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斷油墨的刮刀適應性和轉移性
凹版印刷版滾筒上油墨刮不乾淨,印刷油墨盤內油墨出現稠化,印刷品就會出現不上色、掛髒、跑墨、刀絲、刀線等現象。印刷品掛髒和跑墨與油墨黏度的調整有關,油墨短暫的分層現象能造成掛髒,油墨黏度高會出現跑墨現象,但與刮刀裝置的角度和壓力正確與適當否,有密切的關係。
只是滿印刷版輥筒上的油墨刮不淨,用手指摁壓處或更換新油墨也刮不淨時,才可能是油墨出了問題。如果更換新油墨後即可刮乾淨的話,就是油墨中所加的稀釋劑出了問題。
解決方法:更換油墨或稀釋劑,並重新調整刮刀。
2、印刷底材(塑膠薄膜)的檢驗
油墨出現漏印、白點、桔皮色、附著力差等現象,首先要檢測印刷底材的表面張力和靜電的大小。印刷底材的表面張力低於35dyn油墨的附著力就會差,靜電大會出現桔皮色、墨斑、墨須,油墨乾燥過快,形成堵版,印刷品上呈現漏塗和白點現象。
解決辦法:對印刷底材再進行表面處理,印刷機有關部位裝置靜電消除設備,給工作場地增加濕度,用慢幹溶劑調整油墨的乾燥速度。如果將印刷油墨調稀,能提高印刷的速度效果會更佳。
3、稀釋劑純度、氣味檢驗
原墨到稀釋墨之中稀釋劑純度差,那麼印刷品的溶劑殘留會增大,也可能在印刷品上殘留氣味。先檢查溶劑的純度,簡易的測試方法是:扯8㎝寬的白紙條放入溶劑內沾濕,然後取出稍用力揮動,觀察白紙條上溶劑的乾燥速度的快慢或是否變色,然後再嗅白紙條上是否有殘留氣味。
白紙條揮動8~15下,溶劑揮發乾燥為正常,未乾燥則該溶劑揮發速慢,反之揮發速快。白紙條變色,除溶劑桶的鐵銹外,表明溶劑有問題。溶劑揮發後嗅之有殘留氣味,則是溶劑純度不夠。將原墨與稀釋墨在薄膜對刮樣,乾燥後測試。
原墨的刮樣殘留較大,稀釋墨的刮樣殘留較小表示正常,反之稀釋的溶劑有問題。嗅原墨的刮樣有殘留異味,則油墨有問題。如果嗅到稀釋墨的刮樣有異味,證明稀釋劑所用的溶劑不純。
解決方法:更換油墨或調整稀釋劑的溶劑。
4、慢幹劑的正確應用
油墨內的慢幹劑,或印刷時油墨使用的慢幹稀釋劑不正確,會導致印刷出現咬(吃或溶)色的現象,印刷品出現假幹或反粘的現象。
解決方法:改變印刷油墨的稀釋劑配方,調整印刷油墨的乾燥性能,提高印刷速度。
5、不同配比稀釋劑的應用
印刷中油墨稀釋劑不同的配比,可以調整油墨的乾燥性能,能調整油墨的色濃度,也能調整油墨的黏度。調整油墨的乾燥性有利於提高印刷的速度,提高印刷品的清晰度。
調整油墨的色濃度,可以減輕壓印膠輥的壓力或油墨刮刀的工作量,有利於印刷速度的提高。調整印刷油墨的黏度,正是控制上墨量或適應印刷速度及印刷場所室溫的關鍵。
解決方法:根據印刷速度,印刷版輥(滾)筒上圖文製作的深淺或線數高低,印刷場所的室溫,調配快幹、中幹、慢幹或特慢幹的稀釋劑。
6、從高粘度到低粘度的使用方法
印刷速度慢,印刷版圖文製作比較深。需要使用高黏度印刷油墨,否則印刷品上的圖案,因為油墨黏度低下移而形成水波紋。
印刷速度快,印刷版圖文製作較淺,應該用黏度低的油墨印刷,否則印刷圖案因油墨黏度高,發生上墨量不夠或漏塗,印刷機也因油墨黏度高,刮刀的工作量加大,致使印刷的速度開不上去。
解決方法:應用稀釋劑和沖淡劑,調整印刷油墨的黏度。
7、在專色墨、金屬油墨使用中,勻墨輥的使用
專色墨印刷要求墨色一致和均勻,金屬油墨中銅金粉容易沉澱,所以在印刷中非常有必要使用勻墨輥,印刷墨盤內還應放置攪墨棒。
另外專色油墨使用中,稀釋劑要和沖淡劑配合使用,不宜單獨使用溶劑去稀釋。金屬油墨不宜加溶劑稀釋,正確的方法是適量添加沖淡劑去調整。
8、非真溶劑的使用及混合使用
非真溶劑溶劑雖然不能溶解油墨中的連接樹脂,但是利用它這個特性,和真溶劑混合使用稀釋油墨,可降低印刷油墨的黏度,減輕印刷中咬(吃或溶)色的現象。
9、印品的附著力檢驗
用膠帶粘貼在印刷品上,用手指將其壓平,並使其與印刷品緊密結合,然後慢慢將其揭起全長的一半,再很快地將另一半揭起。
從印刷品上粘下來的油墨越少,證明油墨在印刷品上的附著力越強,反之附著力就差,如果印刷品上的油墨被粘下40%以上,說明這個印刷品上印刷油墨的附著力不合格。