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撒撇·在精緻和簡單之間 芒市傣寨尋味當家菜

圖/許英龍 文/杜鵬飛 子寒

撒撇之於德宏,就像羊肉泡饃之于西安,老陳醋之於山西。在吃撒撇最好的芒市,雖然幾乎每家館子裡都有撒撇賣,但是做好一道撒撇可不容易,這是道真正的功夫菜。

七星傣寨邂逅“本地寶”撒撇

跟著當地人張哥在芒市逛了兩天,總覺得意猶未盡,好則好已,就是漢化得挺厲害。於是婉轉提要求,我想看看傣寨,那種上層棲人,下養家畜,竹樓樣式的傳統傣族民居。張哥驅車帶我們去看“七星傣寨”。據說,這7個寨子從上空俯瞰呈北斗七星的形狀,尤其是地勢最高的田頭村,風景極好。這是芒市政府正在考察的一個旅遊專案,我們幸運地趕在未開發之前看原生態的傣寨。

車子順著村落小道艱難向上爬,但是不白瞎辛苦。7個傣寨,有水庫、老佛塔、鳳尾竹林、茶園,被竹簍壓彎腰的傣族阿婆杵著拐杖慢慢走,旁邊只有在此過冬的候鳥嘰喳。到最後我們幾個棄車走路,踩在小石子路上突然有了幼時踏青的心情。心情好了,就想找點好吃的東西慶祝一下。吃什麼呢?芒市有那麼多好吃的東西,突然讓你選一項,還真是難以取捨。我們一路走一路想,另一個當地的朋友提議去吃撒撇。但去哪家吃呢?這又讓我們犯了難。幾乎每個傣族飯店,甚至說每一個芒市的餐廳都有撒撇賣,以撒撇做招牌的店鋪也有好多家。

撒撇是德宏當地人餐桌上的“大眾情人”,撒撇之於德宏,就像羊肉泡饃之于西安,米粉之於廣西。不過又有些許不同,西安羊肉泡饃和廣西米粉都是當地出名然後行銷全國,但是撒撇,卻是“本地寶”,外地少見。德宏人在外面打拼,也都惦記著家鄉的這一口,外面的撒撇,怎麼吃也覺得味道不對。因為,撒撇是一道和德宏當地水土氣候結合非常緊密的美食。德宏的冬天很舒適,常年氣溫在19℃左右。熱帶季風氣候加上德宏的壩子地形造成的濕氣重,酸苦的撒撇可以祛除濕氣,清涼去熱。在七星傣寨的“尾巴”村寨芝滿,我們吃到了地道的撒撇,還有一個意外收穫,飯莊的老闆兼大廚楊師傅答應給我們演示一下撒撇的完整做法。同行的德宏當地朋友也湊熱鬧說要看看,雖然天天吃撒撇,但是撒撇製作工序複雜,還真不是家裡能做的菜。

芒市吃撒撇一定有涮涮辣,這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用筷子慢慢將撒撇化開 把整個涮涮辣用筷子撥開,在撒撇裡涮幾下,然後再吃。

跟著大廚去菜市場尋味

清晨起個大早,跟楊老闆約在他家附近的菜市場碰頭。楊老闆原本在芒市的海關吃公家飯,後來辭職開餐館,生意最興盛的時候在市里最熱鬧的街上有著大鋪面。兩三年前將飯莊搬到了芝滿村,雖然地段不若之前的好,但是仍有熟客過來吃,一到飯點總有人候在邊上虎視眈眈地盯著在吃的客人,眼神裡滿是“快吃快吃”的催促。可惜好景不長,芒市厲禁公務消費,他這邊的生意也就淡了許多。後來他辭了大廚,自己操刀上陣。“剛開始不會做,就打電話給大廚,一邊聽一邊做”,談起窘迫的時候,楊老闆也很是坦然。這就是德宏人,德宏人不會為難自己,也很少為難別人。做得到的事情就做,做不到的事情,那就以後再說吧。在德宏生活久了,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快樂的地方,生活著一群會快樂的人。

