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州茉莉花茶的起死回生


茉莉花早已在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它幾乎與古城福州相伴而生。

有史可考,在西漢時,八閩之地的山光良景裡就可追溯出茉莉花存在的蛛絲馬跡,那時花為花,並不與其他物質摻合配搭。然而深受土地滋養的人們,在精耕細作的勞動中領會了自然無私的饋贈,到了宋朝,聰慧靈敏的福州人開始將茉莉花與茶相融,製作出茉莉花茶。

年代的流傳

茉莉花的種植歷經跌宕起落的歲月變革。福建的茉莉花最早種植于長樂、泉州,而後流傳到福州、閩侯等地。福州北郊的新店、戰阪,南郊的蓋山、城門,西郊的洪山、洪塘,以及閩侯的上街、侯官,都是著名的“花鄉”。

鼎盛時期,福州的茉莉花種植面積一度高達10萬餘畝,與茉莉花有關的從業人員達20萬人以上,占當時人口的20%。不過,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大刀闊斧的城建項目陸續上馬,因為經濟效益與勞動力付出不成正比,茉莉花種植慘遭摒棄,培育面積銳減,最低迷時竟不足5000畝。

烈日下,女工正賣力地為花田除草,因為苗矮草密,他們經常做得腰酸背痛。

茉莉花茶一度是福州人上好的待客之物。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茶葉漸漸多了新的品種,茉莉花茶被取而代之,人氣急竄的鐵觀音、岩茶登堂入室,茉莉花茶被擠壓得幾無生存空間。鐵觀音以相對高昂的價格流入福州,無聲地改變著這座城市的飲茶偏好,茉莉花收購價從正常的每斤四五元降至一兩元,最慘烈的時候,甚至低至幾毛錢一斤,憤怒的農戶無法忍受如此低賤的售價,任滿園的花朵留滯田間香消敗落,不再搭理。茉莉花苗從此前的“搖錢樹”淪為爐灶裡高堆的柴火,在明豔火苗的舔舐下瞬間化作灰燼。

曠日持久的保衛戰

福州倉山區南江濱,原泛船浦茶葉港口附近,一塊巨大的石碑聳立路旁,上面幾個遒勁的大字揭示著這條街的身份--“福州茉莉花茶一條街”。若干年前,泛船浦曾作為中國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在世界的茶葉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1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振興茉莉花茶的號召下,“福州茉莉花茶一條街”開街,官方與坊間雙雙壯志淩雲,試圖將這裡打造為全國最大的茉莉花茶專業批發市場和綜合性茶葉交易區。鄒榮波的茶葉店就是在這一宏偉規劃下入駐進來的,他以為政策的傾斜必定能助推茶葉生意的興盛,然而,幾年的實踐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條街的價值。

 

制茶師手工制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一條街”在這裡名存實亡,“很多福州人都不知道有這樣一條街的存在”。鄭興宇4月份接待了一名從北京專門飛過來的客人,那人一口氣買走了8斤茉莉花茶。聊天中鄭興宇得知,那位59歲的“老北京”,自幾年前第一次接觸福州茉莉花茶後便念念難忘,可當他自北向南穿越幾千公里抵達福州街頭,逮住路人就打聽“福州茉莉花茶一條街”在哪兒時,竟然沒一個人能給他指出具體的方位。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雖然福州茉莉花茶紅極一時,但時至今日,它已經失卻了往日的輝煌。在這條街上,一些掛著茶行招牌的店鋪早已改弦更張,轉而做起了其他商品的經銷代理。那些依然堅持茶葉經營的店面則以出售岩茶、鐵觀音等為主,茉莉花茶僅僅作為店中的點綴。“有時候一些人會問到茉莉花茶,我們也就放點在店裡賣,不過,茉莉花茶在店裡的銷售比重微乎其微。”一位店家說。

巨變的時代氣息稀釋了關於茉莉花茶的古老記憶,但那口冰糖味的花茶湯,依舊承載著福州這座城市的驕傲。每當要給國際友人寄送禮品,久居福州的李志新總是首選茉莉花茶,“因為福州最出名的就是茉莉花茶”。對他而言,這張“城市名片”是再恰當不過的禮物。而對於那些旅居他鄉的遊子,茉莉花茶早已超越了茶的滋味,在無數孤寂寒涼的時刻,用它體己的溫度撫慰漂泊的靈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