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市經歷暴雨“大考”,請收好這份雨天生存指南

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在雨季頻頻經受暴雨的考驗,城市內澇時有發生。

這不得不讓我們不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城市一遇暴雨就“看海”?如果再遇特大暴雨,各部門該如何應對?我們又該怎麼做?《生命時報》專訪權威專家為經受暴雨“蹂☆禁☆躪”的城市支招。

受訪專家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災害與環境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劉樹坤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程曉陶

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 葉殿秀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溫新華

三大問題,值得國人思考

“我帶上你,你帶上船,你一定要帶上船啊,因為車開不過去!”暴雨來襲,讓這條段子在網上流傳開來。隨著雨水的不斷肆虐,城市道路變成了汪洋,汽車駛過就像快艇一樣掀起滾滾水浪,武漢漢口水位達警戒線、安徽多處堤壩決口……同樣的情景曾在中國的多個城市上演,武漢、長沙、廣州、南京、合肥等地的居民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影響。救援人員夜以繼日的施救,普通百姓不求回報的互助,都讓我們為之動容。但是,在城市“水患”中我們又有怎樣的反思?

1、預警機制仍需完善

2012年的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事件,令不少人記憶猶新。

當時,北京市共發佈6個氣象災害預警,從藍色預警一步步提高到橙色預警。有不少市民通過手機報、廣播、電視、網路等,得知將有大到暴雨的資訊,而取消了安排好的活動在家避雨,但大部分市民表示並不知情。

事實上,預警信號的發佈有嚴格標準,暴雨橙色預警的含義是“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按此標準,不可能提前很長時間就發佈暴雨橙色預警。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災害與環境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劉樹坤認為,氣象部門在發佈氣象災害預警資訊時,不應僅發佈顏色,還應具體說明風險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例如暴雨後哪裡會積水,大致有多深,保證資訊的準確性和指導性。

2、排水系統相對滯後

事實上,“水患”已成為困擾北京、南京、武漢等各大城市的共同難題。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程曉陶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排水系統建設跟不上,也是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困境,這一方面是城市擴張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與城市規劃密切相關。

專家建議,對於已建成的城區,除加強排水系統建設外,還應該考慮綜合性的措施,比如說雨水蓄滯、雨水滲透。那些新城區一定要把地下設施先建起來,避免再走“先地上後地下”的老路。

3、百姓安全意識需提高

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葉殿秀表示,“氣象預警包括颱風、暴雨、高溫、乾旱等,老百姓一定要養成關注氣象變化的習慣。目前,國家層面上對於氣象知識的普及度還不夠,老百姓應將簡單的氣象知識當做常識主動學習。”

除關注天氣預報外,大家也應學會正確的自救方法。

在面對積水時,大家應注意觀察立交橋柱體上的水位刻度,以便判斷積水深度,如水位很高,切記抱著僥倖心理,沖進積水裡。

如車子不幸被淹,也應保持冷靜,切忌為防止車內進水而馬上關上車門和車窗。值得一提的是,還應在車內儘量準備急救箱、應急食物、工具箱,以便不時之需。

雨天出行,揣好這份安全指南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溫新華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這樣極端的惡劣天氣中,存在很多安全和健康隱患,市民應以防範為主,儘量避免外出。

在這種惡劣天氣下,120實施急救也十分困難。如果一定要外出,應注意以下出行事項:

1、行人步行

雷雨閃電時,不要撥打、接聽電話,最好關機。

不要在高大獨立的大樹下避雨,至少離大樹5米外。

不要接近一切電力設施,如高壓電線、變壓電器等。

暴雨可導致井蓋衝開及路段塌陷市民應注意觀察,或尋找一個木棍探路,小心前行。

行走時要與高層建築保持一定距離,避開高層建築施工現場,避開看板、玻璃、花盆等可能的高處墜落物。

2、駕車出行

要儘量避開容易積水的路段,路遇較深積水路段,不要強行通過。

汽車專家提醒,暴雨中行車的核心是控制車速,一要低速駛入水中,二要勻速過水域,三要穩住油門,一氣通過。

遇特大暴雨時,千萬不要冒險行駛,應選擇較高安全地帶停車。一旦車進入深水,應立即開門下車,以防溺水。

如果車子不小心進水熄火後,千萬不能再啟動,否則發動機將“報銷”,且保險公司可能不予理賠。

3、地勢低窪的居民住宅區

可因地制宜砌圍牆或在門口放置擋水板。

一旦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觸電傷人。

如果房子年久失修或是土坯房,一定要出去,不能呆在屋裡。

面臨泥石流等危險地方,市民應在危險徹底過去後再回家,不要馬上回家。

暴雨過後,進水的房屋要及時通風,讓室內保持乾燥,並對被水淹過的房屋進行消毒處理,並採取相應的防蚊、防蠅措施。▲(生命時報記者 江大紅 王月 李洋 張彤 李迪)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