還沒進菜市場,就已經感到熱鬧的氛圍。進進出出的人流,將面積不算小的菜市場填得滿滿當當。販賣各種東西的地攤簡直要從從市場門口溢出來流到街道上。這是個傳統的農貿集市,以地攤為主,也有少量水泥台砌成的固定攤位。熱氣騰騰的街頭小吃,散發著鄉野氣息的野雛菊,帶著清晨露水和泥土的菜蔬,都大喇喇地堆在鋪在地面的塑膠布上。攤主蹲在後面熱情但不主動,更不會像其他城市攤販那樣大聲吆喝。卡帶的答錄機大聲地唱著歌,混雜著交易的話語聲,構成一派熱鬧的景象。

楊老闆告訴我們,做一份撒撇,最主要的是牛苦腸和純瘦的牛肉,其次就是各色配料,有韭菜、緬芫荽、香柳、布芽(傣語)、小米辣、白菜、米線等等。看看吧,只是一道菜而已,如果把放在裡面的所有東西列出清單來,也是好長好長的一串了。德宏人通常所說的撒撇一般指牛撒撇,吃的時候分生撒撇和熟撒撇。區分很簡單,生撒撇苦水裡面的牛肉是生的,熟撒撇苦水裡面的牛肉是氽熟的。楊老闆今天要給我們做的就是熟撒。支起竹竿擋起塑膠布的肉攤上,楊老闆用挑剔的眼光看著眼前的牛肉,“一般的牛肉不成,一定要挑黃牛肉,最好還是腿上的肉,這個部分的肉嫩,沒有那麼多纖維。”牛苦腸用塑膠袋盛著,擺在攤位上。“撒撇味苦,是因為有牛苦腸水做蘸水。吃第一口撒撇覺得苦,多吃幾口便會覺出它的甜來,加上配有藥效作用的韭菜等等,撒撇就是一道藥膳。要是胃熱上火、風火牙疼、體內有炎症,吃上幾次撒撇,保證很快就好了”,楊老闆說。

專門用來提酸的小檸檬酸味濃郁,和泰國的大檸檬偏甜略有不同,特別適合用來做檸檬撒撇。做撒撇的其他作料,比如傣族特製細米線、黃瓜、刺五加、水香菜、苦筍、馬蹄菜等等,在菜市場逛一圈基本就都齊全了。

菜市場備料

F5.6,1/50秒,ISO3200

市場也有成品撒撇賣2,1/500秒,ISO800

幾乎所有餐廳都賣撒撇 F1.4,1/125秒,ISO400

撒撇是道功夫菜

回到飯莊,楊老闆手腳麻利地換上圍裙開工。先是熬制蘸水,主角苦腸上場了。苦腸是連接牛胃和牛腸的那一部分,裡面有進入牛胃還沒有消化完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水中熬煮出來形成了苦水的苦味。撒撇清熱的功效秘密就藏在這碗苦水中。將牛苦腸放入鍋裡先焙乾苦腸內的水分,待聞到鍋內飄出糊香味時,加入適量的飲用水或清水煮沸。隨後用紗布過濾掉殘留在煮沸汁水裡面的雜質。待放涼後,一份黃綠色的苦水就熬制成功了。

蘸水的構成除了苦水,還需要牛肉。對牛肉種類沒有什麼硬性要求,但是約定俗成地都不會用為人出力幹活的水牛。牛肉必須是純瘦肉,不摻合一點肥肉。先將牛肉晾乾,然後用木棒手工敲碎牛肉—不是用刀剁碎—讓肉好吃口感不會發死,就是做的人要有點耐心慢慢來。待額上漸見汗珠,牛肉才算敲好。用手指頭蘸一點放進嘴裡,是鮮甜的味道,一點生肉的腥氣都沒有。楊老闆說,當地講究的人,吃撒撇只在早上吃,因為肉新鮮,下午吃味道就遜色了。

韭菜雖然是輔料,但是也講究多多。一般韭菜配不得撒撇,必須是一種很細的韭菜,因為它本身有香味,當地人也叫它香韭菜。洗淨後的韭菜先晾乾,去掉水氣,這樣是為了讓它稍後和牛肉拌在一起的時候沒有腥味。然後再用專門的器具切韭菜,切出來的韭菜細碎如雪。牛肉加入鹽和去了水分的細韭菜攪拌。大功告成之後,揚起手,撒上洗淨剁細的香柳、老緬芫荽及辣椒面,一碗蘸水此時此刻才算是殺青收工。

