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不能吃雞肉”、“過敏人士要慎吃海鮮”、“脾胃不好的人少吃糯米”……多數注重養生的人都會注重戒口,對中醫的“發物”避之不及。
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
◆何謂發物?
所謂“發物”,根據民間習俗和《隨息居飲食譜》等一些文獻資料歸納起來:
◆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1、食用菌類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2、海腥類 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鹹寒而腥,對於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症,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3、蔬菜類 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4、果品類 主要有桃子、杏、銀杏、花生、芒果、楊梅、櫻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5、禽畜類 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蛋、鴨蛋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雞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過敏、高血脂、高熱、腎臟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雞蛋內含大量蛋白,但它們屬於異性蛋白,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異性蛋白質後出現病態反應。
此外,屬於發物的還有菜油、糟、酒釀、白酒、豌豆、黃大豆、豆腐、豆腐乳、蠶蛹及蔥、蒜、韭菜等。有時還將葷腥膻臊之類食品一概視為發物。
◆按照發物的性能分為六大類:
1、為發熱之物,如薤、薑、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2、為發風之物,如蝦、蟹、鵝、雞蛋、椿芽等;
3、是發濕熱之物,如飴糖、糯米、豬肉等;
4、是發冷積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
5、是發動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6、是發滯氣之物,如羊肉、蓮子、芡實等;
7、是民間長期實用結論性發物,如魔芋,芋頭,泡菜,香菜,韭菜等。
◆辨證看待發物——用對地方是寶物,用錯地方是垃圾
一個食物是否會被列為“發物”,不僅與食物本身的特質有關,還與疾病、體質等因素相關。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一竿子打死發物,正確食用發物、避開發物的不良影響,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發物用對地方是寶物,用錯地方是垃圾。例如高尿酸人群、痛風患者,要少吃豆製品、海鮮等發物;炎症、腫瘤患者要少吃生熱、動血的發物;大病初愈者要少吃油膩、氣滯、濕熱的發物,避免影響脾胃消化;感冒患者體質虛弱,最好清淡飲食,避免各類發物。
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糯米是一種濕熱發物,不適宜多吃。但對於中氣不足、氣血虛弱的人來說,適當食用糯米又有彌補中氣的作用。牛羊肉對於體質燥熱的人群來說,容易引發上火,但對於體質虛寒的人群來說,有一定的溫補作用,特別適合在冬季補陽氣。
來源:新華網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