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對話將門CTO沈強:在汽車這個“計算平臺”上,創業者還有哪些機會?

將門成立一年多了。

這家以發掘、加速和投資技術驅動型創業公司的創業服務及投資機構,由前微軟創投加速器核心人員組成的團隊,在過去一年戰績顯著:為 211 家創新的創業企業,完成了 301 次標杆用戶的對接;其中 147 家創業企業,215 次對接獲得了成功進入了合作流程,達到了 70% 的標杆用戶對接成功率。

與此同時,更大一份收穫是,將門先後與寶馬、博世,ARM、聯想、海爾、三一重工、新世界集團、賽爾網路等全球知名龍頭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幫助這些公司「尋找創新合作夥伴」。

去年,將門完成了一支基金的募集和投資,據將門 CEO 高欣欣今年 2 月公佈的資料,一期基金已完成了對 8 家早期創業公司的投資。而現在,第二支基金也開始了運作。

將門主要聚焦四大技術投資方向: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人機交互(Natural User Interface)以及企業計算(Enterprise Computing)。

這四大方向的首個字母組合起來,是一個英文單詞「MINE」(中文:礦)。將門 CTO 沈強打趣地告訴雷鋒網,「我們就像是挖掘科技的『礦』。」

*將門CTO沈強(左)與上海國際汽車城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徐健(右)

在這當中,汽車也是將門所關注的重點領域,按照沈強的說法,車內的創新技術「是一個可規模應用化的技術。」

今年 4 月 18 日,將門宣佈與中國汽車創新孵化器聯盟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雙方希望尋找和扶植具有突破性創新技術與產品的創業企業,來推動汽車新興技術的創新發展,同時也為創業公司提供汽車產業資訊服務及戰略發展資源。

「在不同層次上促進創業企業和龍頭企業的合作,使創新技術落地商業場景,實現雙贏。」沈強告訴雷鋒網,「『讓創新獲得認可』,是我們的願景所在。」

「創新獵頭」

雷鋒網:將門在與中國汽車創新孵化器聯盟的合作中將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沈強:

作為專業的創業服務機構,我們會參與到連接龍頭企業,後續發現和輔導、支持創業企業的過程中去。

我們會瞭解企業合作夥伴的創新需求,對這些需求進行研討、判斷,並著手相關工作;我們去連接初創企業的時候,會與他們溝通以及對他們的業務和技術等方面進行初步判斷,有可能會提出一些意見,包括應該如何去提升和改進(他們的)思路。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與中國汽車創新孵化器聯盟搭建平臺,通過這樣的步調走向合作。

雷鋒網:將門孵化的創新公司,一般有哪些挑選的標準?如何從成千上萬的創新公司中找到滿足你們要求的公司?

沈強: 

我們會判斷公司的技術創新度,也用投資人的標準去判斷增長潛力,最重要的是,根據和龍頭企業的合作來判斷是否可以落地真正的商業場景。

過去我們有一種說法是「創新獵頭」,但到底是「獵人」還是「獵企」?在這個過程中,基於我們的行業分析和對行業認知,把行業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融合進去,起到的是增值的作用,而不僅僅是提供資訊服務。

看好怎樣的汽車新興技術?

雷鋒網:在汽車領域,將門關注汽車方面的哪些專案?

沈強:

除了思考汽車本身,我們還在思考一件事:在車內我們能做什麼?人在坐進車之前和坐進車之後,有哪些服務能夠伴隨我們?

自動駕駛是最顯而易見的:從傳感、決策到執行。初創企業之所以有很多新機會,是因為將「智慧」引入到汽車中,這是汽車行業一個巨大的變遷。很多傳統車廠缺乏這方面的資源、能力,這給初創企業提供一個較好的發展空間。我們講「智慧駕駛」,尤其在感知和決策層面,這是特別好的機會。

隨著自動駕駛的進步,人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會被解放出來。也會產生汽車體驗的創新、資訊服務體驗的創新。比如,在有限的空間通過多種手段與人進行感知和交互;車內的螢幕越來越大,交互資訊越來越多,車內資訊交互的方式、資訊服務所能夠獲得的內容是一個大的方向。

汽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個新形態的計算平臺。如果說我們將汽車與手機來對比,手機上有很多應用可以解決用戶的各種問題。汽車作為計算平臺也可以從兩個不同維度來創新:汽車對平臺的價值是什麼?還需要哪些創新技術去支撐它?

雷鋒網:在對接一些創新的技術公司或者是龍頭大公司和企業,這類公司還有哪些將門比較看好的機會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讓初創公司的技術能夠為大公司所用,增進他們的合作?

沈強:

在汽車演進的關鍵的方向上,我們看好 4 個方向:機器智慧、物聯網、自然人機交互、以及企業計算。

今天我們看汽車創新,因為自動駕駛如此的受關注,大家會認為這就是創新的巨大部分。但我想說的是,汽車的創新絕不僅僅是在自動駕駛上。

智慧化會滲透到汽車的各種各樣的體驗中,不是單一維度的,物聯網也必須融合到裡面去。比如,車的門把手可能裝感測器,鑰匙孔裡可能會裝靜脈感測器,座椅下遍佈人體信號、生理信號的感測器,在車內不同方向安裝的攝像頭來判斷人是否疲倦等等。

應用的點特別多:物聯網、自然人機交互,語音交互、視覺交互等等。這些都會無孔不入滲透到駕駛環境。所以我們希望創業者看到一個更廣闊的路徑。作為投資者,我們也會用一個全面的視角來看汽車的演進。

雷鋒網:自動駕駛有感知、決策、控制,自動駕駛的鏈條上面還有一些 V2V 技術、高精地圖之類的環節,將門怎麼看這些環節上的創新創業機會?

