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曾經追求過靈敏度高,選用漂尾直徑0.5毫米左右的立漂。後來才感覺到不妥之處,慢慢找到了比較合適的漂。我現在選用立漂,以漂尾直徑1.5毫米左右、中檔漂為宜,原因有六:
*【本汀巴爾杉木軟尾立式浮漂,夜釣電子夜光漂,柳葉型水體力學設計,納米固化光纖塗料漂尾,光亮清晰無炫影,信號靈敏準確,使用壽命長,淡水魚種通用。】
1.漂尾粗且醒目,不費眼力,尤其是釣遠的時候,對老年人比較合適。
2.漂尾較粗,調漂比較容易。
3.漂尾較粗,漂相比較沉穩,有利於看漂和把握提竿時機。
4.漂尾比較粗,但在野釣時,靈敏度已經足夠。
5.野釣比較適宜釣鈍,正需要稍粗的漂尾。
6.野釣環境複雜,常常遭遇水草、樹枝,容易斷線丟漂。丟失幾支亷價浮漂不會心疼。我不參加競技比賽,又不是收藏家,沒有必要在野釣中使用名貴的高檔漂。
*【福翼孔雀羽毛浮漂,高靈敏軟尾混養漂,底釣立式浮漂,去殼羽毛材質,精細打磨工藝,漂尾採用玻璃纖維製作,韌性好;漂腳採用高碳素,耐腐蝕性強,入水超快。】
當然,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嚴冬近釣輕口魚,如果要用立漂,當然需要用超細漂尾。
野釣調漂的原則和調漂的簡單方法
在野釣中,立漂懸墜釣法應該力求做到:簡單實用。
很欣賞一位朋友的一句話:“差不多就行了”。用不著太講究、太認真,不需要去追求高靈敏度。
實踐證明,野釣最適宜釣得比較遲鈍,而不是釣得很靈敏。當然,這個遲鈍是相對而言的,是在懸墜前提下的遲鈍,這種遲鈍比較臥底墜靈敏多了。
為什麼野釣要釣得比較遲鈍呢?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1.一般說來,野生魚比較池塘的飼養魚警惕性要高 。釣得靈敏,鉤餌懸浮多,子線繃直繃緊,魚兒呑餌時拉動墜子和浮漂,感覺到墜子和浮漂的反作用力,“心存疑慮”,吞吞吐吐,甚至棄而逃之。釣得遲鈍一點,鉤餌臥底比較多,子線彎曲鬆弛,呑餌障礙減小,魚兒感覺到的反作用力減弱,呑餌就比較大膽一些。所以,野釣更適宜釣鈍。經驗證明,釣鈍中魚率更高。
2.自然水域的魚有大有小。比較大的魚,見多識廣,老**巨猾,尤其需要釣鈍,“遲鈍釣大魚”已經在很多釣友中形成了共識。
3.自然水域裡白鰷、麥穗等小雜魚特別多。如果釣得很靈敏,浮漂上躥下跳,把你忙個不亦樂乎。釣得比較遲鈍一點,浮漂就沉穩一些。
4.野釣最普通、最常用的釣餌是蚯蚓之類蟲餌。魚兒吞食這類餌料,時間比較長,呑得比較深,釣鈍恰好與之完美配合。
5.釣鈍的漂相比較沉穩,可能緩慢下沉或者緩慢上送,便於看漂和把握提竿時機。
6.釣靈敏適合釣快魚,勤拋鉤,打頻率,兩眼緊緊盯住漂尾,時刻捕捉瞬間的信號,顯得十分緊張。釣鈍節奏慢一些,更適合休閒。
適當的釣鈍,我覺得是野釣調釣的一個基本原則。有了這樣的思路,調漂的方法就比較簡單了。
*【法布圖盒裝綜合立漂,優質巴爾杉木,堅韌漂尾,高靈敏度頓感強,螢光漂更清晰,專為休閒釣設計。】
空鉤,半水懸浮狀態,調平水(浮漂漂尾剛剛平水,稍微露出一點也可以,不必特別講究)。然後,掛餌,放長水線,使漂尾露出1目。這樣就可以釣魚了。實際上可以根據魚情水情靈活應變,釣得更鈍些或者更靈些,例如調1釣2,調1釣3,調1釣1.5,調1釣1(懸浮狀態)等等。水底不平整,多釣少釣一兩目,何嘗不可,“差不多將行了”。寬鬆的釣法,輕鬆的心情,真正的休閒。
這樣的調漂方法,只有兩步,比較5步法還要簡單,容易掌握。不必在家中調漂筒中進行,也不需要反復精確找底。因為,釣目大於調目,已經說明鉤餌受到了地面支撐,鉤餌肯定已經到底了。漂尾露出水面不多,說明鉤餌臥底不是很多,不會過於遲鈍。
*【菲達心頓排水漂近視醒目加粗尾納米漂巴爾衫木漂直通魚漂靈敏浮漂】
可能有人認為“這樣調漂不夠精確”。追求調漂“精確”恰恰是一個誤區。魚情變化萬千,對於每一種魚情都有比較適宜的鉤餌子線狀態。而且,魚情經常在變化。哪一種子線鉤餌狀態是“標準”?或者說哪一種調漂是“標準”?任何人(包括大師)也說不清楚。既然“標準”不確定,又怎麼能做到“精確”?用這樣的簡單的調漂方法,既能夠使鉤餌到底又能夠實現稍微釣鈍而又不是很遲鈍,當然已經適用於野釣了。
上述一些想法,對一些初學釣友可能有一些參考價值。那些酷愛競技釣、技術高超的年輕人,在野釣中要玩得更精,當然又是一種情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