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通信網訊 如果要用一張圖來形容2016年的通信技術趨勢,它一定是這張...
2016年,就像是一場接力賽跑到了交棒點。
CT傳棒給IT,4G傳棒給5G,硬體傳棒給軟體,閉源傳棒給開源...
只是這場接力賽的總長度太長,交棒絕不可能瞬間完成,它將持續好幾年。
這也好,拉長了時間,讓我們得以看到更多豐富的細節,因而註定了2017年的通信必將更精彩。
人工智慧
把人工智慧放在這裡,看起來調子起得有點高,但我們並不這樣認為。
2016年,人工智慧著實火了一把,它已如洪流一般擴散並融入到IT領域的方方面面,開始掌管雲接入和服務,並高高坐在價值鏈的最頂端。
2017年,在諸如MWC這樣的通信展上,我們必將看到大量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語音辨識、圖像識別等技術應用於電信領域。
人工智慧讓物聯網時代的大資料變得更有意義。比如車聯網,我們可以通過大資料分析、不斷學些和優化,為用戶提供智慧導航出行方案。
語音將在物聯網時代重新煥發生機。比如,這個3D全息虛擬人妻…
有了她,你不必獨自面對空蕩蕩的家,你可以和她交流對話,她還可以控制你的家電,甚至在你外出上班之時可以隨時掏出手機和她APP聊天,當然,回家之前,她會幫你打開空調、燒好熱水…
同樣,Google Assistant、亞馬遜的Alexa、微軟的Cortana等似乎都在強調基於人工智慧的語音助手在家庭物聯網時代的重要性。
當然,我們也一定會看到在網路維護管理、規劃優化、SDN/NFV管理、客戶服務等領域中人工智慧的引入,比如通過模式識別來發現網元異常行為,以在故障發生之前解決網路隱患。
這調子起得並不高,電信業如果不能抓住人工智慧,就很有可能在這個ICT融合時代,在這個智慧的時代再次被甩開距離。
虛擬化
在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愛立信、華為、諾基亞、思科四家企業共同發起NFV-ITI聯盟,旨在幫助運營商解決多廠家互通和集成難題,加速雲化網路商用步伐。
一直以來,人們的直覺是,軟體的價格應該遠遠低於硬體,因此,虛擬化設備和傳統硬體設備之間的價格差距並不能滿足人們的預期,從某種角度講,這是NFV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NFV還受到了標準成熟度、相容性、可靠性和系統集成難度影響。問題不少,但總是能解決。相信未來3-5年一定會走向成熟。
事實上,一些運營商已經開始在核心網裡部署虛擬EPC和IMS。5G需要NFV來實現網路切片,否則,那些高大上的5G用例無法實現。NFV也必將以最初的孤島式部署慢慢向網路擴散。
與此同時,運營商也將逐漸認識到從基於CAPEX的硬體時代向基於OPEX的軟體服務時代轉型的價值。而且,運營商將越來越體會到人才的重要性,畢竟,對於運營商來說,最大的瓶頸不是技術實現,而是人才的匱乏。這也引申出一個問題:未來不重視技術的運營商是沒有前途的。
開源化
開源和NFV是攜手而來的,本來應該合併為一段,但為了充數,單獨說明。
對於開源,長期以來,電信網路和設備領域就像是一塊築起圍牆的高地。然而,隨著2010年代開始,資料中心引入NFV,雲計算、大資料的興起,站在高地上的傳統電信環顧四周,驀然發現,與我們的圍牆毗鄰的區域已然被開源包圍,這些技術包括:OpenStack、Docker開源引擎、開源微服務,大資料處理中的Hadoop和Cassandra,以及DevOps中的Spinnaker等等。
在CT與IT的交匯之際,我們似乎無法阻擋隨著IT席捲而來的開源之勢。
可是,當我們試圖阻擋之時,不禁反思了一下這樣做的動機,我們真的需要阻擋嗎?
適當引入開源這利用提升網路敏捷性、減少部署時間和成本,這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嗎?這也是我們在與互聯網巨頭殘酷的競爭中所必需的。
基於SDN/NFV的開源解決方案,意味著網路將部分開放給協力廠商,也意味著為已經高度成熟的電信市場添加活力、激發創新。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也激起了一些運營商的興趣。
截止2016年1月,德國電信、英國EE、韓國SK電信、美國電信巨頭AT&T和Verizon先後加入了OCP(Open Compute Project,開放計算專案),並將這一生態擴展到由Facebook提出的TIP計畫,其目標是將開源軟體和硬體引入網路。
另一個例子是M-CORD。CORD旨在讓電信中心機房重構為下一代資料中心,它將SDN/NFV、雲、白盒設備和開源平臺結合在一起,給電信中心機房帶來資料中心的經濟性和敏捷性。
M,即Mobile,M-CORD將CORD開放框架組成於移動網路中。M-CORD的推動者包括Verizon、AT&T、中國聯通、NTT、SKT。
運營商們已經開始著手將他們的網路推向開源化。AT&T計畫在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ECOMP平臺開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