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前沿】2016年機器人有哪些新技術突破?

OFweek機器人網訊:當一個市場是以技術驅動的時候,來自最前沿的技術研究對於市場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看到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自驅動機器人誕生,也看到了最會走路的Altas再次突破自己學會走“梅花樁”,這些技術的突破必將在業界產生影響。
仿生機器人
韓研究團隊打造強大人造神經,讓超級電腦模仿人腦
這是一種微型部件,其能模仿人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方式,功能優於之前所有人造大腦設備。這些新的人造神經是一種電晶體,或是電子開關。在開和關的過程中,它們可以模仿神經元學習的方式。
研究者在一個直徑為10釐米的晶體上組裝了144個神經元電晶體,這些電晶體中裝有直徑為200到300納米的金屬絲。其實,人類頭髮的平均直徑為10萬納米,因此這些電晶體和神經元的細小程度可想而知,其消耗的能量也是非常之少。
該專案由韓國浦項工科大學打造,專案負責人、材料科學家Tae-Woo Lee表示:”這種新的研究將能夠引領未來,打造更好的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資料採擷、醫療診斷、股票分析,以及其他的智慧人機交互系統和機器。“
距人造人更近一步,哈佛科學家用活體細胞造了一個機器人
一個來自哈佛大學的科研團隊憑藉機器人工程和基因生物學的知識,利用一些豐胸用的矽膠、一小撮黃金和20萬個經基因改造過的小鼠心肌細胞,製造出了一條人造的黃貂魚,最令人驚訝的是,小魚還能不借助外力,自發地在營養液裡向著光源遊動。
科學家們的具體做法是:用一小塊矽膠注成黃貂魚的外形,然後利用機器人形態學的技術把少量的黃金注入矽膠裡形成黃貂魚的骨骼支撐,然後在“骨骼”之上再鋪一層矽膠,這是為了防止小鼠心肌細胞直接接觸金屬造成細胞死亡,最後將活體細胞鋪在黃金骨骼之上,就構成了一個會動的人造黃貂魚。
其中,心肌細胞是依靠基因生物學的技術,切掉原始基因鏈中不需要的基因片段,嫁接上需要的,然後重新培養而成。其中科學家植入的新基因片段是一段趨光性的基因,因此該心肌細胞除了具備心臟肌肉那樣的伸縮特性,還具有趨光性。這也是為什麼該人造黃貂魚不但能夠自己遊動,還能趨光的原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