沈強:

除了自動駕駛的創新,資料、地圖、車和車之間的通信會交織進步,包括像 V2V、V2X 帶來的好處、改變也不僅僅是駕駛這一層面。

在汽車的演進方向上,智慧駕駛是一條主線,但它一定會帶周邊如數據、服務、通訊等相應的創新服務。

雷鋒網:從今年以來,有一些投資機構在看智慧駕駛相關的專案,大家都覺得現在這些初創公司的估值都比較高,團隊比較貴。將門覺得目前這個領域存在泡沫嗎?

沈強:

現在還不能說是泡沫,智慧駕駛在早期階段,稍微有一點所謂的「泡沫」其實也不完全是壞事。

因為它能夠吸引到更多的資源進入到這個行業裡面。智慧駕駛其實還是需要發展、需要人才、技術。另外,最關鍵的是在這一點「泡沫」裡,怎麼找到合適的團隊,讓這一點泡沫變得可以承受。

我覺得比較好的一點是,它不像過去 O2O、P2P 行業,智慧駕駛進入門檻挺高的,它的泡沫還遠沒有到 O2O、P2P 的水準。

汽車與人工智慧

雷鋒網:前不久大眾汽車和出門問問有一個戰略合作,前者龍頭車企,後者是創新的技術公司。類似大眾汽車與出門問問這樣的合作是不是你們想要促成的事?

沈強:

這樣的對接能產生幾個不同層次的合作,比如業務合作,戰略合作或資本合作。業務和技術上的合作是最基礎的,出門問問與大眾汽車已經是資本層面的合作。

對於將門來說,我們希望加速創新的過程,在不同的合作層次上,由淺入深的去推動它。什麼樣的形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加速創新的落地。哪怕是業務合作,我去使用你的產品和技術,這也是可以的。

雷鋒網:車載語音技術是一個方向,都是人工智慧落地的載體,你們怎麼看這個方向?未來其他的創新企業還想進入這個體系中來,還有沒有機會?如果有,你們怎麼幫助這樣的公司去對接龍頭企業進行合作?

沈強:

對於汽車的創新領域,語音是體驗創新的一部分。即便我們把它縮窄到僅僅是語音服務這件事上,出門問問提供了一個很鼓舞人心的示範效應。這個示範效應讓大家堅信,在汽車上會出現更多智慧化服務的趨勢。

其次,汽車提供的價值主要在運輸職能,和本地的結合並不是特別深。當汽車是一個新的計算平臺,新的資訊服務交互平臺的時候,與本地環境結合,比如接入語音技術後,不只是控制汽車上某些功能,播放音樂、地圖導航等等,這裡還有社交服務、電商服務、天氣資訊服務等等,這是一個龐大的本機服務需求。

出門問問打開了這扇門,未來我們也許會看到國內、國外的車企會與創新公司在語音技術、視覺技術上進行合作,有的從業務也會上升到資本層面合作。對於這種現象,我是很樂觀的,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事發生。

雷鋒網:在國外,通用汽車 10 億美金收購 Cruise Automation,今年福特也 10 億美金投資 ArgoAI,你覺得在國內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沈強:

我覺得現在要說雙向擁抱,IT 世界去擁抱汽車行業,這在國際上的案例都看到了。

英特爾收購 Mobileye,高通並購 NXP,當大家都看到機會的時候,我覺得這種雙向融合的機會越來越多,它不是單方向的。

國內廠商也有智慧化、網聯化的需求,他們也希望在競爭中能夠獲得一些關鍵資源,如果僅僅是業務層面的合作,不足以去確立他們在行業裡的競爭地位和對關鍵資源的把握,他們也會把合作上升到資本層面上。

雷鋒網:我們提到了語音技術、智慧駕駛,將門怎麼看待汽車和人工智慧的關係?

沈強:

當我們將汽車當成一個新的計算平臺,服務平臺的時候,其實我們探討的是計算平臺與人工智慧是什麼關係。

人工智慧是一項技術,汽車在不同演進方向都會有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不僅僅是在智慧駕駛上。還有諸如安全、健康、資訊消費等創新的體驗。

雷鋒網:你曾提到一個觀點,AI 從概念到產業的爆發還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即演算法、算力、資料。目前三個因素在汽車行業到了什麼階段?

沈強:

如果我們來看自動駕駛,演算法、算力、資料已經啟動了,但距離成熟還有一定距離。

比如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已經能讓我們實現多種物體的識別、行人識別、交通標誌識別。確實有些讓人樂觀的進展。但它也存在很多問題,深度學習的黑盒子特性使我們仍然沒有辦法駕馭這項技術,出了問題怎麼去診斷?

資料在演算法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今天的演算法高度依賴資料,資料也會出現「偏見」。比如特斯拉去年的案子(致死事故),是因為資料對場景的認識不全面,還有很多 Corner case 亟待解決。今天的演算法還需要更多演進,讓它的可控性、安全性以及演算法的性能更強,使它不完全依賴於資料。

算力也是如此。英偉達、英特爾在努力做這方面的工作,但這些算力所能夠給我們提供的能力,還處於較高的功耗水準。我們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更強大的算力,單位功耗所需要的算力需要提升。

所以,如果從自動駕駛的角度講,目前的演算法、算力、資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進步。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