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機器人網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機器人將會帶來烏托邦還是敵托邦呢?作家彼得·弗拉賽(Peter Frase)的新書對此進行了探討,設想了四種未來,並列舉了我們將要做出的選擇。
充斥著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會是敵托邦,還是烏托邦?這是作家彼得·弗拉賽(Peter Frase)在他的新書《四種未來:後資本主義時代》(Four Futures: Life After Capitalism)中探討的問題。作為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社會學博士生以及社會主義雜誌Jacobin編輯,弗拉賽傾向於認為那樣的未來會是敵托邦。他認為他所看到的只是“矽谷富豪虛假的烏托邦主義場景”,矽谷富豪被他稱作“強盜大亨”。
在其涵蓋一系列有關未來的思維實驗的著作中,弗拉賽對其對機器人新時代會帶來的各種現實影響的擔憂,比如氣候變化日益惡化,收入日益不均等。弗拉賽指出,這些影響感覺跟你的生活或者職業生涯完全沒有關聯,但那並不意味著他對未來的展望不值得深思。
弗拉賽的書進行了四種未來情景設想。在所有的這些設想中,有一點是不變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未來機器人將會大行其道,媒體和學術界大肆討論機器人將會對人類的就業和經濟造成怎樣的破壞性影響。在弗拉賽看來,這類論文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子類”,但還是需要予以關注。它們描述了這麼一種很可能將會出現的情景:汽車完全自動駕駛,機器人接管所有麻煩的工作,IBM的沃森(Watson)從智力競賽節目走向醫療助手崗位,活躍於全球各地幾乎所有的醫院和醫生辦公室,諸如此類。
弗拉賽認為,我們的未來會變成敵托邦還是烏托邦,取決於兩個因素:我們能否解決氣候危機,以及我們的社會是變得更加平等,還是更加等級分明。按照這兩個變數來組合,得出弗拉賽所說的四種未來。弗拉賽說,這四種未來都有機器人(他坦言他的思維實驗架構有意進行了簡化)。但它們會是資源豐裕還是資源短缺呢?它們會是人人平等的,還是等級分明的呢?
弗拉賽將人人平等和資源豐裕的世界稱之為“communism”。他的描述不由讓人想起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的《自動鋼琴》(Player Piano)和電影《機器人總動員》(WALL-E)電影。這種世界的一大問題是,處理工作、目標和人生意義之間的關係。弗拉賽提出一個問題:不用工作的世界對於很多人來說會不會很壓抑。他不認為會這樣,引述研究結果稱,特定年齡的失業者到了“退休”年齡,就會不再因為沒有工作而感到沮喪;影響他們的幸福感的是就業期望的社會標準,而非他們度過時日的方式。
書中所說的其餘三種未來情景設想,也多少讓人聯想起科幻小說和學術研究中的描述,當然也包括了弗拉賽自己的一些想像。在資源豐富和等級分明的世界,智慧財產權法律會扮演重要的角色:想像一下,每一次機器人給你的廁所進行清潔,你都得支付費用,因為機器人的程式設計代碼享有廣泛的版權保護。對於資源稀缺和人人平等的世界,弗拉賽則聯想到科幻小說作家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對這種社會的描寫:人們被迫重新定義其與被他們的先人摧毀的自然世界的關係。弗拉賽設想的最後一種未來最反烏托邦,它既資源稀缺,又等級分明。他認為,這種社會可能就像馬特·達蒙(Matt Damon)的電影《極樂世界》(Elysium)所呈現的那樣:富有的那小部分人逃往到封閉式社區,不管它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球上;而窮困潦倒的普羅大眾則可能在社區門口受到管轄,甚至可能被趕盡殺絕。
Fast Company近日對弗拉賽進行了採訪,瞭解他的世界觀的演變,他對於科技和政治交融的看法,以及在全球日益惡化的氣候變化大背景下對於地球工程的思考。
問:你是個社會主義者,可以說說由來嗎?
答:我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上中層階級家庭中長大。我的父母是進步分子,是自由主義者,但算不上社會主義者。我很小就開始思考,把那種自由主義的道義衝動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情。我還上公立學校,每天遇到的都是些家庭條件沒有我優越的人。那促使我這個早熟的書呆子跑到圖書館的HX區去鑽研。HX就是美國國會圖書館有關馬克思主義和communism的書籍的代碼。
問:你對於矽谷的部分看法可能會疏遠你跟這本書的很多讀者的關係。
答:我想說的是,我也對出自矽谷的很多技術感到非常興奮。不像左派,我不會說,“這一切都很糟糕透了,我們應當抵制所有的創新技術。”我關注到的是,商界的人,矽谷的人,往往會有自相矛盾的意識。一方面,他們想要賺大錢,想要飛黃騰達,想要盈利,想要取得增長,這會導致他們做出有利於企業,而非更寬廣的社會目標的選擇。與此同時,他們想要覺得自己在讓每一個人的生活變好。我的觀點是,人們在這方面有些自欺欺人,以為自己是造福全人類,但實際上他們只是造福投資者和股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