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為“奢侈品”,除了資源的稀缺,價格的昂貴,還需要本身品質的精良,從這三點看,阿膠算是這個時代的“奢侈品”了。這個時代你除了難找到真正地道的中醫,更難找到一個真正的地道藥材,前者必須能將中醫的精髓貫穿到治療中。即便這三點都滿足了,還剩下一個問題,這個想吃阿膠的人,不能因為功利而倉皇,否則就容易犯焚琴煮鶴的大忌。
地道藥材的稀缺和昂貴,是跨不過去的坎兒。當年慈禧懷孕時曾胎漏出血,遍請名醫診治都毫無療效,急壞了一直沒有子嗣的咸豐皇帝。當時的戶部侍郎是山東東阿人,此人奏告皇帝,建議慈禧服用東阿的阿膠治療。慈禧服下阿膠,血止病癒,然後還足月順產一個男嬰。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阿膠由此被咸豐帝封為“貢膠”,成為當時奢侈品中的特供品。
在明清時代阿膠已市價折合現在的人民幣六千餘元。阿膠歷史文化濃厚,已傳承三千多年,《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等古代醫術都有記載。
滋補國寶
阿膠在傳統醫藥和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響噹噹的,它與人參、鹿茸並稱滋補三大寶。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已經有了對阿膠的詳細記載,稱其"久服輕身益氣"。
阿膠善補,補血與液,故能滋陰潤燥,調和氣血。氣血調和,故能陰平陽秘。阿膠能延年益壽、美容養顏、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的原因也就在這裡了。阿膠善治。阿膠善治各種血症、虛症,並能療風、止痢,安肺潤肺,調經安胎,堪稱神妙,是歷代醫家妙手回春的臨床要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其功效進行了全面的總結。
西醫救死扶傷,中醫治未病,預防大於治療。當你遇到“絕對不能吃中藥”的西醫,或者是“做化療就會死的”中醫時,先要分析一下,是病情使然還是醫生使然?這種對另外一種醫療方式或者其他醫生的絕對排斥,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病,而是因為人,往小了說可能是同行相輕或者行業之爭,往大了說則是對疾病和生命的認知無力。
再說回看病的人。人們對中醫質疑,一部分因為中醫不能速效。其實,西醫進入中國不過百年,之前的治病救人,無論緩急,指望的都是中醫。之所以現在覺得中醫是“慢郎中”,一個是“疾病譜”的變化,一個是看病心理的變化,說到底,兩者都緣於急功近利:功利之心讓人因為倉皇而生病,又因為倉皇而要求速效,於是我們看到了與高效率生活並生的“生活方式病”,諸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癌症;還有為了應對高效率而產生的中藥西藥化,“中醫現代化”。
就算每種中藥都能像青蒿那樣,提出“青蒿素”這樣的世界級成果;就算我們因為有了能精准地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而忽略雖然不夠精准,但治療範圍遠廣於“青蒿素”的青蒿,這種美其名曰“中醫現代化”的方式本身,其實就是在與中醫“恬淡虛無,病安從來”的疾病觀相背離,只不過這已是社會之需,無法逆轉,也就因此註定中藥阿膠成為這個時代“奢侈品”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