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乎上有這樣一則問題:哪首歌已經讓你聽到想吐?我想,寫下“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個答案,獲得的點贊數應該不會太少吧。
不論是球員退役,隊伍輸球,或與冠軍失之交臂,從沒有一首歌,如此頻繁地出現在藍白軍團的每一個悲情時刻。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它是阿根廷足球失意時的保留曲目,一旦響起,濃烈的男性荷爾蒙氣息席捲而來。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首歌最早來自一出經典音樂劇《艾薇塔》,唱的其實是一個傳奇女子——艾薇塔·貝隆。
貝隆夫人有多傳奇?
貧民窟的私生女,依賴美貌在影視圈嶄露頭角,再躍身為阿根廷第一夫人,又在33歲時香消玉殞——這個故事包含了多種戲劇化的因素,譬如命運的翻轉,灰姑娘跨越階層的愛情,以及關於紅顏薄命的惋惜……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橋段。
可故事總不止一個維度。
成為第一夫人的艾薇塔,顯露出更複雜的身份和政治意圖。
她個性堅定,甚是早熟,年幼時父親去世,母親曾帶著她和幾個孩子去弔唁,被趕出來,不讓跨進靈堂。對此,瘦小的艾薇塔立下一個誓言:“中產階級算什麼,我要當阿根廷的大人物。”
她有向上的野心,也夠堅定,因為平民身世,成為貝隆政府打著“仇富救貧”旗號與底層民眾聯結溝通的紐帶。當然,簡單的“仇富救貧”,也意味著自由市場被打亂,這也是後人詬病艾薇塔和“貝隆主義”的原因。
貝隆入獄後,艾薇塔堅持在整個國家巡迴演講,其中最著名的一段就是:“你們的苦楚,我嘗試過;你們的貧困,我經歷過。貝隆救過我,也會救你們;貝隆會支持窮人,愛護窮人,如果不是這樣,他怎會對我寵愛有加?!”
於是,即便是她死後,仍然以另一種方式活在布宜諾賽勒斯的街頭巷尾,以供一部分人談論、紀念,託付情感。
早在《作家筆記》裡,毛姆就已談及——每個民族都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典範”,並將自己的敬佩傾慕全都寄託其上,雖然鮮有人真能完全符合……
艾薇塔就是阿根廷那個時代的“典範”。那是個富裕階層是既得利益者、新湧現出的工人階層則渴望財富重新分配的時代。艾薇塔所呈現出的面貌和戲劇性,就是那一刻,那個民族,隱隱約約渴望擁有、拿來與現實對抗的東西。
直到現在,關於艾薇塔,還有人評價她是“阿根廷的象徵”。可我覺得,這個評價太大,太容易被消解。
假如一定要談論她的意義,我想,她是一個有質感的、足夠鮮明立體的女性,在那個時代,告訴你,作為一個生命的個體,還能夠選擇以怎樣的方式來活。
所以,阿根廷,你有什麼可為她哭泣的呢?她已經活出了自己的樣子了。
文/楊寶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