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憲標 韋愛君 文/多米糯
《月光下的鳳尾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都是廣為人知的葫蘆絲名曲,音調圓潤、婉轉。葫蘆絲已經被傣、阿昌、景頗等少數民族吹了上千年。梁河縣猛養鎮,這裡是葫蘆絲之鄉,生活著國寶級的葫蘆絲傳人,還保留著獨特的葫蘆絲製作工藝。
葫蘆絲傳承人馮紹興吹奏傣族古曲
F2.8,1/125秒,ISO500
一隻葫蘆絲,承載和傳遞技藝、文化和情感,
也讓人愈發懂得真心尊重少數民族的藝文傳統和始終在堅持的傳承人。
在梁河縣城開有葫蘆絲商店的徐列強開車載著我們沿高速疾馳,50多公里開外的幫蓋村是他真正的家,他舅舅一家、他開的葫蘆絲製作作坊,都在那裡。而猛養也被公認為是葫蘆絲之鄉。
梁河縣城是德宏州最小的一個縣,離芒市也近,而且從這裡前往騰沖也不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小車在青霧籠罩的如帶高速上蜿行,不時可見山谷間田野邊流淌的猛養江。40分鐘後,跨過一座大石橋,在稻穀飄香中,坐落在不大平壩上的猛養鎮就到了。
徐列強之前是縣文工團的葫蘆絲吹奏員,舞也跳得不錯。從文工團離開,他就開了葫蘆絲作坊,請了幾個技師,如今每天做幾十隻、年產上萬隻葫蘆絲,仍供不應求。他常常需要不斷往返於縣城和猛養鎮,從家裡取貨,再返回縣城售賣。現在他的葫蘆絲已經賣到了北京、緬甸。
葫蘆絲傣語叫篳郎叨,“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它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就是氣箱,葫蘆底部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著七個音孔,這是主管,兩旁是附管,上面只設簧片,不開音孔。葫蘆絲製作工藝中,銅質簧片的安裝至為關鍵,也最考驗技師的水準。簧片的薄厚、翹起的角度、安裝的位置決定了葫蘆絲的音色。
小徐的葫蘆絲作坊設在幫蓋村文化中心的二層,樓下有集中擺放葫蘆、竹子原料的地方,廊臺上還曬著一堆小葫蘆。葫蘆必須曬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選料打磨。二十多平方米的工坊裡幾乎被葫蘆絲成品和半成品堆滿,兩三位技師頭都不抬地忙碌著,削竹、烤幹並打磨葫蘆、打孔、插管、裝簧片、試吹校正、粘貼組裝、烙畫……十幾道工序有條不紊。小徐說,葫蘆、竹管等原料有些是本地出產,而更多則是從雲南其他地區、甚至從山東購進。做葫蘆絲的竹子要硬,而且我們發現幾乎每只葫蘆絲的竹管都是紫色的,這也是因為紫竹的質地、粗細比較符合要求。
作坊隔壁的辦公室裡,放著小徐收藏的十幾隻葫蘆絲,大小形狀顏色各異,有幾隻還是葫蘆絲製作大師的作品。小徐說,葫蘆絲不僅是樂器,還可以成為名貴的收藏品。在我仔細欣賞各式葫蘆絲藏品的時候,小徐遞過來一張CD,是哏德全的葫蘆絲吹奏專輯。哏德全是葫蘆絲大師,可惜50歲就因病故去。而他的故居正是在幫蓋村。
葫蘆絲作坊裡的半成品 F7.1,1/1250秒,ISO500
葫蘆絲切削刀具
F3.2,1/2000秒,ISO200
雖然只是民間技藝,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名頭,
但葫蘆絲深藏的文化傳承,依然值得以朝聖之心去探訪。
我們前往哏德全故居。路過的幾乎每幢房子,外面的白牆上都繪有一幅附有詩歌的有關葫蘆絲的圖畫,點滴傳遞著這個葫蘆絲之鄉的驕傲。哏德全故居已經不再有人居住,完全作為一個民間博物館做陳設,他的生平、成就、專輯,所有關於哏德全的一切在他的故居都有呈現介紹。哏德全人稱“葫蘆絲王子”,不僅葫蘆絲吹得好,還將傳統葫蘆絲的7個孔改為9個孔,提高了演奏難度,也擴展了葫蘆絲的音域,讓這一傳統樂器有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和空間。
猛養壩的傣族村寨,是吹奏、製作葫蘆絲高手雲集的地方,被當地人尊稱為“篳朗叨撒拉弄”,“撒拉弄”,傣語直譯即為“大師”之意。小小傣寨幫蓋村就臥虎藏龍,告別哏德全故居,我們又登門拜訪了一位“撒拉弄”。
馮紹興,又一位國寶級的葫蘆絲製作和吹奏大師。70歲的老爺子身板看著不錯,清瘦,眼不花,手不抖。他說平時就在半露天的堂屋做葫蘆絲,跟他搭伴的,還有他的外孫哏和林,果然是葫蘆絲世家。馮紹興退休前是小學老師,教授語文、數學、傣文,現在他的身份是葫蘆絲省級非遺傳承人,時常被請去中小學校傳授葫蘆絲演奏藝術和製作技藝。
對他來說,現在親手製作葫蘆絲更像是一種把玩、消閒,即使有很多國內外的訂貨需求,老爺子也依然按自己的節奏來做。他的兒子也是葫蘆絲技師,在縣城開有作坊和商鋪,葫蘆絲生意已經做到每年幾萬隻。所以老爺子沒什麼壓力,也保證了他還有閒情逸致繼續研習和傳授葫蘆絲吹奏技藝。在演奏上,他的厲害不僅在於靈動而深情,還可以完全憑記憶吹奏葫蘆絲古曲,他肚子裡的葫蘆絲經典曲目不下百首。我們有幸在他家庭院裡聆聽了三曲葫蘆絲古曲,那是積澱了人生體悟、注入了真情實感的天籟之音。他說,古曲本來就沒有記譜,吹奏技巧也需要磨練,所以現在具備同樣技能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一隻葫蘆絲,承載技藝、文化和情感,也讓人愈發懂得尊重傳統。
幫蓋酒出貢米
F8,1/80秒,ISO100
哏德全故居
F4.5,1/50秒,ISO125 /
葫蘆絲傳承人故事多 F2.8,1/400秒,ISO200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