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五"油全國推開 升級成本誰來擔?


2017年1月1日起,全國將全面供應符合國五標準的汽柴油,低於國四標準的汽柴油將停供。這離國四標準全國推開過去了三年半的時間,比原定計劃也提前了整整一年。在北京,車用汽柴油標準也將升級為國內史上最嚴的京六標準。官方正在通過加速油品升級不斷推動大氣污染治理。油品升級後油價走勢如何?油品升級成本誰來承擔?加速油品升級真的是治理大氣污染的最優選擇嗎?
油品升級成本誰來擔?
2013年9月,發改委發佈油品質量升級加價標準,車用汽、柴油品質標準升級至第四階段的加價標準分別為每噸290元和370元;從第四階段升級至第五階段的加價標準分別為每噸170元和160元。粗略估計,國四升國五後,柴油價格每升將上調0.14元,汽油價格每升將上調0.13元。
官方解釋此次價格政策的操作方式是統一公佈,分散實施,因此加價政策並不意味著全國油價都會立即升高。而今年1月東部11省市升級至國五標準時,汽柴油零售價格全面上漲。目前,四川等省份已經提前公佈了油品升級之後的加價標準。2017年1月1日國五標準全國推開後,多地油價上漲可期。
對於企業而言,油品升級是不小的挑戰。根據《中國石油油品質量升級報告》,中石油在國二升國三期間建設煉油裝置技術改造專案35個,投入資金112億;在國三升國四階段建設項目個數和投入資金分別為45個和228億。中石油年報顯示,2014-2015年其煉油與化工板塊的資本性支出為467億,2016年的預估值為187億。
而對個人而言,油價的上漲也意味著每月油費的增加。我們以私家車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油為例,按每升汽油上漲0.13元測算,從國四升至國五,車主月支出費用將增加20.8元,年支出費用將增加249.6元。
據媒體報導,中石化的一位副處長曾公開表示,加價只能覆蓋油品升級成本的70%,油企自己還需要承擔30%左右的成本。由此看來,中國油品升級的成本主要由消費者和企業承擔。油品升級成本的為何大頭落到消費者身上?官方的加價標準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發改委曾明確表示將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其中,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明確了升級成本的承擔主體。
升國五後用車油耗是升還是降?
與國四標準相比,汽車國五標準進一步提高了排放控制要求,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嚴格了25%至28%、顆粒物排放限值嚴格了82%,並增加了污染控制新指標顆粒物粒子數量。同時,符合第五階段標準的汽柴油,硫含量只有國四標準的20%。
汽車排放標準的提升對大氣環境改善有著促進作用,但這種感受或許並不明顯,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為直接的感受就是油價、標號和油耗的變動。標準提升後車輛油耗究竟是升還是降?從理論上看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汽油標號對應著辛烷值,標號越高,汽油燃燒越充分,汽車動力越好,油耗越低。而根據實驗,同一輛車使用95號汽油比使用升級前的97號汽油油耗平均升高0.37%。
此次汽油標號的改變,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油品質量標準制定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爭議。官方人士曾表態,在制定京五標準時,北京市政府一開始並不希望改變汽油標號,而是希望通過技術升級來使油品質量達標。同樣,廣東在油品升級過程中也希望保留汽油標號。
相關專家給出的理由是,提高車用汽油中的辛烷值,不僅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還可改善燃油經濟性,降低油耗,同時有助於改善排放。但現實的問題是保持標號不變,石油煉化企業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建設烷基化設施,額外成本可能超過百億。主導油品質量標準制定的石化部門不願承擔多餘的成本,而在大氣環境保護的壓力下,車企、環保系統似乎必須接受調低標號的現實。
尾氣污染車企油企誰該擔責?
中石化前董事長傅成玉曾經提出,汽車尾氣治理洗菜也要洗鍋。換言之,油品質量升級,汽車污染排放標準也要升級。我們試圖尋找資料來探究這種說法的合理性。
根據環保部發佈的《2015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2014年末按排放標準分類,中國不到國一標準的汽車占汽車總保有量的3.8%,其對應的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占汽車排放總量的31.7%和42.3%。國內國四及以上標準汽車各項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低於5%,其顆粒物排放量僅占總排放量的0.4%。而這部分汽車占整體汽車保有量的22.7%。由此看來,汽車排放標準的升級似乎比成品油品質的升級更為重要。
而面對汽車行業是霧霾元兇的指責,眾多車企則在抱怨油品質量升級的滯後。統計顯示,在我國實施機動車排放國一、國二、國三標準時,汽油品質標準分別比汽車排放標準滯後了兩年、一年半和一年零八個月。車企將其視為石化企業避免成本上升的拖延戰術。
其實車企和石化企業指出的問題並不矛盾,石化企業關注的是汽車的存量,而車企則關注的是增量。車企和石化企業的解釋都能部分說明當前汽車尾氣污染嚴重的現狀,但也都不完整。面對巨大的汽車存量規模,加速油品升級對整體環境改善的作用似乎無足輕重。除採取限行等行政措施外,對現有低排放標準的車輛進行技術改進並合理引導車輛退出、報廢更為重要。(網易財經)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