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獅子的風水作用
獅子的擺設
獅子:瑞獸一種,百獸之王,勇不可擋,威震四方,不但可以避邪,且可帶來祥瑞之氣,能解除多種形煞,亦加強官威或屋主之陽氣,如果視窗見到不利之沖克,可放一對石獅面向口可化煞,且有生權之意。凡是以口維生之行業,如律師、藝員等,可在辦公室內擺放一對聲威,有助於生財。但擺放獅子有講究,不能隨意亂放。針對不同位置放不同品質的獅子。 獅子宜放在西北方 這是因為獅子一是從西域傳入中國,所以西北方是它最活躍的地方,占了地利;二是因為獅子屬乾卦,居西北方,五行屬金,故此獅子(尤其是銅獅或是金獅)擺放在西北方,最能發揮它的功效。同時西方也適合擺放獅子。 獅子宜配搭成雙 擺放獅子宜一雌一雄搭配成雙為宜。而且一定要分清雌雄,左右不可倒置,在擺放時獅子只要相互照顧,便不會擺錯。倘若其中有一隻破裂,便應立刻更換一對全新的獅子,切勿把剩餘的一隻留在原處。 獅頭必須向屋外 獅很兇猛,煞氣較重,風水佈局用來阻止邪魔鬼怪入屋,因此獅頭宜向屋外。若是擺在窗口,獅頭亦一定要向著窗外。 獅頭大門可擋煞 獅子多用來化解屋外的凶煞,故此若不能在大門擺放石獅來坐鎮,那便可在大門上加上一金屬獅頭,那亦可起到擋煞之效。 獅子相貌兇猛,勇不可擋,威震四方,是百獸之王。在世界各地,人們都把獅子視為瑞獸,獅子塑像在五大洲到處可見。獅子雖不是中國的土特產,但中國卻有獨特的獅文化,每逢佳節,全國各地都有舞獅活動。人們套上五彩繽紛的獅子外套,模仿獅子行走坐臥、俯仰跳躍。其中“雙獅戲繡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會繁榮。在吉祥圖案中的獅子滾繡球圖,也具有同樣的寓意。獅子的形象還經常出現在佛教的經典文獻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薩就以獅子為坐騎,從而給獅子增添了吉祥的意義。 獅子取代虎成為百獸之王 中國古代的百獸之王是老虎。老虎也以威猛無敵而稱霸山林。在獅子傳入之前,它威風凜凜,統轄著百獸。民眾、家畜常遭虎噬,成語『談虎色變』正說明了虎患之厲害。也正鑒於此,古代中國對虎的膜拜幾乎登峰造極,不知延續了多少年代。由考古挖掘出的古文物及漢族民間收藏物品看,不少虎符、虎面獸紋,虎形紋,虎型物……均可說明這點。 據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虎型物(虎首飾)屬石家河文化(西元前廿四世紀——前廿世紀),年代的確久遠。至於獅子傳進,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為時不長,但為何獅子取代老虎成為百獸之王,關鍵在於獅子與老虎諸獸相較過,在中國浩瀚的史料中,至少五次明確的記載。在漢初學者綴輯周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中國最早解釋詞義的書著《爾雅·釋獸》中稱:『狻麂(猊)……食虎豹』。而狻猊就是獅子,這裡已明確獅子兇猛過虎豹,虎豹成為獅子的食物。在《洛陽伽藍記》中,記載獅與虎、豹、熊相較更詳。文曰:『莊帝(漢明帝劉莊)謂侍中李彧曰:『朕聞虎見獅必伏,可覓試之』。 於是,詔近山郡縣捕虎以送。鞏縣、山陽並送二虎一豹。帝在華林園觀之。於是,虎豹見獅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視。園中素有一盲熊,性甚馴。帝令取試之。虞人牽盲熊至,聞獅子氣,驚怖跳,踉曳鎖而走,帝大笑。』 另外,史料還有『後魏武帝伐冒頓,得獅子一,還至洛陽,三千里雞犬皆伏,無鳴吠』。(注九)『獅為百獸之長』。(注一0)《本草集解》也說『獅子出西域諸國,狀如虎而小,黃色,亦如金色猱狗,而頭大尾長,亦有青色者,銅頭鐵額,鉤爪鋸牙,弭耳昂鼻,目光如電,有須髯。牡者尾上聳毛大如鬥,怒則百獸辟易。其乳入牛馬乳中,皆化成水,雖死後虎豹不敢食其肉。』 獅子的威猛於中國早在漢明帝時(距今近二千年)已得到證明,二虎一豹見獅『悉皆瞑目不敢仰視』,盲熊聞獅子驚怖『曳鎖而走』。至於獅子『雖死後虎豹不敢食其肉』,可謂記載盡致準確,『百獸之長』靠威而立。因而,外來猛獸獅子取代中國百獸之王老虎的地位,成為稱雄天下的百獸之王,是有明證的。 所遺憾者,這些靠貢獻來的獅子數量極為有限,作為異獸,歷史上只供帝王觀賞,漢族民間無緣一睹。而老虎照樣肆虐山林,傷人食畜,平民百姓知道獅子能食老虎,但獅子畢竟是『舶來物』,可望而不可及,對獅子廣泛制約老虎的寄望一直無法成為現實。