和蘸水相比,附菜的準備就簡單一些了。選取米線或者牛肚絲、肉片,洗淨擺盤就好。

終於上菜了!幫忙的傣族小蔔哨用竹篾編制的託盤將撒撇端上來,潔白的特細米線,翠綠的蘸水,還有芒市人吃撒撇必然不能少的紅色涮涮辣,簡單明快的色彩卻頗能刺激食欲。吃之前一定要用筷子慢慢將蘸水化開,把整個涮涮辣放進去用筷子撥開一點在撒撇裡涮幾下,然後才開始吃附菜。同桌而食的芒市當地人都是豪爽地將附菜直接夾入蘸水裡吃,像我這種初來乍到者只敢蘸一點慢慢品。絲絲順滑、陣陣清涼之後,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誘人味蕾的酸辣快感。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米線,很細,像粉絲,但又不是,帶著一股韌勁,和雲南的傳統米線截然不同。涮涮辣其辣無比,吃起來很是刺激,韭菜、大香菜等輔料更是增加了蘸水的風味。

德宏人,尤其是傣族,對撒撇簡直是懷有一種“貪吃無厭”的心情。除了當正餐來吃,他們也喜歡在吃飯前來盤撒撇做開胃菜,或者是閑的時候做解除嘴巴苦悶的零食。撒撇對德宏人來說,不止是一道菜,而是一個菜系。因為除了牛苦撒,還有魚撒、撒大鹵、檸檬撒、茄子撒等等。不同于牛撒撇,魚肉撒撇一般用草魚的裡脊肉剁成肉泥外加檸檬汁和布芽、小米辣等其他用料一起製作蘸水,口味偏酸甜,其配菜則可以是魚鱗,也可以是炸魚骨、魚頭和一些蔬菜。豬肉撒撇的配菜則需要將五花肉等肉食進行簡單醃制,待其入味之後或燒烤或油炸,這樣吃起來味道濃郁。

不僅是種類眾多,撒撇的吃法也很多樣。最早的撒撇比較“狠”,蘸水只有生牛肉而沒有苦水,用生肉蘸菜吃,叫做“幹撒”,是只有土司和貴族才能享用的美食。那時肉食金貴,普通老百姓只能是將貴族吃剩的幹撒加點苦水來吃,這就是現在我們常吃的撒撇的來源。後來德宏不斷有外來人口遷入,他們吃不慣蘸水裡的生牛肉,便將牛肉氽熟,由此衍生出熟撒。不過地道的老德宏人,還是只吃生撒。

說實話,第一次吃撒撇的人都不會特別喜歡它。但時間是奇妙的東西,從最開始嫌棄撒撇長相難看、苦得難以下嚥,到後來挑著吃,最後是一段時間不吃就會想念,看起來不起眼的撒撇就是有這樣的本事,在不動聲色間馴服人的味蕾。就猶如德宏這個秘境,初識覺得平淡,相處久了就沉醉其中,再割捨不下。“吃撒撇是會上癮的”,這句話是真是假,來了你就知道。

撒撇主料

F5.6,1/50秒,ISO3200

生牛肉可吃

F1.4,1/125秒,ISO400

不可錯過的體驗

七星傣寨

/從楊老闆的楊貴飯莊出來,就是七星傣寨之一芝滿村。芝滿村位於七星傣寨的最低端,可以沿著山勢一路向上攀爬探訪其他6個傣寨。7個傣寨各自有亮點,芝晃村與水庫相鄰;芝杏村的田邊有一座超過200年的老佛塔;芝國村是觀賞候鳥遷徙的好地方。最頂端的田頭村是一座漢人村,但是風光卻是最好的。寨子乾淨整齊,不遠處還有一片茶園。站在田家村,可以俯瞰整個七星傣寨,青山起伏,鳳尾竹搖曳,一派安靜田園的風光。七星傣寨的路況不錯,可以開車,但是建議步行,能更好地領略路邊的自然風光。

via Fotomen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