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行>正文

五合面配上八寶料,濟南泉水茶湯好味道

大家都知道,濟南有二怪:茶湯非茶,甜沫不甜。濟南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見到甜沫的招牌,卻鮮見茶湯的幌子。隨著人們口味的多變和茶湯製作工藝的繁瑣,這味獨特的濟南名吃已經不再普及,而是常常出現在各類山會、廟會、景區民俗展覽會上,或者只在節假日了,才能一睹其真容。

五合面加上8種佐料,配出獨特濟南味道

正月裡的千佛山迎春祈福會上,琳琅滿目的民俗手工藝品,各具特色的名優地方小吃,吸引著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紛至遝來。在靠近千佛山北門,一個迎風飄展的大幌子煞是惹人注目,“泉水茶湯”四個大字吸引了不少人駐足。

兩隻巴掌大的透明碗,幾勺五合面壓底兒,一手舉起半人高的大銅壺,燒得滾燙的泉水注入碗內,攪勻,再根據顧客口味,依次放入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瓜子、葡萄乾、青紅絲、紅糖、白糖等佐料,一碗濟南茶湯就端到了顧客面前。

一碗茶湯的價格5至10元不等,做好的茶湯接近半固體狀態,並不能喝到嘴裡,只能挖一勺放到嘴裡,味道香濃醇厚,叫人回味。

濟南茶湯的精髓在於料,傳統茶湯一般是炒熟的小米麵打底兒,為了茶湯味道更香濃,特製了一種五合面,由大黃豆、大黃米、小黃米、高粱、小麥磨成粉炒制而成。其他的佐料需要8種,也被稱為八寶,倒是和一般茶湯無異。

曾經過年才能來一碗,如今茶湯鋪子街頭難尋

老濟南人楊道明對濟南茶湯有特殊的感情,隨著日子越來越好,大街小巷裡的茶湯鋪也隨處可見。而如今,隨著人們飲食口味的變化和食品種類的多元,茶湯鋪子和攤位已經漸漸少了,只有在一些大型的節慶活動才作為濟南名吃出現。

說起茶湯的工序,其實很簡單:

首先是選料。茶湯的主料是小米。要做出老濟南上等的茶湯,首選產于章丘龍山村的龍山小米。龍山小米是全國四大名米之一,素有龍米之稱,為歷代皇室貢品。龍山小米品質極高的米油也是保證茶湯品質的關鍵之一。

然後是磨粉。小米磨製成粉要經過脫殼、篩選、潤米和磨制四個步驟。

最後是炒制。小米麵炒制是茶湯加工製作中最關鍵的一道工藝。炒制的火候最難掌握,火候不足,小米麵不熟,茶湯就沖不開;火候過了,小米麵糊化,吃起來會發苦,茶湯的顏色也不好看。所以,這道工藝需要經驗豐富的熟手才可以掌控。

茶湯的起源要從明代說起,最早可是王府膳食

據載,明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設光祿寺為禮儀祭拜之地,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祿寺研製了一個以稷(小米)為基底的粥,命名為茶湯。在祭祀拜天之時,賜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

到了明末,濟南出了了一位膳食大家——董空壺。他時任濟南德王府腆膳官,專門負責王府膳食,對傳統營養膳食有著深厚的研究。董空壺回家鄉探親期間,將許多王府膳食秘方傳給了一位秦姓好友,其中即有茶湯的製作方法。

茶湯在傳入秦府後,很快就成為了秦家日常必需膳食,早、晚必備。民國期間,戰亂頻繁,第七代傳承人秦會川為保護茶湯這一傳統膳食避免湮沒於戰火,開始將茶湯的製作工藝傳授給信得過的老鄰居,並開始向周邊流傳。越來越多的人家學會茶湯的製作,形成了逢年過節做茶湯的傳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