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酵素是營養品嗎,一看就全解

現代社會的先進傳媒體系,使每個普通人都能熟悉,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飽和脂肪酸之類的營養學名詞,並從媒體上吸收和積累越來越多的健康飲食資訊,但是除了日漸挑剔的胃口和嬌貴的身體外,人們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加健康,特別是對於各種紛繁複雜、甚至相互矛盾的營養學研究成果,以及對這些矛盾衝突的各種解釋,已經把人們引入了“吃食物就是吃營養素”的怪圈,所以一旦市面上出現某種新的,前所未聽到未見到的“健康食品”時第一個考量的指標就是“它屬於市面營養素”。當人們驀然接觸到酵素食品後,自然而然地要問;酵素是營養素嗎?它是哪一類營養素?酵素與營養素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


提出上述問題的既有業界人士,更多的是普通消費者。因為它涉及到人們傳統思維對食物與營養認知的偏頗,以及傳統營養學所面臨的困惑。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傳統營養學說起。

營養這個概念是在十九世紀初形成的。英國醫生威廉·普勞特首先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定義為三大營養素。到了十九世紀末,波蘭化學家喀什米爾·芬克發現了維生素,此後營養學便開始蓬勃發展。到了二十世紀末,營養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食物本身。

在普通人的觀念中,進食是為了維持生命和健康,食物之間的差別只是在於其所含的營養成分的差別。人們吃的是營養,而不是食物,所以傳統的營養學認識食物只是看它內含的營養成分。科學家把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分析並精算得很細,同時強調每種成分所具有的保健功能,從而導致人們對營養學存在但未經證實的設想,即瞭解食物的關鍵在於瞭解其營養成分,而忽視了一個完整的食物是具有生命的,而不僅僅含有營養素,而且含有具有生命力的酵素。令人不解的是,傳統營養學從來不把食物中的酵素(即生物酶)作為其中的營養成分之一,經典著作中關於不同食材所含成分及資料,更沒有“食物酵素”這一項,儘管自然界所有的生食物中都含有與其成分相符的天然食物酵素,以便按照大自然的安排讓食物進入人體後能夠“自家預消化”。此外那些營養成分的經典資料,都是科學家在生食狀態分析測定的結果,煮熟之後又怎樣了?我們無法得到準確的資料和結論。


酵素營養學的出現,總算明確了維生素、微量礦物元素等營養物質是以“輔酵素”(或輔酶)的形式存在於人體組織中,顧名思義“輔酵素”是起輔助作用的,它輔助酵素發揮其生理功能。為什麼輔助酵素的維生素、礦物質可以成為人體的六大營養素,而位列主角的酵素卻榜上無名?所以更多的專家提出酵素應該被列為第七大營養素。

傳統營養學只負責食物到口腔之前的事,食物進入口腔消化道之後又怎樣了?有多少營養成分被消化吸收並轉換成能量?它們給身體帶來什麼影響?這些問題並不被傳統營養學所關注。醫學介面對患者和疾病,也只能用個人體質差異、心理和精神狀態關聯做解釋,所以單從食物營養成分考量是難以得出準確結論的。

1997年來自美國、英國和丹麥的三位科學家,因率先在酵素儲備和機能轉化作用方面的出色研究而共同榮獲諾貝爾獎。其中獲獎之一的波耶爾就形象比喻說“酵素是細胞的貨幣,沒有酵素就沒有生命”。美國自然療法博士亨伯特·聖提諾則說:“如果人像燈泡,酵素就是電流,只有通電後的燈泡才會亮。沒有了電,我們有的只是一個不會亮的燈泡而已。”日本科學家則以蓋房子形象比喻:如果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喻為建築材料,酵素就相當於工人,工人要用水泥建造牆體,在牆上貼瓷磚,鋪地板,安裝給排水工程等。如果只用這些設備材料,沒有熟練的工人是建造不出美麗家園的。


營養是構成人體的材料,那麼食物營養進入人體後又怎樣了?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比如肉食中的蛋白質,如果沒有蛋白酵素的分解作用,一塊牛排在肚子裡恐怕需要半年才能消化掉。我們胃裡的蛋白酶是一種消化性蛋白酵素,其功能是將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為小的肽片段。我們的胰腺分泌的蛋白酶,會將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氨基酸即可被人體小腸粘膜吸收。再譬如,人們普遍存在的一塊營養短板ω-3脂肪酸,我們可以通過攝取魚油或者亞麻籽油來補充。如果體內沒有脫氫酵素等活性酶的作用,就不會轉化成EPA·DHA而發揮如同商家宣傳的那些保健功效。所有營養物質如果沒有酵素作為觸媒的幫助,消化吸收就無從談起,吃進肚子裡也僅僅是一堆化學物質而已。在我們的消化液中,有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乳糖酶、蔗糖酶等消化酵素群,他們能像魔術師那樣,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一連串化學變化,促進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質的水解,由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物質,以便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酵素在使營養素機能轉化所產生的生命力是無法測量的,我們全部的生命活動就是靠5000種以上的酵素來完成。不僅僅消化吸收,包括細胞更新換代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分解進入體內的毒素都需要酵素的説明才能夠完成。從這層意義上講,我們服用酵素是在為身體提供所需全部營養的真正價值基礎上,全方位、大系統進行營養養生與治療的終極目的。因此,保持體內經常性的高酵素濃度,才是考量營養與健康的唯一標準,而不斷補充外源酵素,才是維護健康,遠離疾病的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