民眾只能寄望獅子在冥冥中能制服惡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獅子的信仰、崇拜卻在中國及華人中廣泛傳播,逐步演變、進化、完善,成為無所不在的獅膜拜,並人為地給獅子以神化,增加了避邪、鎮煞、防火、制風的功能。之所以獅文化能在中國影響之大,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左邊是雄獅右邊是雌獅 右邊雌獅在中國,古人認為獅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以帶來祥瑞之氣。獅文化和堪輿文化結合產生了一種形象威嚴的鎮宅之寶——各種材質、形態各異的獅子塑像。 它不僅出現在宮殿衙署、大戶人家的門外,一些寺廟道觀的門口、陵墓前、大橋上,也擺放一雙威風凜凜的獅子塑像。 古代官府和大戶人家是社會的統治階級和貴族階層,獅子在百獸中占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獅子塑像也成了權威的象徵。官府門外的獅子塑像也當起了“官”。在宮殿左邊的獅子代表“太師”,這是朝廷中最高的官階;右邊的獅子代表“少保”,是皇太子的侍衛。去過北京故宮的人都知道,太和殿前有一對堪稱獅子之魁的青銅獅子,它宏偉高大,鑄造精美。 左邊的獅子是雄獅,用右爪戲弄繡球,象徵權威,右邊的獅子是雌獅,用左爪戲弄小獅,象徵代代相傳。 在古代民宅中,擺放獅子塑像的作用主要是鎮宅治邪,使門外的邪魔妖怪不敢入屋擾人。現代人同樣喜歡擺放獅子塑像,但由於很多人不瞭解獅文化和堪輿學,濫用和隨便擺放獅塑像,使威猛的獅子塑像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港臺的一些堪輿書認為,獅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原因是獅子從西域傳入中國,所以西北方和西方是它最熟悉、最活躍的方位,可以占得地利。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獅子塑像的擺放方法並不是那麼死板,在方位方面,無論東南西北都可以擺放獅子塑像,如中國古代大部分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獅子塑像也擺放在南方。 擺獅子像要考慮地形地勢 地形地勢擺放獅子塑像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地形地勢,一般來說,擺放的地方宜高不宜低,前面應有開闊的空間。只有居高臨下,獅子塑像才能顯示出不凡的氣勢,具備了足夠的空間,獅子才有用武之地。有些人將獅子塑像擺放在低陷、狹窄的空間裡,反而形成“獅子受困”的格局。現代住宅如遇到道路直沖,屋角相對等不利情況時,可擺放獅子塑像加以阻擋。如不利因素來自北方,可在北方擺放石獅、玉獅;如來自西方,可在西方擺放紅獅;如來自南方,可在南方擺放黑獅;如來自東方,可在東方擺放銅獅、白獅等。歷史上石雕獅子把門的起源
中國人歷來把石雕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宅護衛直到現代,許多建築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石獅子鎮宅護院的遺風不泯。那麼,用石獅子把大門的這種習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於何時呢? 這種習俗大約形成于唐宋之後。據程張先生《元代石獅趣談》(見《文史知識》1998年第9期)考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牆、有坊門便於防火防盜的住宅區,其坊門多製成牌樓式,上面寫著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 宋元以來,坊退出了歷史舞臺,一些有錢人家為了張揚自家的聲勢,便把原來坊門的樣式簡化,改造為門樓,仿象原來坊門所用的夾柱石那樣,將石獅等瑞獸雕刻在柱石上,此風被保留下來相沿成習。燒錄元代地方風俗的《析津志輯佚.風俗》一文中對這一習俗有著明確的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頓。”這是關於我國看門石獅出現時間的最早也是最詳細確鑿的記錄。可以認定,元代是我國看門石獅由宮廷走向漢族民間的肇始。我們看到的看門石獅多蹲在一塊大石雕成的台座上,這明顯是由原來的夾柱石演變而來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