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行詩》( 1609)
威廉·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以半掩半遮的語調訴說衷情。它們吟唱愛情,感歎尤物的冷酷,尋找永生……它們將使讀者帶著嶄新的觀點去重讀《仲夏夜之夢》或《愛的徒勞》。
朱生豪等譯《莎士比亞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屠岸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重慶出版社,2007
朱生豪等譯《莎士比亞全集》,譯林出版社,2016
2、《愛瑪》(小說,1815 )
簡·奧斯丁
作者是牧師的女兒,典型的英格蘭式家庭生活使她養成循規蹈矩的習慣,正如她的作品描述的那樣。《愛瑪》和她另一些小說一樣是匿名發表的,作品對年輕姑娘的心態作了診療般 的描繪,她們渴望嫁人,追求體面,嚮往教會的神職。小說表現了前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風尚,這一表現未能排斥人物在愛欲中對自身的尋求。
孫致禮譯《愛瑪》,譯林出版社,2001
蔡慧、李文俊譯《愛瑪》,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祝慶英,祝文光譯《愛瑪》,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3、《呼嘯山莊》(小說,1847)
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出版時僅賣出兩冊,但作者做夢都沒想到有朝一日它會改編成電影,獲得巨大成功(勞倫斯,奧利弗在片中飾主角希斯克裡夫)。通過凱薩琳及其情人的故事,艾·勃朗特表達了她反守舊反隨俗的思想和不顧一切追求自由的信念。作品對前維多利亞社會時代的觀察與批評有其文學上的特色,至今魅力不衰。
方平譯《呼嘯山莊》,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
張玲、張揚譯《呼嘯山莊》,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楊苡譯《呼嘯山莊》,譯林出版社,2008
孫致禮譯《呼嘯山莊》,譯林出版社,2014
4、《遠大前程》(小說,1861)
查理·狄更斯
由於一個逃亡的苦役犯,一筆遺產臨到少年匹普的頭上,於是他想入非非地設計著自己上流人的遠大前程。匹普的命運體現了作者因某些一廂情願的想法(社會公正、人心仁慈、讀書做官等等)而愈演愈烈的悲觀主義。狄更斯的作品浩瀚無量,《匹克威克外傳》( 1837)、《奧立佛·退斯特》( 1838)、《大衛·科波菲爾》( 1849)均值一提。他時時受到失勢威脅的小資產者生活經歷為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個無法駕馭命運的少年主人公的陰影始終在作品中回閃。
主萬、葉尊譯《遠大前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5、《詩集》(1818)
約翰·濟慈
這位僅僅活了25年的詩人的作品,使他躋身于英國浪漫主義文學之林。濟慈謳歌對理想、美和夢幻的追求,他筆下的黑夜與大自然常常具有非凡的魔力。
查良錚譯《濟慈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穆旦譯《拜倫雪萊濟慈抒情詩精選集》,當代世界出版社,2007
6、《尤利西斯》(小說,1922)
詹姆斯,喬伊絲
1904年6月16日的都柏林,主人公利厄波爾·布盧姆、他的妻子莫莉以及某個斯蒂芬,德迪勒斯所度過的一整天的交叉軌道。這是一部包羅萬象的作品。後來它被譽為20世紀文學的一次革命。在以內心獨白為載體的“意識流”中,作品完成了它作為報導、戲劇、詞語匯融記錄的功能。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意識流動,聽任喬伊絲把我們帶到都柏林的心臟,看看他是如何在飽含諷喻的追蹤之尾重構“半身不遂”的城市的靈魂。
金隄譯《尤利西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蕭乾、文潔若譯《尤利西斯》,譯林出版社,1994
蕭乾、文潔若譯《尤利西斯》,上海三聯書店,2010
7、《海浪》(小說,1930-1931)
弗吉尼婭·伍爾夫
六個人物的意識活動交織成一曲奇特而美妙的複調音樂,內中有“海浪拍碎在灘岸”。該作是極成功的內心獨白的例子。
吳均燮譯《吳爾夫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曹元勇譯《海浪》(伍爾夫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8、《查特萊夫人的情人》(小說,1928)
大衛·赫伯特·勞倫斯
當時作品曾遭禁印禁售,但我們應看到它的價值,羅曼蒂克的靈感,泛神論的想像。小說的作者相信肉體的愛能帶來人的新生。
趙蘇蘇譯《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9、《詩集》(20世紀)
湯瑪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詩人每年創作平均不到一篇詩,但天長地久他留下的詩篇足以與世紀同輝。《荒原》(1921-1922)或是《四個四重奏》( 1936-1942 )雖然神秘而絕望,但擁有無限美妙的音樂性。
查良錚、趙毅衡等譯《T.S.艾略特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
10、《湯姆·鐘斯》(小說,1 749)
亨利·菲爾丁
這位天資豐厚,多才多藝作家的《湯姆·鐘斯》和《約瑟·安德魯傳》(1742,它可說是理查遜《帕米拉盤》的翻版)革新了流浪漢小說,它們以一種尖刻的幽默,揭露了18世紀英國社會的陰暗面(貧窮、貪官等等)。
