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暑假來臨,除了各種興趣班、託管班火爆外,假期旅行的熱潮也是高燒不退。相信很多家長都看過童書媽媽三川玲的那篇關於帶孩子去旅行的文章,也大多從心裡認同世界那麼大,多帶孩子見識下不同的風景的這個觀念。但是,現在孩子要多旅行長見識被過度的渲染,已經有了攀比和炫耀的意味,那這樣的旅行還有意義嗎?
現在一到暑假,就是旅行最高峰的時候,帶孩子旅行成了家庭必備選項。家長們見面聊天也都問問“你帶孩子去哪?”,學校開學後的作業也是寫《假期的旅行》,老師會讓孩子講講暑假都去了哪?孩子們相聚也要問問你去了哪?我去了哪。於是,你身不由己了不管有沒有時間,有沒有錢,假期都必須帶孩子出去旅行一趟,不然孩子就沒了寫作文的素材,也沒了和朋友聊天的談資。假期旅行,不知不覺變成了一場暗暗的較量。你被捲入其中,難免會比較。
家長要知道的是,旅行不一定就是長見識。
見過沒見過的就是長見識嗎?我們帶孩子去香港、去普吉、去馬爾地夫、去歐美,昂貴的旅行費用的背後也不過是從家門口的小遊樂場到了個大的遊樂場,尤其很多是以親子旅遊為招牌的酒店,更是以非常豪華舒適的享受,讓孩子在酒店玩耍,度過整個旅行安排。
而那些人生觀、世界觀,在這些環境中,得到的更多是享樂和消費。如果我們只是強調旅行,而不去想什麼才是旅行,最後可能就是給航空公司和旅遊公司做貢獻,然後孩子得到了炫耀的資本,慢慢學會了攀比。
那麼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旅行呢?我認為,家長不能天然代入孩子的想法,往往你認為的意義並不是孩子認為的。應該是孩子真正想去體驗旅行,去到一個地方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不能是走馬觀花式的,而應該真正去慢慢體會生活。當然這需要家長的引導,但最主要還是要看家長有怎樣的目的性,為了旅行而旅行就大大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