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機器人網訊:1月10號,創新工廠宣佈“人工智慧工程院”成立,由李開複親任院長,兩位副院長為此前曾在Google擔任資深工程師超過10年的王詠剛和擁有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曾就任微軟研究院主管研究員的王嘉平擔任。
目前,創新工廠已投資近超過30家直接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創造商業價值的創業公司,包括人臉識別技術及應用的“Face ”,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馭勢科技”,人工智慧金融服務“第四範式”以及“地平線”機器人等明星項目。
創新工廠同時發佈題為“投資AI生態,共贏智慧未來”的人工智慧戰略白皮書。“白皮書”從目前人工智慧領域各項技術突破所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入手, 闡述人工智慧產業未來發展所面臨的六大挑戰。
以下為“創新工廠人工智慧戰略白皮書”核心內容。
普通公眾對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認知始於 2016 年初 AlphaGo 的驚世對局,科研和產業界則 更早感受到了此次人工智慧熱潮的來臨。
2010 年以來,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技術陸續在穀歌、 Facebook、百度等頂尖互聯網公司獲得廣泛應用;2016 年,穀歌的戰略重心已從 “移動先行” 全面轉向 “人工智慧先行”;埃森哲預測,到 2035 年時,人工智慧可將 12 個發達經濟體的年經 濟增長率提升一倍;2016 年下半年,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連續發佈人工智慧戰略規劃和研究 報告,呼籲美國政府關注人工智慧相關的科研、教育、產業發展及可能引發的就業和經濟問題。
回望歷史,人工智慧在過去數十年間也幾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但轉瞬又歸於沉寂。此次 人工智慧熱潮是否仍會曇花一現? 創新工廠相信,此次人工智慧熱潮與以往有本質不同,是相關產業步入成熟的標誌。這是因為, 在深度學習、大資料和計算能力的共同推動下,人工智慧第一次將實驗室技術帶進了產業實踐, 第一次在機器視覺、語音辨識等領域突破了普通用戶可接受的心理閾值,第一次在互聯網、金融、 安防等先導行業創造出可觀的商業價值,第一次顯示出帶動整個產業生態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 人工智慧正進入可長期持續發展的穩健增長期。
與過於樂觀的從業者、公眾所持有的觀點相反,創新工廠對於通用人工智慧乃至超人工智慧 在近未來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持謹慎態度。創新工廠認為,人工智慧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人 類的工具,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扮演協作者、助力器和加速器的角色。人工智慧相關的商業模式 還處在相對早期的實踐和發展階段,不同垂直領域在適用人工智慧的水準和階段上有巨大差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