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就喝個酒嘛,竟然......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飲酒習慣和特色。

漢代 酒館的“陪酒女郎”

中國早在先秦街頭已有酒館。發展到了漢代,餐飲業已經很發達,酒館經營者開始常常把酒罈放在店前壘起的高臺(壚)上做廣告,為了吸引顧客,還會雇傭年輕貌美的女子站在壚前做“促銷小姐”,人們也很喜歡光顧這些街頭酒館。

漢樂府詩《隴西行》中就描寫了一位賣酒為生的“好婦”——

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

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

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

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

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才子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後,變賣了車馬等物,在四川臨邛開了個小酒館,“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司馬相如洗盤子,卓文君在店前的酒罈旁攬客。這位寫出流傳千年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才女,恐怕是最有名的“賣酒女”了。


魏晉 人喝酒講究“氣氛”

到了魏晉時期,人們喝酒已不再是單純的飲食行為,而是一種文化。有條件的人喝酒頗講氣氛,往往以歌舞助興。曹植《箜篌引》就描繪了當時邊飲酒邊欣賞歌舞的場景——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奏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引過三爵,緩帶傾遮羞。

那時大多達官貴人家中都養有藝妓,這些藝妓各有特長,專為客人演奏、跳舞、陪酒。負責陪酒的藝妓,稱為“酒妓”。賞歌舞,讓酒妓陪飲,在貴族中間很流行。

酒還成為一種精神寄託,如嵇康、阮籍等文化名人,都希望從酒中尋找精神家園。宋人葉夢得在《石林詩話》說,晉人多言飲酒,有至沉醉者,未必意真在於酒,蓋方時艱難,人各怯禍,惟托於醉,可以粗遠世故。這也許就叫借酒消愁吧!


唐代 人喝酒愛玩“情調”

唐代的達官貴人、普通文人和布衣百姓,都愛光顧酒肆。長安城繁華熱鬧的東、西二市,酒肆林立,可謂是“酒吧一條街”。

劉禹錫《百花行》一詩中描繪道:

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

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

中唐以後,酒肆開到了住宅社區“坊裡”裡,生意好得連皇宮都常派人來買酒。《資治通鑒》記載說:“時禁中不釀,命於坊市取酒為樂。”

唐人喝酒愛玩情調,酒肆裡不僅有“陪酒小姐”,也有“女藝人”,而在當時盛行的胡人開的酒肆中,更有貌美的胡人女子做服務員,異域風情,有才有藝,令文人神魂顛倒。酒仙李白《前有樽酒行》為證:“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宋朝 人喜歡喝“花酒”

宋人在酒文化中,摻雜進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從趙匡胤當皇帝起,酒便不是隨便喝的,特別是趙匡胤的酒,雖然不是項羽的“鴻門宴”,但也多詭計。政治這麼複雜,時人也很識趣,索性從酒中找樂,其中最流行的樂子就是喝“花酒”,以妓佐酒。這在宋代極為普遍,可謂“無妓不成席”,沒妓☆禁☆女佐酒掉價。

王栐的《燕翼詒謀錄》對此有所描述:“新法既行,悉歸於公,上散青苗錢於設廳,而置酒肆於譙門,民持錢而出者,誘之使飲,十費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


明朝 喝的是“中西文化”

明初,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溝通了東西方的海上交通。從此中西文化的交流的進入了空前高漲的時代。歐洲出產的酒開始大批量湧人中國市場,國人稱之為西洋酒。這時的西洋酒都會用精美的玻璃瓶包裝,通過海上運輸到達廣東口岸,然後輸散於全國各地。對於荷蘭人輸送的歐洲酒,人們又稱作番酒或紅毛酒,蓋因當時稱西人為番人,荷蘭人多是紅頭髮,人們俗稱為紅毛。

形形色色的西洋酒在當時中國酒界引起了轟動效應,以至飲慣了中國傳統酒的人們,或多或少要投以好奇的目光。


清代 飲酒注重“養生”

吳門春仲送李生還長安 (錢謙益)

闌風伏雨暗江城,扶病將愁起送行。

煙月揚州如夢寐,江山建業又清明。

夜烏啼斷門前柳,春鳥銜殘花外櫻。

尊酒前期君莫忘,藥囊我欲傍餘生。 

清代,釀酒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許多聞名遐邇的名酒。如松苓酒、玉泉酒、屠蘇酒、蓮花白酒、菊花白酒等。由於皇族追崇養生藥酒,因此很多全新的藥酒配方開始大量問世。同時,養生藥酒在此時期的廣泛應用也已空前的興旺,甄選優質藥材,精益求精,使其功效卓越展現。據傳說,乾隆帝經常服用龜齡酒、松苓太平春酒、健脾滋腎狀元酒,切尤其偏愛“松苓太平春酒”,因為其對老年人諸虛百損、關節酸痛、納食少味、夜寐不實清症均有治療作用。


慈禧在中年後也開始飲用如意長生酒,此酒除風祛濕,化食止渴,疏通血脈,強筋壯骨,是保健佳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