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顯示網訊,面臨電視銷售逐漸疲軟,在 2010 年,3D 電視一度被各大電視品牌寄予厚望,希望能藉此衝刺銷量、拉高單價,但是幾年過去,事與願違,如今 3D 電視不僅沒能沖出一片天,還一一遭到各大廠牌放棄,這個趨勢在 2017 年 1 月的 CES 2017 展場上尤其明顯,3D 電視幾乎全面消失。3D 電視默默收攤的結局,再度印證技術導向的思維往往「讓人住套房」。
2009 年《阿凡達》上映,創下全球票房紀錄,也帶動 3D 風潮,全球電影院大舉擴張 3D 影廳,電視廠商很快跟進,2010 年起即搶推 3D 電視,希望在電視逐漸飽和的市場中,透過這項技術規格,刺激新一波買氣。然而幾年發展下來,3D 電影票房表現不差,3D 電視卻不然。
3D 電視從 2012 年起就開始勢頭漸漸不妙,2012 年起,3D 電視銷售占電視總銷售量逐年遞減,從 23% 降至 2015 年的 16%,到 2016 年更是又再腰斬至只剩 8%,連同支援 3D 功能的藍光播放機也跟著走衰,占藍光播放機總銷售量從 40% 到 2015 年跌落 25%,2016 年只剩 11%。內容供應商也紛紛跳船,2012 年時 DirecTV 取消全天候 3D 頻道,2013 年時,在2010 年中起跟著 3D 電視熱潮衝鋒的 ESPN,也承認失敗,在 2013 年底結束 ESPN 3D。
電視大廠對市場的反應很快,2013 年起 Vizio 不再推出3D 電視機種,三星也在 2016 年起不再推出 3D 電視,想專注在智慧電視特色上,而 2017 年則標誌著大多數廠牌跟著拋棄 3D 的大收攤潮,殘存兩大 3D 電視支持者 LG、Sony 在 2017 年也宣告放棄,所有新機種品項包括高階機種如 OLED 電視 都不再具備支援 3D 功能,除此之外,夏普(Sharp)、TCL、海信也未在 CES 2017 上推出 3D 電視機種。
3D 電視顯然不僅沒能帶頭沖出電視市場困境,還成為拖油瓶。到底為何 3D 電影行得通,3D 電視卻行不通?廠商站在技術導向的角度可能百思不解,同樣是 3D,怎會如此天差地別,但是,從消費者的角度,3D 電視會淪亡,早在推出當初就一目了然。
沒有在家戴 3D 眼鏡的習慣
電影跟電視的觀看模式有相當大的不同,電影是特別抽出時間前往電影院看,一兩個小時就坐在影廳內不做別的事,因此戴著 3D 眼鏡坐著不動,並不會構成太大困擾,而電影院的 3D 效果較佳,足以抵消 3D 眼鏡有點重量的小麻煩,因此觀眾對 3D 電影接受度較高。但是看電視的情境大有不同,在家看電視常常是一邊吃飯,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聊天,這時全員戴著 3D 眼鏡,就會顯得既礙事又滑稽。
另一方面,觀看 3D 電影除了票價較貴,3D 電影影片本身、3D 影廳設備以及 3D 眼鏡都由電影院方面提供,觀眾只要進電影院即可,但是想要在家看 3D 電視,除了買電視,家人朋友若要全數一起觀看,要每人都買一副眼鏡,還要找 3D 藍光播放機、3D 藍光電影、3D 頻道,或是在Netflix 等服務上搜尋 3D 影片,3D 效果比起電影院又是差強人意,真是何苦來哉,這不僅限制了 3D 電視的銷售量,也讓消費者即使買了 3D 電視,卻幾乎不使用其 3D 功能。
許多消費者買了 3D 電視回家之後,興沖沖的試看一次 3D 影片,之後就再也不用了,這種糟糕的消費體驗,造成消費者很快對 3D 功能興趣缺缺,直接反應在門市銷售上,Sony、LG 都發現,3D 功能對銷售毫無幫助,消費者決定要買哪台電視時,幾乎完全不考慮有無3D 功能,於是電視廠商也只得從善如流,拋棄不受消費者青睞的 3D 功能,改朝向 4K、HDR 等技術發展。
3D 電視會陷入如今處境並非無法預測,當初各大電視廠商開發時,只要請員工把原型機拿回客廳,請全家人或是邀請來訪的朋友全員戴著 3D 眼鏡看電視,看看那個滑稽的情境,大概就心知肚明,不需要等到幾年下來推出產品慘敗來印證。問題在於,若是研發單位的工程師都忙到沒有家庭生活、沒有朋友,那當然無法察覺這麼簡單的問題,反而陷入以為消費者只看規格的技術導向困境裡。
當然,消費者是多元的,如今 3D 電視默默收攤,還是有人向電視廠商請願要求繼續製造,如向 LG 請願要求 2018 年新款 OLED 電視要重新支援 3D 功能的線上請願,至 2017 年1 月 23 日得到 5,788 人連署。不過少數人無法支撐電視生產,3D 電視就目前來說,可說暫時已經死透,若未來要重生,可能得等到裸視 3D 技術成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