張穀若譯《棄兒湯姆·鐘斯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
11、《坎特伯雷故事集》(韻文故事,1387-1400)
傑弗利·喬叟
一批香客去坎特伯雷朝拜聖托馬斯,貝克特的墓,路上每人講一個故事。在20多個諷刺、幽默、詼諧的故事中,詩人喬叟勾描出了14世紀英國社會的一幅色彩絢麗、栩栩如生的圖畫。
方重譯《坎特伯雷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12、《恰爾德·哈樂德遊記》(敘事長詩,1812)
喬治·戈登·拜倫
和他的創作者拜倫一樣,青年恰爾德在等待騎士稱號時出門遊歷歐洲,他盡情地謳歌愛情與美。拜倫後來參加希臘的民族解放戰爭,並死在那裡。
楊熙齡譯《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新文藝出版社,1956
13、《魯濱遜漂流記》(小說,1719)
丹尼爾·笛福
講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險,漂流到無人小島(原名馬薩蒂艾拉島,後來以《魯濱遜漂流記》中主人公魯濱遜的名字重新命名:魯濱遜·克盧梭島),並堅持在島上生活,最後回到原本社會的故事。該小說發表多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與世界各地,並被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劇。
馬靜譯《魯濱遜漂流記》,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
繆哲譯《魯濱遜漂流記》,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5
14、《蠅王》(小說,1954)
威廉·戈爾丁
在海灘中倖免一死的孩子們來到荒島,他們的殘暴與野蠻也因此復蘇。這部奇特的寓言小說打破了英國兒童文學的暢銷紀錄(原為羅·麥·巴蘭坦的《珊瑚島》),作者後來在198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龔志成譯《蠅王》,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15、《德伯家的苔絲》(小說,1894)
湯瑪斯·哈代
苔絲姑娘被誘惑後又被拋棄,婚後又遭冷落,最後為情殺人。作者引我們觀察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一次激情的災難。通過苔絲的悲劇命運,小說試圖表達欲念的暴力和性的自由。
張穀若譯《德伯家的苔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孫法理譯《苔絲》,譯林出版社,1994
王忠祥、聶珍釗譯《德伯家的苔絲》,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鄷哲生譯《德伯家的苔絲》,哈爾濱出版社,2009
16、《美麗新世界》(小說,1932)
奧爾德斯·赫胥黎
2500年的烏托邦社會。試管、避☆禁☆孕☆禁☆藥與狹隘理性主義。這是赫胥黎最著名的小說(後又有續集《重訪美麗新世界》),他還寫有《鉻黃》、《旋律與對位》。
孫法理譯《美麗新世界》,譯林出版社,2000
王波譯《美麗新世界》,重慶出版社,2005
黃津譯《美麗新世界》,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2014
17、《失樂園》(敘事長詩,1667)
約翰·彌爾頓
英國文學的傳世之作。這部宏偉的史詩寫上帝與撒旦的複雜關係,寫亞當與夏娃如何發現了自由。
傅東華譯《失樂園》,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8
《失樂園》,朱維之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桂冠(1994)、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吉林出版(2007)
金髮燊譯《失樂園》,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劉彥汝譯《失樂園》,哈爾濱出版社,2005
劉捷譯《失樂園》,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18、《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小說,1860)
喬治·艾略特
本書是喬治·艾略特的經典之作,講述弗洛斯河旁聖奧格鎮上磨坊主杜利弗因欠債而發生訴訟糾紛,敗訴破產後其子女湯姆和瑪姬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經過幾年的努力,聰明而勤奮的湯姆終於攢夠了錢還清債務並買回了磨坊,但瑪姬的愛情卻因湯姆的反對而頻遭挫折。當兩人在危難之中和解時,兇猛的洪水卻最終將兄妹倆吞沒,但他們深深的手足之情卻不能不讓人感動。
1955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祝融、鄭粵譯,平明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1956)
祝慶英、鄭淑貞、方樂顏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
孫法理譯《弗洛斯河磨坊》,譯林出版社,2002
伍厚愷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重慶出版社,2007年
19.你來選,或許就是你手上閱讀的這本。
20 .作者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