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源不明的、名為“Master”的帳號,在兩個線上圍棋平臺上線,目前已連勝50盤,其中囊括了現今幾乎所有最頂尖的人類棋手。“Master”棋風怪異,招式狠辣,查不到任何背景資訊。唯一能確定的就是:肯定不是人類。

上面這條推特遠早於Master在各大平臺上線時間,而且也不是AlphaGo發佈,基本可以判斷為官推的一句調侃。
迄今為止,AlphaGo、Google均未發佈任何聲明承認或否認。
2016年3月9日,曾有一場舉世矚目的圍棋“人機世界大戰”在韓國首爾上演,比賽一方為穀歌公司研製的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另一方則是圍棋世界冠軍、韓國名將李世乭九段。這也是人工智慧第一次公開對戰頂尖圍棋棋手。
最終,人類以1:4敗北。
雖然那時的阿法狗還時不時出現人類初級棋手都不會犯的昏招,並且輸掉了一局,但它無疑宣告著:一個時代已經到了。
只是我們沒想到,它來得這麼快。
我們曾經認為,圍棋是AI永遠不可能碾壓人類的地盤。
遊戲是AI最初開發的主要戰地之一,“輸給電腦”對當代人來說從來不是什麼稀罕事。而關於遊戲AI的暢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一篇博士論文。1997年,國際象棋AI第一次打敗頂尖的人類;2006年,人類最後一次打敗頂尖的國際象棋AI。歐美傳統裡的頂級人類智力試金石,在電腦面前終於一敗塗地,應了四十多年前電腦科學家的預言。

1997年紐約,與IBM深藍電腦終局對弈開始時,一台電視監視器上的加里·卡斯帕羅夫。 Credit Stan Honda/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