一劑良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任何東西都是雙面的,酒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在仕途多舛、懷才不遇時年代,就有借酒消愁愁更愁般的無可奈何,古代帝王將祖輩萬世基業毀於花天酒地、沉迷於酒色更不在少數。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 古代儲酒的容器均是封壇,大都選用大號瓷壇,貼上毛筆寫好的“酒”字,體量感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後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羊大則美”。這表明了自古以來公眾對於體量感的認同和崇拜。封壇酒一般都採用大包裝,動輒50l、100l甚至上噸,正是契合了這方面的心理需求。這一方面源於物質匱乏時期人們對於商品數量的佔有欲,另一方面則源於人們對擁有大宗商品背後的財力及社會資源調配能力的崇拜。


中國自古以來即有藏酒傳子孫和招待貴客的習俗,宴席上一旦出現了主人珍藏的老酒,接待的規格立刻上升了幾個層次。同時,封藏酒開啟時的儀式感以及由封壇酒帶來的諸多話題,更是讓客人倍感尊重,封壇酒是滿足消費者面子需求的法寶。

封壇酒迎合了人們對於自身烙印及儀式感的熱衷。中國自古以來即有藏酒傳子孫和招待貴客的習俗,宴席上一旦出現了主人珍藏的老酒,接待的規格立刻上升了幾個層次。同時,封藏酒開啟時的儀式感以及由封壇酒帶來的諸多話題,更是讓客人倍感尊重,封壇酒是滿足消費者面子需求的法寶。

封壇酒的產品價值源於人們對白酒工藝神秘感的崇拜。白酒中最吸引人的終究是古法,對於消費者,傳統白酒釀造工藝,如原料、選糧、下料、蒸煮、入窖、勾調、窖藏等都充滿了神秘感,消費者不懂,卻很想瞭解,以此作為酒桌等社交場合的談資則更顯“身份”。封壇酒因其直接與生產、釀造、封藏相關,符合公眾對於白酒神秘性的嚮往。這幾天微信上盛傳的《真正的原漿酒是不能直接飲用的》一文中,有很多觀點描述的就是消費者對於工業量產產品的憂慮,而這種憂慮也正凸顯了封壇酒的消費機會。

封壇酒消費升溫是人們對於白酒在包裝、流通、年份酒等方面的不信任的一種轉嫁。個別品牌竭澤而漁,貼牌產品遍地,消費者被魚目混珠的產品騙過後,自然轉向有廠家信譽背書,可以直接提貨的封壇酒。同理,白酒的年份之殤,也讓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自己親自封藏,產品絕對保真,而且性價比較高的封壇酒。

通商酒業是一家專注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茅臺酒,推出的通商封壇酒產自貴州茅臺鎮漢王酒廠,嚴格按照醬酒的傳統工藝,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嚴格按照節氣釀造,端午采曲、重陽投料,生產週期歷經5年出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