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夏天陽氣怎麼養?

“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中醫養生的名言,出自《內經·素問》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 ,即春夏順應生長之氣以養陽,秋冬適應冬藏之氣以養陰。


什麼是陰,什麼是陽?

陽者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積極等特徵。陰者具有向下,收斂,安靜、消積等特徵。中醫常說陰陽,局外人霧裡看花大致已經習慣,任何一個具體的事都具有陰陽的兩重性。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打個比喻:一支蠟燭點燃著,燭膏和燈芯屬陰,燭光和熱能為陽;一輛急駛中的汽車,車械和汽油為陰,展示的車速和力量則屬陽。人體也一樣,軀體、臟器、體液為陰,生命的活力、臟器的功能則為陽。 

為什麼春夏養陽?

春夏之季,氣候由寒變熱,萬物由冬眠而復蘇,陽氣發洩,生長旺盛,人體的陽氣升發也較旺盛,特別是夏季,暑氣逼人,常常導致了陽氣宣發太過,或者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而使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虛衰。

中醫強調陰陽平衡,“陰平陽秘”,即陰陽是互根,相互轉化的,陽氣虛衰,陰精也容易隨陽氣外泄而不內守,故應順應生髮之氣而注意養陽。

如,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春食涼,夏食寒,以養于陽”,張志聰《素問集注》“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以從其要,而培養之”,馬元台《素問注證發微》 “聖人于春夏而有養生長之道者,養陽氣也”等等。

春夏如何養陽?

 


起居

《素 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春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自然萬物陽氣升發,因此人體陽氣也需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起居方面應該晚睡覺(晚22:30),早起床(早6:00),起床後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或者是融入大自然中,去踏青登山賞花,且應該散開束髮,寬鬆衣帶,不讓身體受到束縛。特別是老年人因為年事已高,多有一些慢性疾病,因此更應堅持這種養生之法。

運動

動物,就是需要動才能保持活力,才有陽氣,作為高等動物的人也同樣要動。春季萬物欣欣向榮,空氣新鮮,是踏青春遊的好時節。適當的郊遊踏青活動可更多地接觸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不僅能鍛煉呼吸,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迴圈;還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動形怡神以保持心曠神怡、精神煥發。

情志

在精神修養方面,要心存生而不殺、給予而不奪取、賞賜而不處罰的寬厚平和的意念,保持情緒開朗,積極樂觀向上。因春季肝木當令,保持精神情志的舒暢,則能促進肝氣的疏泄條達,也有助於肝氣升發與春季陽氣升發相統一,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飲食

春季肝木當令,肝旺於春,食酸則酸味入肝,酸性收斂,不利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過食酸味飲食,則使肝木過旺而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當春之時,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所以在春季,飲食中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過多,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因為辛甘發散為陽,可助春陽之升發,溫食有助於維護人體陽氣。但不宜食大辛大熱之物,不利於機體健康 。宮匠坊益甄膏中的阿膠。既能滋陰,又能補血。對失眠健忘、眩暈、手足顫動、心悸、鼻腔牙齦出血、乾咳無痰、胎動不安等陰血虧虛型病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